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书名:胡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2077字 发布时间:2025-08-07

 

胡问答细细一想,这还真的很重要,如果不加限制,大量外来人口会冲乱本地文化,盛唐就是一个例子,关键是,盛唐之后呢?胡问答带着自言自语的口吻说道:“普天之下,华夏文化乃传世之宝,且行且珍惜。”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宝贝,必须好好传承,好好珍惜。

 

进而,胡问答想到,这还真的是,文化中有些东西,特别是中国文化逻辑中的底层公理,那是不能变的,没有天下思想,没有大一统,这文化就不存在珍不珍惜的事了。

长期立于世界之巅的文化必须要保护起来,西方文化,其实,没个定数,哪家强哪家就成了西方,事实上,到现在为止,西方文化一直是按动物们制定的标准在运行,丢不丢的无所谓了,只要动物们在。

 

胡问答好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天下大同之时,无国无界,文化趋同,天下一家矣。”

到了共产主义,没有了国家,大家不分你我,地球人是一家人了。

 

胡问答的意思是,那个时候就不再有刚才的宽出严进之说了,也是,全球文化大统一后,全球都不需要国家了,那是很以后的事了。

 

感觉是聊完了一个话题,胡问答边起身边说:“急务在身,疏浚为要。”

微悟刚端着茶杯,显然是听懂了胡问答的意思,微悟指了指崖边,那意思是,这地方没厕所,就在那里解决,走远点,我还要喝茶呢。

 

胡问答走到崖边,一边解决个人问题,一边欣赏崖边风景,完事后,转身熟练的向前几步,回到亭子里,坐在石头凳子上,该换话题了,胡问答问了一个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胡问答问道:“今有一事不明。”

微悟做了个手势,意思是有话就说。

 

胡问答问:“周何以殁?”

周朝为什么灭了?

微悟看着胡问答,没有回答,也许微悟先生在想,你说的周是哪个周,周公旦?周勃?周瑜?周朝?

胡问答又问:“周道恶乎?”

周朝做得不好吗?

微悟听懂了,回答说:“非也。”

不是。

 

胡问答问:“天下苦周久矣?”

周朝很不得人心?

微悟:“非也,非周道不道,周道与时不符,周道不属周世,周道乃后世之道。”

不是,不是周朝的制度不好,是周道与时代不符,周朝的制度不属于周朝,属于周朝的后世时代。

 

胡问答一想,周朝对民主自由的追求是当时的人不适应的,也就接受不了,胡问答在自问,资本主义算不算周朝?

胡问答:“周道适今世之用否?”

今天还可以适用周朝的制度吗?

微悟:“周已成旧事,有人欲复之?”

周朝已经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有人想恢复周朝?

胡问答换了一种问法,问道:“周制神似于当今西诸国之制,哦,今西诸国之制神似周制,是故周制之优为周所不承,抑或西诸国之制不及于今世?然周制殁,西制仍行于天下,是何?”

周朝的制度与当今西方的制度很相似,哦,是当今西方的制度与当年周朝的制度很相似,是因为周朝的制度太先进,那个时代接受不了,还是说,当今西方的制度落后于当今时代?但是,周朝没了,而现在西方的制度还在大行其道,这是为什么?

微悟说:“周制优于天下,西制跌后于当世,周制优而殁,西制后而存,史非直,曲而进。”

周朝的制度肯定领先世界,西方的制度则落后于时代,周朝的制度因为先进而垮掉,西方的制度因为落后而暂存,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胡问答想,历史确实有反复、倒退、复辟等等,难道西方在倒退、复辟?

微悟继续说道:“君不见市坊金银之异象,纯金而藏,浊金行市,制之优劣同于此理,优制于众,优而不显,劣制适众,显而不优,然终必去劣存优。”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纯的金属币先藏起来,是先把不纯的用出去,制度也是这个道理,优越的制度,大众不愿意用,劣质的制度更适合大众,虽然不优秀却很流行,但是,历史最终会走向优秀。

 

胡问答皱起眉头,心里想,好像是这样的,伟大的制度不是一下子就能为大众所接受,平庸甚至不好的制度可能延续很长时间,但是最终还是得走到先进的道路上来。

当今的资本主义不就是这种情况么,资本主义就是闪灭主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闪和还没有灭的状态,灭将是一个不可逆的快速过程,看来,西制阳寿将尽,只不过周朝比西方坚持得长久得多。

 

胡问答:“秦何以代周?”

秦朝为什么能替代周朝?

微悟:“秦国本有勇无谋,然秦虚心向学,开才路,用能者,不以门第视人,经年以继,秦已是有勇有谋,商鞅、李斯携天之大任入秦,秦已然为天选之国,天下终归秦。”

秦本来是有勇无谋,但秦能虚心学习,开门欢迎人才,按能力用人,不讲究门第出生,这样,经过多年的奋斗,秦国已经是有勇有谋,商鞅、李斯带着上天的任务来到秦国,秦国就已经成了接替周朝的唯一选择,最终,秦国夺得了天下。

 

胡问答一想,确实,秦国虽然野蛮,但是,秦国是爱学习的,胡问答有点想笑,爱学习的野蛮人真是可怕,不过,胡问答没有笑出声。

再一想,秦国崛起是有道理的,当时秦国东边的各国是有文化的,秦国虚心向他们学习,潜心挖他们的人才,秦国快速的具有了华夏风范。

而东边各国的君主,他们与秦国君主在思想上明显差档次,秦国上下已经有明确的大一统思想了,东边各国还如同当今的欧洲人那样,热心于欧盟解决一切问题,这话又要反过来说,是欧盟太像他们了。

最终,就该秦国来续华夏,秦国的思想才真正具有与时俱进的品德,也许,法家思想的辉煌只能发生在相对野蛮的秦国,在秦国以东的文明国家,他们觉得法家不够文明,最后使得秦国的野蛮人继承了华夏正朔。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胡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