第288章 恐慌
书名:穿越大明落榜娶娇妻 作者:落魄小书生 本章字数:3406字 发布时间:2025-08-25

第288章 恐慌

  徐渭午后归来,三人旋即投入到紧张的会议之中,他们结合李铭当日调研所获取的结果,精心拟定出了《昆山县抗洪时期暂行章程若干》。

  完成拟定后,便着手对章程进行修改与誊写,一番忙碌后,抄录用印完毕,随后派人将章程送去南山寺,供鲁晨过目并签名。

  其实,本无需如此大费周章,毕竟,即便鲁晨看过,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徐渭凭借自身技艺,代签并非难事,要知道,徐渭堪称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双手作画,在仿制名家字画方面更是技艺高超,其造出的赝品足以以假乱真,模仿鲁晨的签名,对他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信手拈来之事。

  他们却并未选择这条便捷的道路,之所以还要多此一举,不过是三位幕后大佬在默默维护工具人鲁晨的体面罢了。

  随后,鲁晨吩咐郑一龙等联络人,将章程的副本送往各自家中,其目的是请士绅们出面,动员百姓全体参与到抗洪行动中来。

  事实上,昆北的老百姓早已是人心惶惶,他们每日都担忧着土坝决堤,害怕自己辛苦经营的家园会如同昆南一般,被无情的洪水所淹没。

  为了能够保住来之不易的夏收成果,所有百姓其实都是心甘情愿上堤抗洪的,在他们心中,守护家园和即将到手的收成,是此刻最为重要的事情。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要等到那帮乡绅发话,全县的乡民才能真正地行动起来,这便是所谓“皇权不下乡”的真实体现,并非只是一句空话,在这样的社会架构下,乡绅的话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他们的表态,就像是吹响行动的号角,只有得到他们的示意,百姓们才会大规模地投身到抗洪的行动之中。

  在县城之外的区域,县老爷无法直接进行干预,必须借助乡绅的力量来处理事务,否则,很多事情都难以顺利开展。

  好在士绅们上午刚发过誓,又听闻大老爷已驻守堤坝,下午鲁晨就制定了一套宽严相济且周全合理的方案,众人不禁对这位新来的知县另眼相看,与霍知县那样的庸官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于是,他们纷纷振作起来,召集各村的里长到家中商议,要求每户出一人,并携带好工具和干粮,次日随他们一同上堤抗洪。

  次日清晨,昆山县的衙役在申明亭以及城内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了告示,百姓们冒雨前来围观,识字的人高声朗读道:

  “新任昆山知县鲁某,紧急通告全县父老乡亲——自五月入梅以来,连绵阴雨已持续数月,太湖水位暴涨,汛情为多年所罕见,昆北地区已然一片汪洋,吴淞江大堤岌岌可危。

  一旦江堤失守,整个县城都将遭受灭顶之灾,房屋倒塌、庄稼绝收,饿死和溺亡的人数将难以估量!”

  昆山知县鲁晨与众同僚不忍看百姓遭此劫难,誓为昆山守堤到底,洪水一日不退,吾等一日不下江堤!呜呼,昆山乃百姓之昆山,人人皆有守土之责,我等众志成城,洪水不能侵也!

  自今日起,本县进入紧急状态,为上下一心,全力抗洪,特颁禁令九条,望周知:

  一、严禁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二、严禁造谣生事,蛊惑人心;三、严禁打架斗殴,动辄诉讼;四、严禁偷窃诈骗,哄抢物资;五、严禁知情不报,串通一气;六、严禁擅离职守,麻痹大意;七、严禁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八、严禁敲诈勒索,贪污受贿;九、严禁不遵号令,临阵脱逃。

  以上九禁,如有违者,无论官民,均将受到国法严惩,并一律枷号十日,立耻辱碑于朝阳门内,以儆效尤。

  昆山知县鲁晨;县丞曹华;主簿尤程;典史陈峡联署。”

  这篇告示的发布,让整个昆山县城都陷入了紧张的氛围中,县城的百姓这下算是彻底清醒了,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个不停。

  “这手段也太狠了吧?往后可咋做人哟。”

  “就是啊,又是枷号又是耻辱碑的,在昆山都抬不起头了。”

  “今年水灾真有那么严重?”

  “那肯定啊,南边的人这么早就开始逃难进城了。”

  “你没瞧见四位老爷都署名了吗?要不是动真格的,能这样?”

