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翊来耀州不过是为见苏姑娘,自然不愿别人当向导,他想到一个可以在耀州期间经常能见到苏姑娘的办法。
“不必了,我若需要向导,自有耀州的录事参军帮我找,哪轮得上你?你若真想好好招待我,不如请我去你们苏家窑场瞧瞧,也让我目睹一下制瓷的过程,如何?”
苏沐瑶爽快答应:“这有何难?你想几时去?”
“明日?”
“没问题。”
“你需告诉我苏家窑场在什么方位,我好直接过去。”
“明日你只管往县城外的漆河边走,我会在那里等你。”
“具体什么时辰?”
“巳时初。”
“好,一言为定,不许变卦。”
“我家的窑场,我能做主,有什么好担心的?”
两人继续并肩走着,不知不觉已走出陶韵巷来到另一条繁华的街市,周围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在所有声音中,“咸汤面”三个字最为清晰。
苏沐瑶站住,用征求意见的口吻说:“你应该第一次来耀州,不如我请你尝尝耀州的咸汤面?”
在街上逛了许久,萧景翊感觉出些许饥饿,甚是乐意,朝那铺子瞧去,皱起眉头:“摊位也太简陋,难道华原县连一家像样的酒楼或饭庄都没有?”
他不由向四处瞧瞧,还真瞧见一家饭庄:“不如去那里?”
苏沐瑶奚落道:“你这等世家公子凭着家世富贵,逛惯了高档酒楼,瞧不起普通的摊位,以为到这等普通摊位用饭会降低身份,殊不知此等想法再傻不过。”
“为何?”
“在小县城内想要吃到地方美味,还得来这等简陋之地。别说在华原县如此,恐怕汴京街头亦然,我真怀疑你从小到大有没有品尝过真正的特色美味?”
这番说辞瞬间得到萧景翊认可,谁让他此刻很想体验与苏姑娘坐在街头品尝耀州普通美食的乐趣。
“说得有道理,本公子听你一回。”
两人来到简单的摊位旁,挑张矮桌坐下。
楚儿和影驰选择他们旁边的桌子坐了,主动向面摊小贩说:“来四碗咸汤面!”
一下子来四人,小贩高兴不已:“客官稍候!四碗咸汤面马上好!”
楚儿向姑娘和萧公子那边瞧一眼,小声问:“喂,老实交代,萧公子是不是喜欢我家姑娘?”
影驰虽清楚,可公子没有明确承认,他又岂敢照实说?
“我一个跟班,公子的心思怎么可能猜得透?”
“依我看,他就是喜欢我家姑娘,要不我家姑娘刚从汴京回来没几日他就跑来?也太凑巧了吧?”
“你……想多了,我家公子刚给你家姑娘说过原因,难道你没听明白?”
“自是听明白,可我不信,说不定都是借口。”楚儿饶有兴致地继续向邻桌瞧去,小声自语着,“萧公子真是越看越顺眼。”
影驰在心中暗笑:“呵呵呵……,公子的行动已如此明显,嘴上却不明说,还以为能瞒得住别人,殊不知楚儿都猜到,何况苏姑娘?”
咸汤面摆好后,萧景翊拿起筷子将面搅了搅,筋道爽滑的面条翻滚着,热气腾腾的汤汁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他尝了一口,眉头舒展,不禁赞叹:“果然美味,难怪你说要来这摊位。”
苏沐瑶微笑着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听我的自然不会错。”
两人大口吃起来,楚儿和影驰也埋头享用。
很快萧景翊不仅将碗中的面吃光,还将汤汁喝得一滴不剩,满足地叹道:“此行不虚!”
他瞧向苏姑娘的碗中,还剩一半儿,不如趁此机会与她说会儿话:“喂,告诉你件事,你可别伤心。”
苏沐瑶边吃边说:“你这人真奇怪,要是想告诉我就不要怕我伤心,要是怕我伤心就别告诉我。”
“我怕你伤心,还是不说了。”萧景翊后悔不该提起这茬。
苏沐瑶追问道:“你把我的好奇心勾起来,别婆婆妈妈,赶紧说。”
“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还是算了。”
“你要是不说,我就不让你去苏家窑场。”
“好吧好吧,说就是。”萧景翊观察着苏沐瑶的表情,她继续低头吃着咸汤面,看上去心情还不错,于是大胆说道,“顾言卿那小子要跟丞相家的三姑娘定亲……”
他发现苏姑娘用筷子夹起面后又继续放下,低着头,沉默不语。
萧景翊赶快安慰:“你别难过,丞相家的三姑娘我见过,跟你比差远了。顾言卿没选择你不是你不好,是他的眼光太差。”
他的话将苏姑娘逗乐,她笑着抬起头:“我今日才发现你这人也有优点,安慰人的功夫不错。”
“我的优点多着呢,只是在青云馆时你跟其他姑娘一样没眼光,瞧不出本公子的好。”
“你这人还真不经夸,给个梯子就上。”苏沐瑶放下手中的筷子,面色变得认真起来,“离开汴京前,我去过虹桥,无意中瞧见顾公子与丞相家三姑娘一起在汴河边欣赏春景。她长得温婉可人,听说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与顾公子很相配,那时我便明白为何顾公子不愿收我送的六出花口盏。”
原来苏姑娘已知此事,萧景翊的愧疚感顿时减轻不少:“别把她说得那么好,不过是会弹几首难听的曲子,会画些让人看不懂的图案,字吧写得还可以,至于写诗作词就那样,要真好怎么没见别人称她女词人?”
