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参与同题诗创作,主题是知了。以往的同题诗,我总是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看着群里高手佳作频出,满心都是羡慕,只能暗自轻轻叹息。
今天突然想起一句话:你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于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关于知了的诗写出来,不能再交白卷了。
整个上午,我都在思索知了,这个身形小巧却叫声响亮的小家伙。从清晨一直想到夜幕降临,才总算想出这么几句顺口的话。我习惯先写几句顺口的当作诗放在前面,再在下面写下自己的文章。
群里有位老师问我:“兰艳青,这是你的写作风格吗?上面是诗,下面是文。”
我已经有好几次这样的写法了。因为我深知自己写的东西在高手如云的群里并不出色,可又渴望拿出来,期望能有所进步。我担心老师们没耐心读下去,便逼着自己写几句看似像诗的内容,同时安慰自己篇幅很短,盼望着路过的老师们能瞧上一眼。我很在意自己文字的阅读量,有人阅读,我就满心欢喜。
记得小时候,知了很多。闲暇时,就会去抓那些还没脱皮的知了幼虫,我们这儿叫它“杜拉龟”,脱了皮飞到树上的则叫知了,也叫蝉 。
不知道你们那儿有没有这种昆虫,会不会吃这种幼虫。在我们这儿,会把它放在咸水里泡几天,不管是油炸、蒸煮,还是用别的做法,它都是一道美味佳肴,喜欢吃知了的人不在少数。
记得有一次送女儿上学,那时儿子还小。我骑着电车,前边站着小小的儿子,后边载着大大的女儿,姐弟俩年龄相差好几岁。
天空阴沉沉的,前两天下雨的地面还未干透,湿乎乎的。突然,我们看到前方有一只没脱皮的知了正在缓缓爬行。我们三人惊喜不已,赶忙加快车速想要抓住它。
没想到,一辆摩托车从后面疾驰而来,超过了我们,然后在知了旁边停下,骑车人拾起了那只正在爬行的知了。
几乎同时赶到的我们,听到儿子惋惜地叹道:“妈,就差一点,要是再快一点,那只爬行的知了就是我的了。 ”
是啊,就差那么一点。我看着那人骑着摩托车飞速向前,可没过多久,他竟然停了下来。我疑惑他为什么停车?
等我们快要骑到他身边时,他向我们伸出了手,一只乱爬的知了正在他宽大的手掌上爬动。
“给你,小朋友。”他温柔地对我儿子说道。
我儿子从他手上接过知了,惊喜地欢呼:“谢谢叔叔。”
我也忍不住笑了,连忙向他道谢。
送人一只知了,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我们不过是萍水相逢,这一举动就显得尤为珍贵。
一个送知了的朋友,他和那只知了都有着温暖四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