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夫余国、高句丽、渤海国有哪些不为
书名:在历史的角落:不容青史尽成灰 作者:北齐千秋几度春 本章字数:1351字 发布时间:2025-08-07

059.夫余国、高句丽、渤海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高句丽在很多史书中的记载是“高丽”,与后来王建建立的高丽重名。

高句丽君主高成在《北齐书》中的正式官爵是: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高丽王、辽东郡开国公,算得上是北齐的臣子。

南北朝时期高丽一直与北齐保持往来,与新罗、百济两个直到南朝被侯景霍霍一顿,高洋又横空出世暴揍北方诸胡后才对北朝称臣的墙头草不同。

高丽在北齐诸藩中,朝贡次数是算是比较多的,高洋在位期间朝贡3次,一共朝贡过六次。

朝贡时间朝贡对象史料记载
天保元年六月己卯高洋六月己卯,高丽遣使朝贡。
天保二年五月丁亥高洋丁亥,高丽国遣使朝贡。
天保六年十一月丙戌高洋十一月丙戌,高丽遣使朝贡。
河清三年高湛是岁,高丽、靺羯、新罗并遣使朝贡。
天统元年高纬是岁,高丽、契丹、靺鞨并遣使朝贡。
武平四年高纬是岁,高丽、靺鞨并遣使朝贡,突厥使来求婚。

两任高丽君主都获得了北齐的官爵任命,并且都拥有高丽王、辽东郡开国公双爵,仅以官职来看,也不可谓不显赫。

君主名称爵位官职史料记载
高成高丽王、辽东郡开国公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九月癸丑,以散骑常侍、车骑将军、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公、高丽王成为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王、公如故。
高汤高丽王、辽东郡公使持节、领东夷校尉又以高丽王世子汤为使持节、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公、高丽王。

一直以来,北齐以高丽为朝鲜半岛的首要国家,但在北齐后期,即北齐后主在位时期,高丽的重要性明显下降。

在南朝经历一系列变故后,百济和新罗两国都转向北齐称臣,并都获得了北齐封授的官爵。

姓名国家爵位官职史料
余昌百济百济王、带方郡公先为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


后为使持节、都督、东青州刺史
二月癸亥,以百济王余昌为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带方郡公,王如故。


戊寅,以百济王余昌为使持节、都督、东青州刺史。
金真兴新罗新罗王、乐浪郡公使持节、东夷校尉二月甲寅,诏以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高丽在朝鲜半岛的地位很快被百济所取代。

高句丽王、新罗王的品位远不及百济王。 尤其是武平二年(570) 再授都督职衔,将百济王视为半岛最高军政长官。
——李磊:《南北朝后期东亚的政治格局及其重构》,《江海学刊》2023年第1期

北齐试图在朝鲜半岛重构秩序,通过以辽东、带方等旧郡名分封三国君主的方式,在形式上恢复了汉魏的旧疆域,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了领土。

尽管高句丽与北朝往来密切,但北齐仍选择百济作为半岛的首要国家,使百济王无论是在位望上(骠骑大将军),还是在军事指挥权上(都督),抑或是海道控制权上(东青州刺史),均为高句丽王与新罗王所不及。

这也使得高丽王感到不满,此后,在太建二年(570)、三年(571)、六年(574),高句丽频频遣使陈朝。

但高丽并非想要彻底脱离北齐,它采取的更类似于“两属”的策略,同时向北齐和南陈两方朝贡。

还有一个趣事,北齐的使臣崔柳面对高丽君主时非常嚣张,甚至“张目叱之,拳击(高句丽王)成坠于床下,成左右雀息不敢动”。

但在北齐灭亡后,高丽却旗帜鲜明地支持营州高保宁政权,高丽王甚至亲自领兵南下与北周军队作战。

我之前有过一个观点:朝鲜半岛出忠臣,便是由此得来的。

北齐灭亡,藩臣高丽挥师东征支持北齐复国;崇祯上吊,朝鲜国王也计划北伐为大明复仇。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