还别说这话真管用,苏沐瑶心里又舒服许多,重拾回不少自信,她抬眼瞧着萧景翊:“萧景翊,谢谢你,今日你的一番话才令我真正释怀许多,终于明白不是我不够好,是我的好顾公子并不欣赏。就像那款六出花口盏,明明是我精心制作,任何一位懂得耀州窑的人都会认为是精品,值得收藏,可顾公子却视而不见。我既然已离开汴京,以前的事也随着我的离开烟消云散,往后我只会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会再被以前的情绪所左右。”
“顾言卿的眼光跟我没法比,你做的那款六出花口盏我可是当宝贝一般,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
“你不会来耀州也带在身边?”
“那是自然,我每日要用它品茶,哪离得开?”
苏沐瑶再次想起在萧家别院时萧景翊看她的眼神,心中不由自问:“难道他真的喜欢我?”
萧景翊见她若有所思,忍不住用郑重的口吻继续说:“你的六出花口盏我甚是看重,不仅仅因为它是精品,还因它出自你之手,我会将它珍藏一辈子。”
萧景翊的眼神中再次流露出暧昧的目光,苏沐瑶的心为之一颤,不由变得紧张,放下手中的筷子,匆忙说句:“家中还有事,需快些回去,明儿见。”
不等萧景翊回应,苏沐瑶迅速起身离开。
楚儿见状,抱起碗将剩下的汤喝完,起身去追姑娘。
萧景翊满意地笑道:“又被我感动得跑掉!”
他瞧见苏姑娘的碗里还剩一小半咸汤面,幸福地埋怨道:“没吃完就跑,真够浪费,还好本公子在,帮你解决掉,省得你造业。”
萧景翊将对面的碗挪到自己面前,拿起苏姑娘用过的筷子,夹起碗里的面吃了起来。
影驰注意到发生的一切,慢慢起身,坐在公子对面,微张着嘴巴,瞪大两只眼睛,目睹着公子如何一点一点将苏姑娘吃剩的咸汤面连汤不剩地吃光。
待公子放下碗筷,忍不住开口:“要是一碗不够,公子再要一碗便是,不至于吃别人剩下的?”
萧景翊批评道:“什么别人?苏姑娘剩下的,她可不是别人!”
影驰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公子并不是真娥,是用情至深的缘故,不由竖起大拇指:“佩服!佩服!”
影驰收起大拇指,惋惜道:“可惜,公子不明说,苏姑娘即使猜到公子的心思也不敢相信,不如公子明说了吧?”
“你懂什么?还不到说的时候。”萧景翊起身打算离开。
影驰赶快付了饭钱,紧跟上公子,继续追问:“为何不是时候?公子为苏姑娘大老远从汴京赶来,不让她知道您心中所想岂不白来一趟?”
萧景翊边走边说:“看来你真不懂,她喜欢顾言卿喜欢了整整一年,讨厌我也讨厌了整整一年,要让她忘记顾言卿,改变对我的态度需要慢慢来,急不得,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她慢慢改变对我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忘记顾言卿,再浑然不觉地将我放在心里,那时我再挑明,会一拍即合。”
“公子虽说得有道理,可苏姑娘已回到耀州,公子来一趟甚是不易,如何让苏姑娘不知不觉将您放在心里?”
影驰的话倒是提醒了萧景翊,他停下脚步,沉思片刻:“看来我需想个办法留在耀州。”
影驰觉得公子一定是疯了:“怎么可能?公子还要参加明年的春闱,再说侯爷和夫人绝不会同意。”
“若官家让我到耀州为官,便没人阻拦。”
“那也需公子过了明年的春闱,朝廷才会分封官职。”
“所以我必须考中前三甲,朝廷规定,新考中的官员必须到地方锻炼三年,我便可趁机主动要求来耀州,岂不美哉?”
“那也需等到一年后。”
“所以我要尽快想个办法,不能让苏姑娘一年之内喜欢上别人,否则我岂能安心?”
“公子还需与苏姑娘明说。”
萧景翊没有像刚才一样立即反对,也许是该到挑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