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琳笑着解释了半天之后,肥之藤信三赶紧笑着翻译道:“报告笠原博士,刘福晋这是准备‘切面’。就是将叠好的面片采用‘推拉式切面法’,切成面条。”
肥之藤信三对曾昭琳用胶东方言所说切面的方法没听懂,但他自作聪明的杜撰出了“推拉式切面法”。笠原四郎好奇地问道:“哪你?‘推拉式切面法’的?什么的干活?”
肥之藤信三实际上也不懂手擀面切面条这道工艺的方法,他谄媚的笑着说道:“尊敬的笠原博士,您请看刘夫人切面的方法,就是‘推拉式切面法’。呵呵……鬼斧神工呀!”
听了肥之藤信三的话,笠原四郎好奇的走前一步观看曾昭琳切面。只见曾昭琳切面时,刀从后面开始用劲,然后顺着劲往前切,再按原路将刀拉回。切出来的面条宽窄大约半厘米那样,很均匀。曾昭琳切面技术很娴熟,没有几分钟,就像变戏法般切好了几百条的手擀面。
肥之藤信三人品不端,是个好色之徒。他此时近距离窥视曾昭琳,见曾昭琳虽然不施脂粉,却明眸善睐。曾昭琳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肥之藤信三有点控制不住手了。
曾昭琳虽然在GRU培训时格斗是弱项,可若是对付肥之藤信三这种脑满肠肥的色中饿鬼,还是绰绰有余的。曾昭琳所学都是一招就要人命的杀人技,她若出手,肥之藤信三不死也得残。曾昭琳一把打掉肥之藤信三肥肥胖胖的色爪,“啪”的一声把菜刀剁在面案上,俏面含霜的说道:“肥大夫,我虽是苑先生家的老妈子,却人穷身不贱,请你自重!”
肥之藤信三也没想到这个老妈子居然这么厉害,当时窘的满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曾昭琳和肥之藤信三之间发生的一切,笠原四郎自然都看在眼里。他深为肥之藤信三的所作所为所不齿,也怕曾昭琳盛怒之下不给自己做海胆面了。更怕曾昭琳在给他做海胆面时,挟嫌报复,在海胆面中加点什么佐料。让他这个著名病毒专家阴沟里翻船,栽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汉奸翻译官家老妈子手里。那可就成了军界的最大笑话了。笠原四郎小三角眼一翻,一改平时的慈和,目中凶光毕露。对不断揉搓被曾昭琳打得通红手面的肥之藤信三骂道:“八嘎牙路!对刘夫人不敬的不可以,良心大大的坏了!武士的不是,东京街头牛二的干活!”
看来,施耐庵老先生所著《水浒传》笠原四郎不知看了多少次,当然是日文版的。他居然对书中的情节烂熟于胸。笠原四郎把肥之藤信三比做的“东京街头牛二”,就是《水浒传》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中所描写的人物。天罡星青面兽杨志流落东京街头,囊空如也,只能变卖祖传的宝刀。也是时运不济,杨志意外的遇到了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的牛二。牛二想抢杨志宝刀,闹得杨志性起,一刀剁了牛二。
曾昭琳自然不能只给笠原四郎做一道海胆面,又做了四样时令小炒给笠原四郎佐餐。在各地的菜系中,“小炒”都算得上是经典的本地菜品。“小”就是小锅小料的烹炒,选材因地制宜,味道上要将当地饮食口味发挥到极致。其中,尤以一碟鸡蛋炒蒜薹令笠原四郎满意。
胶东与山东中西部其它地区比较而言,饮食风格迥异。山东中西部地区口味偏重,重油重酱重盐,而胶东则偏重于清淡。曾传说省城济南有一位厅级官员到烟台出差,饭余他对胶东菜做了“什么东西都像开水煮的一样”的评价。这位厅级官员的话虽有失偏颇,但确实也是山东中西部人对胶东菜的直观感受。不过,胶东菜这种烹饪方法倒是很合小鬼子口味。也许,这是笠原四郎满意曾昭琳厨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为曾昭琳后来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曾昭琳很快就将煮好的手擀面,从凉水中焯出沥干,在笠原四郎和肥之藤信三等人面前的大碗里盛了大半碗。然后,淋上事先做好的海胆汤,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海胆面就做成了。肥之藤信三闻到海胆面鲜香的味道,早已亟不可待,立刻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肥之藤信三吃得“啧”、“啧”有声,似乎在赞美曾昭琳做的海胆面好吃极了。肥之藤信三为了巴结笠原四郎,讨好曾昭琳,他边吃,边故作斯文,摇头晃脑的称赞道:“嗯……刘福晋做的海胆面吃起来真的是别有风味,和老四海鲜面小饭馆的海胆面比起来犹有胜之!这个……这个,尤其这海胆汤,喝到嘴里鲜美香馥,韧爽可口。真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曾昭琳没有理肥之藤信三,边用围裙擦着手,边笑吟吟的看着笠原四郎吃面。笠原四郎对曾昭琳报以一笑,先闭着眼睛嗅了嗅碗中海胆面鲜香的气息,十分满足的嘟囔了一句。他仅凭味道就可以断定,胶东半岛的紫海胆虽然不及东京湾以南海域里生长,在日本产的一百多种海胆里称王称霸的赤海胆,却有一股独特的鲜味。就像赤海胆一样,为了表达胶东半岛紫海胆美味度有多么不可描述,也应该赋予胶东半岛紫海胆非常中二的雅号:“幻之海胆”!
笠原四郎就像二哈一样嗅够了海胆面的鲜香后,拿起银制的汤勺喝了一口鲜而不腥的海胆汤。顿时,笠原四郎浑身的三万六千个汗毛孔都透着一个那叫舒服,似乎在毓璜顶医院病理室一天的疲劳都烟消云散了。笠原四郎不屑的看了一眼犹如猪八戒吃人参果般吃海胆面的肥之藤信三,典型的暴殄天物!笠原四郎心满意足拿起象牙筷子,夹起一注面条送入口中,有节奏的“吸溜”、“吸溜”的吞食着面条。让曾昭琳不齿的是,笠原四郎吃面动静极大。
曾昭琳认为,作为小鬼子堂堂大佐、专名病毒学专家的笠原四郎,吃面条的吃相怎么这么难看?其实,曾昭琳冤枉笠原四郎了。在日本,吃面发出声音是一种日本的风俗。像笠原四郎那样“吸溜”、“吸溜”的吸面,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风雅。食客用嘴吸面给人一种很懂行,很会吃面的感觉。所以,在日本吃面条发出声音是正常的,不会被认为不礼貌。在有些传统的拉面馆,食客吸面的声音越大,那是表示食客赞誉面馆的面条美味,是对店主的敬意。店主自然喜欢赞誉面条的美味,对他表示敬意的“吸溜”、“吸溜”吸面声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