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真和面馆开张
书名:自传体小说《郭银珍》 作者:银杏硕硕 本章字数:2792字 发布时间:2025-08-07

第五十一章:真和面馆开张


1984年8月18日,上午8点18分,良辰吉日,风清日朗,一阵鞭炮齐鸣,拉开了《真和面馆》开张的序幕。


《真和面馆》,是取我们两个老板名字最后的一个字,只是把“珍”换成“真”,把“合”换成“和”,觉得更好一些。郭银珍,米百合,两个人合开的面馆开张了。


此面馆座落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附近,是朝阳区域。


开张仪式,简单,冷清,没有耀眼的大红条幅,没有亲朋好友的捧场助阵,没有摆设的花篮,二位老板,二位厨师,二位服务员,共计六人,对,还有百合的小女儿雯雯。


虽然,我们没有大张旗鼓地制造声势,但是,我们以最低的开销,做最大的努力,我们亲手做的小彩旗,也挂了起来,红红绿绿,彩色飘飘,我们用红纸写了满满一篇,介绍我们店面的告示,张贴在门前,也红彤彤一片。


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顾客前来吃饭,过了两个小时,也不见一位顾客的影子。


百合说:“手心里直冒汗,真紧张啊。”我笑着安慰她,说:“别着急,耐心等待。”说得似乎轻松,其实,我也坐立不安。两个服务员也直转圈悠,大家何尝不是同一种心情?


“喳、喳、喳”,正当我们热切盼望期待的时候,两只花喜鹊,落在了门前的一棵大树上,叫个不停,声音清脆悦耳。


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站在门口,看着花喜鹊的到来,满心欢喜。刘大厨说:“花喜鹊为我们助阵了,好兆头。”


“快端上一碗面,招待我们的首波客人。”我分咐小翠去喂喜鹊。小翠端了一碗面,放在门口的水泥平台上,花喜鹊真解人意,竟飞过来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刘师傅,我与花喜鹊有缘,以前住在山沟里的时候,门前就有喜鹊窝儿,莫不是它们跟着我来到北京了吗?这几只喜鹊,咱们养着,每日里顾客吃剩下的面,都给它们倒在一个小盆里,喂它们。“完全可以。”刘师傅回应。


在店里等待着客人,感觉一分一秒都那么沉重,真想求求老天爷,赐给我们几个客人吧!


第一天生意,直到闭店,我们卖出了15碗面。刘师傅说:“总算开张了。”


这个面馆,是我与一个湖北妹子米百合共同接手的。


米百合:1952年生,小我二岁,是湖北襄樊一个农村女子。一米六三的个子,是一个健壮富态的农家女。初中没毕业,学过理发,学过裁剪,养过猪,做过服务员,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


她虽身燕雀,志在鸿鹄,她总不甘心,一直想“扑腾扑腾。”她带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儿,在北京以低廉的价格租了一间地下室。没有文化,没有手艺,还带了一个孩子,在北京找工作,太不容易了,这样,她在清洁工队伍里,暂缓。她天天带着一个女儿在清洁工现场,因为我的孩子不在身边,我就喜欢接近这个小朋友。


“小朋友,你几岁了?”“我五岁。”“你怎么不去幼儿园?”“户口不在北京,进不了幼儿园。家里她姥姥身体不好,我就带在身边了。”说话的是小女孩儿的妈妈米百合。


“你该让她去幼儿园了,学前有些简单的知识,应该让她学学了。”我提醒她。


“有些知识,自己也会,就是不知道怎么教她,有时候告诉几次,她不会,就烦了,拼音更难教,愁死了……”


“这个问题,我帮你。拼音,识字,二十以内数的认识,看图说话,休息时间我来教她,我有教材,拿来给她用。”话音未落,她妈妈欣喜若狂地拉住我的手,扶着我的肩,紧紧地拥抱着我,感激地一口一个“银珍姐”地叫着。


从此,清扫休息时间,在大家休息不远处的一个房山头,这个地方背风,隐蔽,我就在这里教雯雯学习。雯雯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到时间,她会等我在这里。


