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段时间我会随意的把自己一些重要的商业或者做事或者赚钱的核心思想教授给别人。
我不是那种喜欢显摆的人,我分享,是因为我每天都在研究这些,干这些,思考这些,对我来说,这些东西都快要变成肌肉记忆了。
所以,我脑海里就有一种意识:觉得它们稀松平常,甚至我会认为:这些东西不就是常识吗?谁不会啊?我说出来也没啥损失。
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事情根本不是如此。
为什么?
事实上,我天天干、特别擅长的东西应该是最贵的东西,但那个时候我却误以为是简单、常识的东西。
很多人认为值钱的东西,应该是那种你得花很多成本、搞很多资源、还要累个半死才能完成的东西。
但其实不是,真相是,你研究的越深刻,就越值钱。
还有一个犀利的真相是:真正值钱的东西,根本不是你自己花了多大代价换来的,而是对方有多需要它。
这才是市场真正的价值判断方式。
我们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误区:以为“有成本”才等于“有价值”。
比如你做PPT做得很溜、很快,你就会以为:“这不就是10分钟的事吗,谁不会?”
但有些老板真的不会,他一个图都对半天对不齐,几个字都卡顿在那里。也就是说,他没你这能力,他就要花1000块请人做。
再比如你做短视频做得熟练、剪辑很溜,这个过程就像是喝水一样,你会觉得这玩意没啥门槛。但你不知道的是,有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连哪个软件能剪都不知道。
你觉得写文章,写公众号很简单,轻车熟路,但是很多人连公众号的页面都搞不清楚,有些人连登录公众号的网页都会被骗。
顺便说一下,国内很多浏览器我都已经不用了,因为你输入查询任何东西,排在前面的一定是广告,一定是诈骗信息。
如果你点进去那些诈骗信息,那么你就有概率会被骗。
话说回来,所以误区就是,你以为你擅长的东西不值钱,其实只是因为你太擅长了,你把它看得太轻了。
我再讲个现实点的例子。
之前有个人找我聊天,说自己公众号写得挺好,写着写着就随手帮朋友出点选题、改点标题,还帮朋友分析了一下变现路径、包括定内容的方向。对方也没有很感谢她,也就是一顿饭、几句感谢话。
我问她:你觉得你帮他值多少钱?
她说:我也不知道,我又没花什么时间,就是顺手的事。
我说:不是这样说的,你觉得“顺手”的东西,对方可能要花几千几万找人做,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好。
这些是你每天研究的技能,客观上来说肯定是值钱的,主观上来说你得让这些技能定价定的值钱,你的这些技能值钱,你才会值钱,否则别人永远不会觉得你值钱、你厉害。
相反,他们还会认为是自己厉害,而不会感谢你的帮衬。
很多厉害的人,不喜欢随便输出,不会到处分享。
为什么?
不是因为吝啬,是因为他们很清楚:随便说出来的干货,如果对方听不懂、用不好,那就是浪费;
如果对方听懂了、拿去用了、自己赚钱了,反过来还不感谢你,甚至觉得你本来就该告诉他,那更是浪费。
不仅是知识浪费,更是人情浪费。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本事、一个擅长的技能,不管你自己用起来多轻松,都不要低估它的价值。
尤其不要因为“我做得轻松”,就以为它不值钱。
市场从来不管你做得轻不轻松,市场只关心:有没有人真的需要这个东西,你是否看轻自己。
你能帮他解决问题,就是有价值。
你能让他少走弯路,就是有价值。
你能替他构建一套认知体系、执行路径、成长模型,就是极其有价值的事。
所以,不要轻易教授,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干货。
尤其是那些你天天在做、已经得心应手、看起来非常轻松的能力。
这些能力很可能就是你最有变现能力的资产。
它之所以不值钱,是因为你没包装、没定价。
有些人做事不成功,不是因为他不聪明,而是他把聪明用错了地方,把最值钱的东西当废纸乱送,还怪别人不懂感恩。
所以如果以后你想要分享知识或经验的时候,我告诉你一个判断标准:
对方是否具备一定的基础、是否尊重这个内容、是否值得我投入时间。
最重要的是对方是否“向我求助”了,或者说对方是否拿自己宝贵的东西来换取你宝贵的经验或者知识。
如果都不是,那就直接略过,不聊。
不交底,不闲聊,不乱给建议。
尤其是对一个靠知识、经验、策略赚钱的人来说,最该深藏起来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核心方法。
越核心,越得收费。
你不是老好人,也不是义工。
你不需要免费帮人让别人认为你人品好。
那是弱势文化。
真正人品好,是你有能力帮人,但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帮、怎么帮、值多少钱去帮。
所以,记住,别再把自己的好东西,随便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