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杨二宝卖力蹬着自行车,李德清坐在后面抱怨:“两个轱辘哪跑得过四个轱辘?好事都让你们村长占去了,咱家的贵客,他跟着掺和啥?”
李德清心想,若不是半路杀出个村长来,现在坐在小轿车里的就是他和杨二宝,他俩瘦,一个座位,挤挤应该可以坐下。
李德清还从没坐过小轿车,杨二宝更别说了。
等俩人赶到镇上大饭店时,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陈老板一行人已经落座,桌上摆了几盘凉菜。
李德清看了一下,村长坐在陈老板旁边,他们这一桌没有空位子了。
村长对杨二宝说:“二宝,你跟你姐夫坐那一桌吧。”
李德清当然也想挨着陈老板坐,于是,他到隔壁桌搬了一把椅子,硬生生把自己塞到村长和陈老板中间。
杨二宝倒是满不在乎,在隔壁桌坐下就开吃。
陈老板的家人都是有文化有素质的人,自然是看不惯杨二宝和他姐夫的做法,但是也没人说什么。
李德清爱喝酒,就一直给陈老板敬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德清借着酒劲跟陈老板诉起了苦:“俺老丈人没福气啊,早早没了,家里就剩下俺小舅子,太穷了,媳妇也跑了,太可怜了,破房子都要塌了、、、、、、”
陈老板不停点头,然后对着杨树沟的村长说:“领导,今天就拜托你一件事,帮忙把杨家老屋翻修一下,费用我出,行不?”
村长一听,眯眼笑着,说:“行,行,您真是大善人啊!”
陈老板摆摆手:“哪里的话?杨大叔当年的恩情,多少钱都还不完啊!”
李德清本来就是试探性一说,没想到陈老板脑子反应这么快,一下子就明白了李德清的用意。
李德清虽然喝了酒,但是脑子清醒着呢,他又说:“村长啊,我听二宝说过砍树的事,他那一排树,少说也能卖个千儿八百的,当初你说替他捐款修桥,我看石碑上写的钱数是两百啊?剩余的钱,是不是给二宝了?我那小舅子啊,脑子整天稀里糊涂,有事也说不明白。”
村长一愣,他没想到李德清会提这档子事,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
陈老板出来打圆场:“当村领导的,官虽小,但事也不少啊,整天也得忙得晕头转向吧?”
村长附和着说:“对呀,对呀,村里事太多,什么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我,真是头大啊!”
此时,一个年轻人来到陈老板身旁说:“爸,该回去了,公司那边一直打电话,还有很多事情等你回去处理呢。”
陈老板一家人离开了,村长也拍拍屁股要走人,李德清上前拉住他,说:“这饭钱谁出啊?”
村长甩开李德清的手,说道:“你们家的客人,当然是你们出啊!”
李德清说:“是我们家的客人,可我们打算在家里吃饭的,是你说让来饭店,难道不算你请客?”
村长一听这话,急了:“我跟他非亲非故,凭什么我请客?我还不是为了他们老杨家有面子才建议来饭店的?难道让人家一大帮人挤在小破屋里吃饭?那么多人,坐得下吗?”
李德清说:“不是这么个理,这事不应该这样办,人家跟你非亲非故,你总跟着掺和什么?”
村长急眼了:“我刚不是说了吗?为了老杨家面子!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村长骂骂咧咧走了。
饭店老板看了半天热闹,笑着问李德清:“两桌菜,一共256,是现结,还是赊账?”
老板看李德清和杨二宝的样子就不像多有钱,于是猜测他们今天带的钱不够结账的。
杨二宝嘿嘿笑着,说:“俺姐夫有钱,不用赊账。”
李德清对着杨二宝骂了一句:“屁话!我哪有钱?”
杨二宝说:“4500,不是你帮我存着来?”
李德清说:“存了五年死期,这会儿取不出来。”
杨二宝也不太明白什么死期活期,只知道现在取不出来,有些着急,嘟囔着说:“还得回去卖树。”
饭店老板拿出账本开始记账,李德清说:“抹个零,凑个整数。”
老板痛快答应,在账本上写了“250元”。
李德清不愿意了,说:“让你抹个零,你咋还骂人?”
老板不屑的看了一眼李德清,缓缓说道:“250不好听啊?那我改成260?”
李德清赶紧说:“那不行!哪有越抹越多的?250就250吧。”
回村之后,杨二宝还记得姐夫说的话,于是来到村长家讨要卖树剩余的钱。
村长本来跟李德清吵了一场,肚子里就窝火,杨二宝偏偏又来添堵,于是没好气的说:“要什么钱?就你家那几棵树,能值几个钱?我找人帮忙不得花钱啊?难不成我自掏腰包?”