又过了几天,有一个叫林小林的男孩儿,她妈妈就在这附近街道边做点小生意,他总和雯雯一起玩,我就让他也跟着学习,两个孩子一起学,还更有意思,有劲头。


就这样,一来二去,要来的小朋友,越来越多,有一天,多达九个小朋友,那个小空间,挤不下了。


北漂一族,家里有老人的,就把孩子留给老人管,叫“留守儿童。”没有老人的,都带在身边与孩子一起飘,走到哪里飘到哪里,这些孩子,往往是到了入学,入托该接受教育的时候,入不了托,入不了学的比比皆是。有时候,看着他们,觉得他们是小时候的我,很同情。


有的孩子,学了几个拼音字母,家长高兴得不得了,拉着孩子一次次恳求。


孩子最多的那天,又被头严正警告:“郭银珍,咱们这里是清扫场地,不是学校,你要是愿意教学,就出去自己办学,别在这里成天吵吵闹闹的,影响大家休息,也影响大家作业……”


“头,我还真想办学。专门收这些无处学习的孩子。办学,需要鸿鹄之志,豹子之胆,需要,志,力,物三要素兼备。想我郭银珍,空空如也,像一只小麻雀,吃了这顿没下顿,我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只是做了点能力范围之内的小事,是我的不对……”


后来,米百合看不过,一再表示歉意。“银珍姐,你又让头批了?真不好意思啊!太感激你了。”我笑了笑,“没事的。”


“银珍姐,我都跟你说了几次了,那个面馆的事,看你也不在意。我天天路过那里,门口张贴着招人启示,和外兑告示,咱们两个干脆把那个面馆兑过来,自己做生意,总比在这里受气强,还让头天天撵,又累,又挣不了几个钱。面馆工资高,还管饭……”“百合,你大白天做梦呢?”我看着她想入非非。


“银珍姐,我真得不是做梦,不信,你掐我一下,我知道疼……”又说得我们“哈哈”笑。


“银珍姐,我真得想试试,可是我一个人胆小,总觉得人单力薄,不敢一个人干。有你,我就敢干,我看你人稳,心眼好。我相信你。到时候,有点什么事,咱们两个商量商量,你考虑考虑吧,银珍姐,我就拉着你一起干,我等你消息。”


百合的想法太大胆。在北京开面馆,真得不敢想。人生地不熟,不懂生意,又没有人脉,也没有资金,怕怕的。我一拖再拖。


“银珍姐,咱们两个闯一下吧,要么,咱们两个先去应聘,去那里当服务员,观察观察再说,干一段时间,怎么样?”“哦,这样差不多,……”


面条,从古至今,都是令人津津乐道的美食之一。都说:“南米北面”。其实,南方重庆小面,武汉的热干面,上海的葱油拌面,都是南方的情有独钟。


北京的炸酱面,兰州拉面,陕西的油泼面等等,都是北方人对面的挚爱成痴。


人间食杂,不及家乡一碗面。


提起面,禁不住想起小时候,最难忘的一碗面:记得小时候,我发高烧,迷迷糊糊,在床上躺着一天一夜,有点半死不活的。恍惚间,听得一声呼唤:—“银珍,起来吃面条,”我强支撑着坐了起来,一碗面条,飘着热气在面前,真香啊!我端起面条吃起来,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仔细看看,面汤里飘着葱花,还有几滴香油在汤里游荡,那一刻,感觉万千滋味在里面,这是人间最好的味道。


一碗面下肚,身上马上有了热量,马上有了力气,病,也随之云霄云散。所以,至今,面,是我的酷爱。


至于自己能不能接手面馆,一直考虑再三。一直没有经验,全凭一股子热情与干劲儿,能行吗?二是没有资金。“6.1”与燕阳春在游乐场干了一仗,被朱母撵出那间小屋。现在靠租金租了一间地下室,又暗又潮,只为价格低。


无奈,百合再三鼓劲,催促,我们都是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挣扎的人,


人,在没路的时候,或许真能被逼上“梁山”,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真和面馆”开张仪式。


2025年8月7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