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英实在不喜欢自己的父亲。父亲高高瘦瘦,有的是力气,可惜脑子不灵光,老实懦弱到了极点——出去谁都敢欺负他,他却从不记仇。那些欺负过他的人需要帮忙时,他依然会伸出援手,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好人。
村里谁家不愿耕种的地,他都揽过来种。哥哥和父亲如出一辙,处处带着父亲的影子,木讷憨厚得很。
她既讨厌父亲,也讨厌哥哥。她想不明白,聪慧美丽的母亲怎么会和父亲走到一起?可她不敢问母亲,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也不流行和未婚夫约会出游,以母亲的聪慧,怎么就没看出父亲的憨厚愚笨呢?
玉英跑到姥姥家大哭一场,抱怨姥姥怎么给母亲找了这样的人家。姥姥只是默默听着,轻声安慰她。等她哭累了,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爷爷曾在财政局工作,如今退休依然精神矍铄;奶奶是个慈祥的老人。老两口说话做事都很有章法,精明得很。可基因仿佛开了个玩笑,父亲和哥哥却总显得有些木讷,即便科技如此发达,也没法改变这一点。
从小,她就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老两口对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宠爱至极。
玉英和母亲年轻时一样,也是个美人胚子,眉清目秀,鼻若琼玉,唇红齿白,一笑起来,白皙的脸颊上就浮现出两个小酒窝,十分好看。上学后,她写的字工整漂亮,学习一点就通,成绩优异,是学校里有名的校花。
然而,同学们的议论又刺痛了她的心。父亲和哥哥经常在学校门口转悠,见人就笑呵呵地打招呼。每次放学,她都躲着他们,可无论怎么藏,他们总能一眼找到她,满心欢喜地迎上来。回到家,她就赌气质问奶奶:“为什么我爸爸和哥哥总是到校门口来接我呢?他们有力气,多干点农活总可以吧?我不想在校门囗看见他们了。”
玉英想念妈妈。妈妈说话时总是轻声细语,温柔动听。妈妈在家时,常把她抱在怀里,哥哥也坐在一旁,听妈妈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可后来妈妈去打工了。玉英觉得妈妈或许也讨厌父亲,可她从不提离婚。也许是为了给她和哥哥一个完整的家,也许是爷爷奶奶一直对妈妈很好,具体原因,玉英不想深究。但她内心深处,希望妈妈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读高中那年,玉英回家看到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父亲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奇怪举动,竟带着哥哥,哭着给爷爷下跪,模仿祭奠死者的仪式,把爷爷奶奶气个半死。难怪妈妈每次回家待不了几天就匆匆离开,这样的家,换谁能待得下去?
后来,玉英去了妈妈打工的地方,一个不大的服装厂,看到妈妈住在简陋的工棚里。玉英终于忍不住,吞吞吐吐地问出了藏在心底多年的疑问。
妈妈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孩子,你姥姥不是我的亲生母亲。16岁那年,为了钱,她把我卖给了你爸爸当媳妇。那时我年纪小,什么都不懂,稀里糊涂就生下了你哥哥。你哥哥三岁时,你姥姥又把我骗回娘家,转手卖给了北边一个瘸子。后来你奶奶打听到消息,连夜赶到瘸子家说:‘你们买媳妇花了多少钱,我也拿多少钱给你们。要是不同意,咱们就打官司,让法院判!’就这样,我怀着你回到了这里。你爷爷奶奶很精明,生下你后,大摆筵席,逢人就说你是他们的亲孙女。其实……你生父找上门闹过几次,想把你带走,可你爷爷奶奶这边人多势众,他始终没能得逞。他们这么疼你,就是想着等他们走了,让你照顾你的父亲和哥哥。”
听完这番话,玉英只觉肩上的担子重如千钧。出身无法选择,但人生可以自己把握。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读书,改变命运,让所有爱她的人都过上好日子。更何况,妈妈永远是她最坚实的依靠。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小时候的自己多么不懂事,竟然嫌弃父亲和哥哥。他们又何尝愿意如此?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资格轻视他人的缺陷,所谓“正常人”不过是更幸运罢了。若命运不够眷顾,那就奋力奔跑吧!风雨过后,总会有一束温暖的光,如同五月的骄阳,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