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热情好客的王家
码头之上,气氛热闹非凡。
李铭在华叔阳的介绍下,知晓前来迎接自己的是王锡爵、王鼎爵的父亲,太仓首富王梦祥,还有王锡爵的一众叔叔大爷以及堂兄弟们。
除此之外,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堂弟王世德、王世业、王世闻、王世望等等,也都纷纷现身,一时间,李铭仿佛置身于一片“王”的海洋之中,人数众多,几乎将他淹没。
这阵仗堪称倾巢而出,显然是为了迎接李公子,如此隆重的待遇,让李铭受宠若惊。他心里不禁暗自嘀咕,他们究竟图谋什么呢?
不过,李铭面上却丝毫没有流露出半点心思,他十分客气地与这些王家众人见礼。
随后,他便自动将其余的王家人忽略,目光只聚焦在王梦祥和王世懋身上。
“老伯父,您这般真是折煞晚辈了,我此番贸然到访,怎敢劳烦您亲自相迎?”李铭再次朝着王梦祥客气地说道。
一群人开始相互客气。
此次的欢迎午宴,设在州桥王府上。
豪华的马车缓缓过了州桥,李铭便瞧见一座崭新的五楹牌坊矗立在眼前,牌坊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字——“兄弟榜眼”。
此时的李铭,经过一番历练,也算懂些行道了,他一眼就判断出,这是王世贞的手笔。
穿过这座牌坊,后面还有一道牌坊,上书“会元榜眼”四个大字。
前一座牌坊宣扬的是王锡爵、王鼎爵双双考中榜眼的佳事,后一座牌坊则是在炫耀王锡爵先是考中会元,接着又中榜眼的辉煌事迹。
的确,这样的成就值得大肆宣扬,毕竟在几百年后,这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像这样的牌坊,一个家族能有一个,那都得上天庇佑、感恩戴德了,而此时,与李铭同坐在马车里的王梦祥,却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
按说好事成双,也该知足了,可三生万物,总觉得得有三座牌坊才圆满。
李铭心里暗自吐槽,还三生三世呢。
三十年后,王锡爵的儿子王衡,会再次上演父子榜眼的佳话。
想到未来,在现有的两座牌坊后,又会竖起一座“父子榜眼”的牌坊,李铭不禁感叹,老王家真有榜眼命。
不过估计到时候王锡爵又会遗憾家里没出个状元,反正人总是永不知足……
马车径直驶入王家那面阔五间的两层大门楼,在能同时容纳五辆车轿的超大轿厅停下。
穿着青衣毡帽、形容干练的仆人打开车门,摆好脚踏,扶着主人和贵客下车。
随后,王梦祥引领着李铭等人,沿着长长的重檐回廊,朝设宴的见山堂走去。
沿途,李铭留意到,那些看似普通的回廊上,所有花窗的形状和样式居然各不相同。
透过那些形状各异的洞窗向园中张望,有的呈方形,有的为圆形,还有扇形以及万字、海棠、夔纹等样式,窗外景致错落有致,一步一景,每一扇窗后恰似一幅精彩绝伦的画卷。
李铭心中明白,王家的豪阔已深入骨髓,并非徒有其表,那暴发户的模样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世家大族独有的韵味与气质。
想来也是,若没有这般底蕴,即便再有钱,王世贞那样的人物恐怕也不屑与他们论及宗族关联吧。
李铭不禁暗自警醒,往后自己行事也需收敛些,切不可将“本公子有钱”这般意味尽显于脸上。
大明朝虽和四百年后一样崇尚金钱,但社会的审美与格调却未曾断绝传承。
新贵富豪们有琅琊王家这类千年世家作为楷模,审美便不易出现偏差,更不会以那种金光闪闪、堆砌浮华的风格为美。
如此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沉淀,新贵才能逐渐涵养出内涵,进而发展成为新的世家。
设宴的见山堂,面阔五间,檐高一丈半,在江南建筑中颇显大气宽敞,这在江南建筑里较为少见。
坐在厅堂之中,目光向外延伸,映入眼帘的并非常见的荷塘水榭之景,而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假山。这座假山足有两丈多高,周长可达十几丈,堪称超大规模。
假山之上,绿草如茵,仿若给整座山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绿色绒毯。繁花似锦,各色花朵竞相绽放,五彩斑斓,将假山装点得如诗如画,潺潺流水顺着山势蜿蜒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灵动的乐章,鸟儿在山林间欢快鸣叫,啾啾之声此起彼伏,为这片景象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远远望去,这座假山与真正的山峦几乎没有差别。
“呃,好吧,收回我的话……”李公子在心里暗自调侃自己,“炫富的冲动啊,还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看样子什么时候都难以戒掉呢。”
一旁的李铭看得两眼发直,那副专注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王梦祥见状,倒不好再亲自开口吹嘘这座假山的来历。
此时,陪坐在一旁的王世懋微笑着介绍起来:“你们昆山好歹还有座玉峰山,可我们太仓啊,真的是连一座山都没有。”
他接着说道:“伯父的祖父新江公,心怀壮志,发愿要垒四方之土,从太湖搬运石头,为我们太仓建造起这一座山,目的是用以镇住此地的风水。”
李铭听闻,心中暗自思忖,这种事情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吉利呢,就好比艮岳……不过转念一想,自从建了这座山后,老王家似乎真的是愈发兴旺了。
罢了,这些不太科学的事儿就不去多做思量了,想到此处,李铭不禁赞叹道:“见山堂,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哈哈哈。”王梦祥爽朗地大笑起来,“跟贤侄一比,我可就差得远啦,听文山先生讲,你在金陵打算在一座真山上开掘池沼、搭建楼台,要打造一座天下最大的私家园林呢。”
文徵明的公子们平日里就靠着给富豪设计庭院、鉴定古董,偶尔帮闲陪客来维持生计,在苏松一带的富豪家中往来频繁,自然也是王家的常客。
“文山先生太过夸赞了,那小仓山就算再大,起初也不过是荒山野岭罢了,哪能算得上什么园林呐。”李铭赶忙谦逊地笑着说道。
“李公子何必如此自谦?如今在这大明朝,谁人不知你目光敏锐,能洞察常人所不能发现的事物,仿佛有着一双妙手,总能化腐朽为神奇。”王世懋也跟着笑着附和道,“等日后园林建成,可一定要让我们上门道贺,也好一睹这天下绝美的景致啊。”
“没错,到时候我可得厚着脸皮,去住上几天,回来也好跟旁人好好炫耀一番。”王梦祥一边说,一边又哈哈大笑起来。
堂中陪着客人的众人见状,也纷纷跟着夸赞起李铭来,即便是李公子这般厚脸皮的人,这会儿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喝过吹过一群人开始聊正事。
王梦祥真诚地说道:“恰好李公子刚到昆山,贵县又遇水灾,不如我捐些粮食,缓解李状元的担忧,怎么样?”
“我家财力虽远不及伯父家,但心意是一样的,我们也会尽力给贵县捐一些。”
李铭心里明白事情没那么简单,可还是觉得很受用,对方知晓自己此行目的,不仅没有避而不见,还主动提出捐粮,这既让他安心赴宴,又给了李公子足够的面子。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代昆山父老向二位致谢了。”李铭赶忙起身,神情严肃,分别向两人深深作揖。
“哎,公子别客气。”王梦祥急忙扶住他,满脸真诚地笑着说,“咱们亲如一家,何必分得那么清楚?”
“多谢二位,太感谢了。”李铭再次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