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明朝为什么不扶持宗亲进朝堂,以制
书名:在历史的角落:不容青史尽成灰 作者:北齐千秋几度春 本章字数:1495字 发布时间:2025-08-06

058.明朝为什么不扶持宗亲进朝堂,以制衡文官势力?

扶持宗亲进朝廷?

老朱就是这么想的,结果呢?

北边冒出一个朱棣。

以宗室制衡文官这个思路,在明朝之前已经被证实为不可行了。

的确,肉烂在锅里,无论怎样皇位都还是在自家人手里,但国家可就遭殃了。

以北齐为例,高洋上位后极力增强北齐皇室的势力。

仔细扒一扒史料,你就能发现,高洋在位初期真的对宗室好到了没边。

又诏封宗室高岳为清河王,高隆之为平原王,高归彦为平秦王,高思宗为上洛王,高长弼为广武王,高普为武兴王,高子瑗为平昌王,高显国为襄乐王,高睿为赵郡王,高孝绪为脩城王。

高洋刚上位,最先封王的一批人不是功臣不是兄弟不是儿子,而是很多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宗室。

不久,高洋又封了一大批王爵,这中间不仅包括他的弟弟,甚至还包括他哥的儿子,孝琬孝瑜那一帮侄子。

为啥要这样做?连那些什么同宗的高显国、高普都封了王,高洋是真不怕爵位贬值?

无他,高洋的思路正是和题主一样,不过他需要制衡的不是文官势力,而是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例如鲜卑武将(有的不服他,想造反,如彭乐),还有西边南边北边的一大堆劲敌。

高洋其实一直在努力做出改变,但他失败了,北边一时间再也无仗可打,南边征陈把辛辛苦苦征召的汉人部队一波全送光了,西部边界双方对峙谁也捞不着好处,这时他已经无法成功了。

高洋活得太短,仅在位十年,虽然战功赫赫,加上后期的间接性酒后神经发作对群臣的威吓作用,都加一块也不足以让他和他儿子坐稳皇位(他自己还能压出场子,他儿子就白瞎了)。

到了高洋死前,他与高演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

初,文宣命邢邵制帝名殷,字正道,帝从而尤之曰:"殷家弟及,'正'字一止,吾身后儿不得也。"邵惧,请改焉。文宣不许曰:"天也。"因谓孝昭帝曰:"夺但夺,慎勿杀也。"

他知道自己儿子的皇位肯定会被弟弟掠夺,那他为什么不在死前直接把弟弟一波带走?

是他心慈手软了?但就看他晚年对元氏宗室的手段,也不像是做不出什么极端行为的人。

高洋就是受题主这一套的影响,导致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尾大不掉,最终丢掉了儿子高殷的政权。

正是高洋开的好头,导致北齐宗室闹事内讧的概率非常大……

上个表格总结一下,可以看出,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善茬,就算不明着造反也会在暗地里给皇帝上眼药。


姓名行动结局
高演乾明之变夺自己侄子高殷的皇位登基为帝,在位时间很短就死掉了,皇位给了弟弟高湛
高思好在晋阳谋反兵败被杀
高俨起兵诛杀和士开被杀
高长弼叛亡突厥不知所终
高归彦在任所谋反被杀


仅仅一个北齐,短短二十余年,便有数起宗室谋反企图取皇帝而代之的事例,这还没有统计上某些高延宗式的骚操作。

又为草人以像武成,鞭而讯之曰:"何故杀我兄!"

这在封建时代,不是藐视皇权是什么?

这也是在某些朋友争辩高湛高纬的是非时,我为什么会弱弱插一句:再怎么烂,高湛也比高纬要好一些。

高延宗用草人做成高湛的样子,用鞭子抽,高湛的报复是:

奴告之,武成覆卧延宗于地,马鞭挝之二百,几死。后历司徒、太尉。

讲真的,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够重,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见识过下面这个:

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

就因为高肃说个“家事亲切”,高纬就开始乱杀。(也有朋友说高肃并非高纬所杀,这个话题挺乱的,我就不掺和了)

而且,按理说政治生涯应该已经终结的高延宗,接下来的任官是:后历司徒、太尉。

扯了这么多,又开始有点偏了,直接下一个结论吧:

宗室势大,必定尾大不掉,这一点对于很多封建君王来说,是远比什么文官集团更要致命的。

高洋顾虑的鲜卑武将好歹还是真的有可能威胁他皇位的,这个什么文官集团,他什么时候成功改朝换代了?该受皇帝领导,还是受皇帝领导,无非就是骄横了点嘛,总比那群整天盯着皇位流口水的宗室可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