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真和面馆正常运营
书名:自传体小说《郭银珍》 作者:银杏硕硕 本章字数:2898字 发布时间:2025-08-09

第五十三章:真和面馆正常运营


刚刚接手面馆,与刘大厨探讨面馆如何改良,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刘大厨:名:刘胜春,小厨,刘权,父子关系。甘肃民乐县人。从尊重的角度上,我们习惯称之为“刘师傅。”


刘师傅为我们提出指导意见:1、立自己的名字

“真和牛肉面馆”,取两位老板的名字最后一次字,组合成我们面馆的名字,“和”为贵。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出自己的本真。


此面馆以前是“兰州拉面馆”,兰州拉面馆名气大,属于伊斯兰教,禁忌多,入店吃面的人,受约束。尤其是在北京,汉族人占绝大部分,应该考虑汉族人的饮食习惯。


2、拓展经营范围

保存原有的牛肉项目,再把猪肉,酒,纳入本店,一定要面向广大群众,符合大众口味。顾客进店,尽可放松进餐。


3、引进优质食材,保质保量供给,食材必须正轨渠道方可。


选择内蒙古,甘肃,山东,河南等优质面粉,好面自带“劲道”,以天然绿色,如盐,鸡蛋增强面的韧劲,剔除蓬灰。面,无需拉太长,够用即可。这样成本会高些,但,更健康,更安全。


4、牛肉的酱制,汤的熬煮,是不传之秘。少说为佳。牛肉与汤是面的灵魂,一碗好汤,几十种香辛料搭配,轻煮慢炖,二小时才能入味儿,牛肉与汤软烂中带有复合香味儿,鲜香中不乏清爽……


刘大厨经过一番苦心琢磨,为我们拿出一套整改方案,递交上来。


看了刘大厨的新计划,交给了百合,百合看完连连点头,说:“是一张宏伟蓝图。”给了很高的评价。我与百合同样赞成。


咱不随其他帮派体系,自成一体,面品见人品,咱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刘师傅高见必须采纳。“照办”。


这样的面,吃着放心,顾客满意,一日三餐,想吃就吃,从早到晚,让店里弥漫着经久不散的香味儿,无论大小,老少,还是上班族,退休老人,打工者,都挤到小面馆,“呲溜”一声,眯起双眼,会心一笑,哎,那一个“爽”。


或者民工,一瓶啤酒,一碗香气四溢的牛肉面,再来一盘小炒,干扁豆,或者是一盘尖椒炒肉片,一天的忙碌,从这里 开始,得到了安慰。


如果是读书人,穿着长衣,进得店来,一碗牛肉面,一盅小酒,再来一盘茴香豆,不亦乐乎!


别人走过的路,不一定是自己要走的路,但是可以是自己途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改善,在改善中得到提高。


面馆的基调定下来以后,就是竭尽全力以赴地执行了。


有人说:“世界上最亮的光,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你努力的样子。”那就努力吧!为了明天依旧出现的太阳,也为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


开张的第二天早上7.00点钟,面馆开始营业了。我们做好一切准备等待客人前来。


印500份传单,还要继续发放,活动有时限。


“小翠儿,今天,你和我一起发传单,百合在店里守着,”我与百合打好招呼,就各自忙碌。


“老板,发传单是小事,我一个人发就行了,老板在店里吧。”小翠儿说。


小翠儿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姑娘,她勤劳精明,也快言快语,早晨来到店里,就与红玉把店里打扫得窗明几净,我很喜欢她。


“小翠儿,那可不行。我们小翠儿这么漂亮,我得保护你。”小翠儿听了“咯咯”笑。


发传单的时候,看到大街上状况很感慨:北京就是北京,这里是大都市的风范。这里的人气聚集,是全国第一位的。即便是偏远一点的地方,也不乏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显得特别活跃。


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末期的北京,城市建设层层推进,建设大军风起云涌。大街上,经常看到背包罗伞的农民工,一拨又一拨来到北京务工。渐渐地,他们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辛勤奔波着,寻找着,这些潮起潮汐式的打工族,上班族,在地铁上挤得脚不沾地,身体架空,或者赶公交车,跑得跌跌撞撞,生怕误了上班时间。