  “昨天县太爷上任头一天,就带着顾老爷、郑老爷他们去堤上巡视了,今天一来就拉着灾民和乡下人去修堤了。”

  “咱们也快了,里长都通知了,明天就得去修堤。”

  “这可咋办啊……”不少人都想起了十年前那场大水。

  那时候,虽说靠着县城没被淹死,可整整两个月困在这孤岛似的城里,饿死了多少人啊。

  甚至都出现了人吃人的可怕景象……

  “最近几天好像都没有看到运粮的船进来了,该不会要断粮了吧……”

  恐惧在心里蔓延开来,根本就控制不住,有的人赶紧跑回家,扛起锄头,提起簸箕,就想着要去帮忙修堤。

  一部分人匆忙赶回家,手忙脚乱地收拾起各类物品,只盼能尽快带着家当逃往苏州城,寻个安稳的避难之所,还有不少人直奔街上的店铺,在拥挤的人群中奋力抢购着粮食、柴禾、茶叶以及食盐等生活物资,心里想着多囤些总没坏处,也好为可能到来的饥荒早做准备。

  李公子已然错过了这满城慌乱的场景,天还未亮,他便在王如龙以及二十名蔡家巷汉子的严密保护下,悄无声息地乘上船只,缓缓离开了昆山县。那船顺着娄江的水流悠悠而下,就此开启了他的化缘之旅。

  鲁晨和他手下的那些佐杂官们,昨夜实实在在地歇在了堤上,天刚蒙蒙亮,他们便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抗洪工作当中,忙得不可开交,自然也就无暇顾及县城里发生的这一切。

  此刻,在这昆山县城里,真正能说了算的,竟然是两个处于监外执行状态的人员——徐渭和吴承恩。

  两人撑着伞,静静地站在栅门内,望着衙前街上一片混乱的景象,心中满是无奈,老成持重的徐渭眉头紧锁,只觉得头疼不已。

  “唉,你呀!”徐渭忍不住瞪了吴承恩一眼,颇为埋怨地说道,“也不跟我一起劝劝公子,反而还支持他张贴什么告示,这老百姓,真有必要知道那么多真相吗?”

  吴承恩却不以为然,轻轻反问一句:“你瞧瞧,这十几万灾民都涌进城里了,今日又有好几万人上堤干活,这真相,他们还能不知道吗?”

  “或许很多人其实并不想知道真相。”吴承恩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有时候,无知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装作无知那就是无耻了!”徐渭却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地道,“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心里明明清楚,却还装糊涂,自私到极致的丑恶嘴脸,既然这样,那就得让他们没法再装下去,这张告示啊,就像是托塔天王的照妖镜,一照,那些牛鬼蛇神全都得现出原形。”

  “哎呀,这么一弄可会出乱子的。”作家微微皱眉,又重重地叹了口气,“要是这事儿闹大了,十有八九会有人在背后拿咱俩的身份说事儿,去攻击东家呢。”

  “怕啥呀?出了事就把它给平了。”那放荡不羁的孤蛋画家倒是一副淡定的模样,满不在乎地说道,“趁着真正的洪水还没来,先把那些冒出来的妖魔鬼怪都给收拾了,这样大家才能上下一心,共同抗洪嘛。”

  “那要是平不了呢?”吴承恩声音低沉地问道。

  “就这么个小破县城,能有啥平不了的事儿?”徐渭嗤笑一声,随后转身大步走进了县衙。

  “哎,这人呐。”吴承恩无奈地摇了摇头。

  衙前街虽说颇为繁华,可整条街都靠着县衙生存,如此一来,便显得有些不太正常。街上大多是茶馆、酒楼、旅店、医馆、药铺以及澡堂子这类服务行业的店铺。

  若想实实在在地买些东西,还是得去半山桥那一片。

  半山桥两侧的东塘街和西塘街,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街市十分热闹。

  这天,天正下着雨,可东塘街上的行人比平常多了许多。

  尤其是那些粮店门口,人群挤得密密麻麻,大家都争着抢购大米,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桥上。

  “给我来一石米!”

  “我要八斗!”

  “称一石五给我!”

  顾客们扯着嗓子喊,还不停地拍打着柜台,一个劲地催促着忙得晕头转向的掌柜和伙计。

  那些黑心的店主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趁机一个劲儿地涨价。

  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往年的陈米本来就能卖到一两七八一石。

  昨天没有进到新米,早上一开店,几家米店就商量好似的,把价格提到了二两一石。

  等看到告示后,又赶紧擦掉今天的报价,眨眼间就改成了二两五。

  当下,抢购的热潮一掀起,他们也不再犹豫,直接在“二”字上简单加一横,价格就从原先的变成了三两五一石。

  然而,米价越是不停地上涨,顾客们购买的热情却越发高涨。大家心里都十分担忧,生怕等下价格一下子就涨到五两一石,到那时候,真可能连糊口的粮食都没了,那可就得活活被饿死了。

  望着依旧像着了魔似的疯抢大米的老百姓,那些米商们一个个乐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子后面了,这一通操作下来,可让他们狠赚了一笔。

  其实啊,老百姓压根儿没必要这么疯狂地抢购,要知道,这些米商们个个都是消息灵通的主儿,他们瞧见今年提前入了梅,凭借着多年的经验,早就料到昆南这片地界很有可能会被大水淹了。

  所以啊,为了应对这即将到来的情况,米商们都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竭力去补货,你瞧瞧,这几天往城里送米的货船那是一艘接着一艘,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首尾相连,都把和塘那里的交通给阻塞得水泄不通了。

  虽说昨天没有进到新米,但是店里之前储备的货物那可是相当充足的,老百姓们就只管买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