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关东军哈尔滨防疫给水部队病毒专家笠原四郎军医大佐出生在北海道岛西南部的滨海城市函館的海边。他自幼就对海胆情有独钟,最爱吃的就是“极品海胆丼”了。“极品海胆丼”其实可以理解为后来的“海胆盖饭”。也就是说,在饭上盖上什么东西就是什么盖饭。盖上牛肉就是牛肉盖饭,盖上红烧肉就是红烧肉盖饭。这种吃法,在日本是相当风行的。
日本人爱吃米饭,也爱吃面。面的花样也很多,比如乌冬面,日本拉面之类的。日本不仅盛产海胆,也可以说是天底下最爱吃海胆的国家了,海胆的消费量也是世界第一。人们食用的海胆黄营养丰富,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滋补、抗衰老、健身强体功能,且味道鲜美。
海胆,是一种外表狰狞,但却十分“内秀”的美食。日本烹食海胆的历史悠久,烹饪方法也很多,无论是生吃还是烹食都很美味,可笠原四郎最爱吃的就是生吃海胆。就是将刚打捞出水的海胆剖开外壳,挑取新鲜海胆黄直接入口尝吃或蘸调料吃,其味鲜美至极。由于海胆极易变质,笠原四郎在哈尔滨是吃不到新鲜海胆的。来到烟台城后,一天去丹桂街闲逛,在筱舞台辕门里的东头偶遇一家叫做“老四海鲜面”的小饭店,挂的招牌上就有海胆面。
笠原四郎一见“海胆面”三个汉字,立刻食指大动,挪不动步了。给他充当翻译的肥之藤信三很会揣摩笠原四郎的心思,当即吹了半天的烟台城海鲜面,有不无遗憾的说:可惜这家老四海鲜面小饭店过于肮脏污秽不堪,卫生条件极差,是烟台城下等人聚集饱腹的地方,实在是不适合笠原四郎这样身份的进去吃饭。笠原四郎如想吃海鲜面,可去著名的大饭店。
笠原四郎本就出身贫寒,并没有因为学有所成,成为著名的博士、病毒专家,就忘却穷苦的童年,忘记儿时穷苦中大自然慷慨惠赠的快乐。笠原四郎极喜口腹之欲,对肥之藤信三的话大不以为然。他连连摇头笑着用日语说道:“不!不!不!肥之藤君,你的大大的不懂美味一道。中国有句古话讲得好:高手在民间,草根出神仙。不要看老四海鲜面门面的简陋,出入都是底层的苦力,也许真正的美食家就隐藏在其中。须知佳肴是辛勤的果实,美味是汗水的结晶,烹饪是大师的炒作,白案是精心的雕琢,红案是厨艺的美德。”
笠原四郎说的是大实话,中华饮食文化全世界称第二,没有敢称第一的。而真正传承了中华美食的的确是在民间,而非皇宫后院。有人说,所谓“高手”,只是某一方面的专才。高手也不是所有方面都精通,因此有大的可能得不到进入官场的入场券,成为了民间高手。
还有一点就是时令新鲜的优质食材问题。要想烹饪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材至关重要。再好的厨师,没有好的食材,也做不出新鲜可口的美食来。“胶东海鲜面”独树一帜,既不是拉面,也不是摔面,而是手擀面。它是胶东名吃,也是胶东“六大面食”之一。
金庸金大爷的《鹿鼎记》里就有一个情节,主人公韦小宝混进皇宫当了假太监,主管御膳房。一次跟御膳房的太监聊起了皇帝老子的饮食问题,那太监对韦小宝说:“太后和皇上的菜肴,一切时鲜果菜,都是不能供奉的。有些一年之中只有一两个月才有的果菜,咱们就不能供奉了。倘若皇上吃的入味,夏天要冬笋,冬天要新鲜蚕豆,大伙儿只好上吊了。”
老四海鲜面这种小饭馆,实际上就是后来食客们亲切的称之为“苍蝇馆子”的小饭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苍蝇馆子”这个名字象征着美味、便宜,还有浓厚的市场气息,是接触人间烟火最简单的途径之一。肥之藤信三捏着鼻子不得不随着笠原四郎走进老四海鲜面小饭馆。小饭馆从来没来过日本人吃饭,肩上搭着已经看不出来原来是什么颜色毛巾的伙计傻了,不知这几个日本人的到来是福是祸。幸好,打头的干瘪日本小老头满脸堆笑,没有恶意。
肥之藤信三的中国话说的还算流利,老四海鲜面小饭馆的老板罗老四只好打点起十二分的精神伺候这几个小鬼子。当伙计用脏兮兮的手端上来海胆面时,笠原四郎闭着眼睛,只是用鼻子闻了闻,那浓厚鲜甜的味道,足以让他欲罢不能。笠原四郎连吃两碗,还是兴犹未尽。
笠原四郎食髓知味,对“苍蝇馆子”老四海鲜面小饭馆的海胆面念念不忘,今天脑子一空下来,就邀请肥之藤信三带路,再一次前往老四海鲜面小饭馆品尝海胆面。肥之藤信三打心眼儿里不愿去老四海鲜面小饭馆这种“苍蝇馆子”,可笠原四郎发话了,又不敢说“不”!幸好何秀莲说这个一身衣着朴实却很干净的年轻妇女居然是大日本皇军陆军烟台宪兵队队长冢本敬壱郎大佐阁下妹妹家的佣人刘嫂。而且还夸奖说,刘嫂所做的各种海鲜面味道美极了。
何秀莲常去苑少卿家看望闺蜜佐佐木佳代子,和曾昭琳混得也很熟,曾昭琳所做的饭菜也就没少吃。人前人后的,何秀莲对曾昭琳精湛的厨艺也就赞不绝口。
肥之藤信三实在是不愿去老四海鲜面小饭馆那种下等人常去的“苍蝇馆子”,听了何秀莲的介绍,极力促成刘嫂去笠原四郎暂居的马公馆为笠原四郎做海胆面,免了自己陪同笠原四郎前往老四海鲜面小饭馆这种“苍蝇馆子”的苦恼。至于刘嫂做的海鲜面是否真的就像何秀莲介绍的美味至极,是烟台城闻名全世界真正海鲜面中的翘楚,他是不关心的。至于给曾昭琳请假,这一点冢本敬壱郎还是很给面子的。肥之藤信三一个电话,冢本敬壱郎就答应了。
在把曾昭琳介绍给笠原四郎时,肥之藤信三吭哧瘪肚了半天,也不想不起来应该把中国人称呼家中佣人的“某某嫂”怎么翻译成日语。肥之藤信三灵机一动,把“刘嫂”翻译成了日语的“刘福晋(リュふじん音译)”,也就是“刘夫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