他们每天迎着第一缕阳光,开始奔跑,在夜幕深沉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住处,他们大多都喜欢吃一碗热汤面,有汤有水,暖身,养胃,经济便捷,然后休息。


所以,当时北京的面馆,空间广阔,只要你用心做,只要你的面品,菜品足够实在,精致,才足够吸引人,在当时,开面馆,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既然,北京这里能聚人气,相信,就一定会聚财气。


正与小翠发传单,“银珍,郭银珍,是你吗?”身后传来一声呼唤。一回头,看见清洁工李阿姨。


“李阿姨您好!发给您几张传单,请大家来吃面啊!”“银珍,听说你开面馆了,还是真的啊?”“是的李阿姨,您想着来吃面吧,”“好的,我忙着去上班了啊。”“您慢走。”


计划发的传单300份,已经发完。回到店里,正值中午,十几个清洁工同事,已经到店里捧场了。与他们打过招呼后,忙招待:“刘师傅,这些都是我们的清洁工同事,要好生招待啊!”


刘大厨开始秀厨艺。只见刘师傅技艺娴熟,刀法精湛,大勺小勺交替,炝锅加料,叮叮当当,颠勺翻炒,大火爆炒,小火煨汤,入汁入味儿,清香可口,刀功火候,出神入化,瞬间,一盘小炒牛肉,不老不柴,鲜嫩爽滑,肉香扑鼻,香而不腻,出锅。


再看煮面,一双长筷子,一把漏勺,捞面上汤,配菜,一碗牛肉面,如行云流水,瞬间送到顾客面前,这效率高啊!浓郁的香味儿随着热气,四处弥漫,令人垂涎三尺。


黄瓜本是夏天最常见的一道凉菜。但是,经过刘师傅精心制作,用白砂糖腌制后,小火慢炸几种佐料,然后淋上葱油,成了人见人爱的一道特色小菜,风味别具一格。


清洁工同事,吃得津津有味儿,他们对这道黄瓜小菜赞不绝口:“厉害,厉害了,黄瓜也能做如此味道,不一般啊。”


然后,他们站成一排,共同送来祝福:祝真和面馆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然后大家欢呼雀跃。气氛不错。


到底是同事,祝辞,仪式感满满,“我们的清洁工同事就是有素质,多谢多谢!还请各位常来吃面啊。”我与百合恭送同事。


下午一点多了,店里冷清下来,百合笑说:“肚子饿得咕咕叫,银珍姐,咱们也吃饭吧,”“吃饭,大家都来吃饭了。”


我做事,一根筋。一心扑在这事上。其他,什么事也顾不上想。让做的事,占领自己的一切思维,甚好。


饭后,看雯雯在门口转悠。我眼前一亮,“雯雯,会唱歌吗?”“会。老师,我会唱《卖报歌》,小燕子穿花衣,……”机灵的雯雯一口气报出几个儿歌名字。


我顺手找了一个纸壳,卷成一个筒,递给雯雯:“雯雯,我唱一句,你唱一句,记住歌词,”“嗯”。“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面的小行家,欢迎客人来吃面,有劲道,有味道,今天的面面真正好,保你吃上一碗就忘不掉……”


雯雯一点就透,一学就会,一阵童声如银铃一般传向四方,,她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引来一些过路人的目光。也引来一些小朋友过来围观。


这时,一个穿着时尚的中年妇女,从路旁过,她听雯雯的歌声,嗤之以鼻,“穷酸乞丐”,她嘴里飘出这四个字。说完,她翻着白眼,扭着她的肉臀走开了。百合说:“呸,你不知道是哪个林子里的鸟,得去哪棵树上找食吃呢?”“百合,以后,再遇这种人,咱们就当她是空气,不予置评,就好。”百合一笑而过。


一段时间过后,我们的面馆逐渐走上正轨,营业额也逐步攀升。


那天晚上闭店,看到北京日报上刊登:某北京小餐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项目。

如:每天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20份爱心早餐,这些早餐,包括豆浆,油饼,素包子,鸡蛋等,确保环卫工人能吃好吃饱,帮助临时有困难的人群。


刊物上以各种方式宣传这些活动,目的是提倡社会正能量,提高社会上的好风气,以扩大受众覆盖面,真正帮助到临时困难的群众。我看了这个消息,很受触动。需要与百合商量才可参与。


2025年8月9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