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画册的新页
书名:路边的蜻蜓 作者:青桔 本章字数:1206字 发布时间:2025-08-07

秋雨打湿窗台时,我正在给学生批改周记。最末本的封面上,画着只歪歪扭扭的蜻蜓,翅膀上写着 “谢谢苏老师的故事”,字迹稚嫩却用力,像极了高中时林宇在我画册上乱涂的样子。

翻开内页,孩子用彩笔写:“我和小美、阿杰约好了,要像故事里的蜻蜓一样,就算分开也要记得彼此。” 末尾画了三只手拉手的小人,头顶盘旋着三只翅膀相连的蜻蜓。钢笔尖在这行字上停顿片刻,突然想起上周去美术馆,林宇的 “时光走廊” 里,那面投影着我们高中合照的墙前,总围着一群低声讨论的年轻人。

“苏老师,您的画册能借我们看看吗?” 语文课代表抱着作业本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女生,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我们想画一本属于自己的‘蜻蜓画册’。”

我从书架上取下复刻本,阳光透过雨帘落在画纸上,补完整的最后一页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孩子们凑在一起翻页的动作,像极了当年我们三个在河边头挨头看照片的模样。“这只翅膀上有相机!”“这个房子的窗台是蜻蜓形状的!” 惊叹声此起彼伏,有个女生突然指着某页问:“老师,您后来真的补画完了吗?”

“嗯。” 我摸着缺页处拼接的痕迹,突然想起林宇寄来的快递 —— 他特意按画册比例做了个木质书架,每层隔板都刻着蜻蜓翅膀的弧度,“而且发现,真正的补画不是把纸粘起来,是让每个分开的日子,都带着彼此的影子。”

下课铃响时,手机在教案袋里震动。陈默发来组照片,是南方湿地的清晨,数十只蜻蜓停在芦苇上,翅膀上的露水像碎钻。“找到越冬的种群了,” 他说,“发现有三只总挨在一起飞,像我们。” 附带的视频里,他举着相机追拍的背影,和七年前在河边奔跑的少年重叠在一起。

办公室的窗台上,玻璃蜻蜓摆件被雨水洗得透亮。缺角的地方积了些雨滴,折射出的光斑在教案本上晃动,像只振翅的蝴蝶。我突然想起林宇建筑展的闭幕致辞:“所有建筑最终都会老去,但藏在里面的回忆不会 —— 就像蜻蜓翅膀再薄,也能载着整个夏天的重量。”

傍晚整理旧物,在樟木箱底翻出个褪色的布包。打开时,林宇送的玻璃蜻蜓、陈默的相机挂绳、还有那半张被雨水泡过的画纸,都安静地躺在里面。包布的角落里,绣着只小小的蜻蜓,针脚歪歪扭扭 —— 是高三毕业那晚,陈默蹲在医务室帮我缝画册时,顺手绣在布上的。

我把这些物件小心地放进林宇做的书架,摆在画册旁边。台灯亮起的瞬间,玻璃翅膀的反光在墙面上织出张细密的网,网住了 2015 年的蝉鸣、2018 年的雪、2022 年的雨,还有此刻窗外渐停的秋声。手机在这时亮起,林宇发来张设计图,新的社区中心屋顶上,多了三个并排的窗台,“分别朝东、南、西,这样不管我们在哪,都能看见同一片晚霞。”

给画册新添的页面上,我画了三只飞向不同方向的蜻蜓,翅膀却用虚线连在一起。笔尖落在最后一笔时,窗外的雨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照在玻璃蜻蜓的缺角上,像补上了块银色的补丁。突然明白张老师说的 “碎过的东西更懂得珍惜”—— 原来那些被时光打碎的约定,只要用心拼凑,就会变成比原来更坚韧的模样,像此刻墙面上的光影,看似零散,却始终织成完整的形状。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路边的蜻蜓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