杨二宝却跟中邪了似的,非要钱,村长实在是头疼,只好拿了两百块钱,塞给杨二宝,说:“这钱可不是卖树的钱,这是今天请陈老板吃饭的钱,记住了,卖树的钱没有剩余的,不要以为进了我个人的口袋。”
杨二宝把钱装进口袋,说:“饭钱一共是250,你才给了200。”
村长哭丧着脸,把杨二宝推到屋外,说:“哎呀!你家的客人,我都出200了,那50你家出不行吗?真是愁死个活人!”
杨二宝觉得总归是有点收获,也就回家了。
晚上躺在土炕上,杨二宝望着四处透风的房顶,心里幻想着房子翻修后的场景。
一个月后,陈老板那边还是没有动静。
杨二宝等不及了,天天往村长家跑,问道:“啥时候给俺翻修房子?”
村长一开始还不耐烦的说:“别光找我啊,你去问陈老板把钱要来,再说。”
杨二宝哪里联系得上陈老板呢,他又不会打电话。他也不想再去找姐夫。
自从上次姐夫说把他的钱存了死期之后,他对姐夫的信任值大大降低。
突然有一天,村长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竟然主动来找杨二宝,跟他说:“你用大队的电话,给陈老板打个电话,问问修房子的钱啥时候给打过来?”
杨二宝发怵,他不会打电话,便把这个任务推给村长了。
村长也是有点恨铁不成钢,这事自己来问,不合适,但是,他又想,陈老板是个聪明人,自然看得出杨二宝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当初才把翻修房子的事托给村长,村长想到这些,便决定硬着头皮试试。
村长怀着忐忑的心情跟陈老板通了电话,陈老板问大约需要多少钱,村长说:“我找人估算了一下,差不多得两、、、加上人工费,差不多得三万左右。”
陈老板很痛快的转了三万到村长的账户上。
村长的目的,不用说,也很明确。
后来,村长告诉杨二宝,陈老板给了两万块钱,并一再强调会尽量节约。
于是,在村长的协助下,杨二宝的房子终于翻修完工。
村长装模作样的把账本拿给杨二宝看,说:“一共花了一万九,这不,还剩一千,给你吧。”
杨二宝觉得跟做梦一样,没想到会有陈老板这样的财神爷出现。
没多久,村干部换届,原来的村长主动请辞,放弃了竞选,搬到城里去了。
至于为什么搬家,自然不可能仅仅是因为从陈老板那里昧下的一万块钱,明眼人都知道。
次年,李德清的儿子,李前进,辍学在家无所事事,李德清便想到了陈老板。
于是厚着脸皮,再一次联系了陈老板,就这样,才十六岁的李前进被送到了陈老板的建筑公司干小工。
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关系再硬,也只能从底层干起。
李前进算不得多聪明,只有一股子蛮劲,工作很卖力,渐渐也得到了赏识。
几年之后,李前进正要被提拔之时,陈老板因病离世,公司被后辈接手。
陈老板不在了,之前的关系户没了直接庇护人,不吃香了。
李前进虽然没有被提拔,但好歹一直留在公司,没被赶走就不错了。
这几年,杨二宝还是过混日子,日子没有更好,也没有太糟糕。
一天,村里的媒婆突然对杨二宝说:“二宝啊,给你介绍个媳妇?马村的一个小寡妇,不带孩子。”
杨二宝以为媒婆又跟他开玩笑,没有当真。
谁知道,第二天,媒婆真就带着一个妇女来到杨二宝家。
妇女里外看了一圈,跟媒婆说:“房子还凑合,这人看着不太精神啊。”
媒婆说:“男人心眼少了好管教。”
妇女问杨二宝:“你一年挣多少钱?”
杨二宝相中人家了,有些害羞,说道:“挣不多,能吃饱肚子。”
妇女说:“你有手有脚的,没事出去打打工,一年也挣不少吧?”
言外之意,就是嫌杨二宝不挣钱。
这门亲事自然没有成,可是杨二宝对那个妇女念念不忘,隔三岔五去找媒婆打听。
媒婆说:“先挣钱吧,有钱了,什么样的媳妇不好找?”
四十好几的杨二宝第一次有了挣钱的动力,整天琢磨着去哪里打工挣钱。
年底,在外打工的李前进回家,听说他舅想出去打工,就专门去找杨二宝,跟他说:“舅,过了年,跟我去工地上干吧,正好缺人呢。”
杨二宝问:“能挣多少钱?”
李前进说:“像你这样的,刚去的话,一天差不多七八十块钱吧。”
杨二宝本来答应了外甥,年后跟他一起去工地。
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使杨二宝改变了主意,这次改变的不只是主意,还有杨二宝的命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