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你行!你上!》上映应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至今我还没有去看过,而且暂时也没有去看的打算。大致了解过这部电影的相关介绍,坦白讲我对它的期待并不怎么高,个人粗略判断这部电影应该不太可能会很好,也许我的看法有点武断了,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这一点我后面会讲。这里可以告诉你的是,姜文现在新出来的电影我基本上抱着一种可看可不看的观望态度。
电影没看,但写一篇东西来谈谈姜文的那些作品还是有必要的,或许我的看法有些片面,但这并不妨碍我的个人表达,毕竟这点言论自由我还是有的,而至于你会赞同还是反对我的观点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目前为止,姜文的电影按时间顺序排列主要有以下这几部:《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鬼子来了》(2000)、《太阳照常升起》(2007)、《让子弹飞》(2010)、《一步之遥》(2014)、《邪不压正》(2018)以及今年的这部新片《你行!你上!》。作为国内一位著名的导演,姜文的作品不算多,而且通过这几部作品的时间列表也不难看出来他的创作周期明显要长于一般的导演,平均下来他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基本上要五年左右。
下面就简单来说说我对他这几部作品的大致看法:
目前为止,个人认为姜文最优秀的两部作品是《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如果我没弄错的话,这两部作品应该也是他目前为止所有的作品中公众评价最高的。当然,这里有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个人认为如果再过些年的话,这两部作品的评价可能还会更高,不过这一点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到那时候我们整个的社会环境会更包容也更理性,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到那时候也会变得更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众所周知,姜文的《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即使放到现在都具有很大的争议性。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完全是用一种冷静客观而又全新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当年抗战时期的真实历史。这几十年来,这种抗日题材的影视剧简直不要太多,但类似于姜文这部作品或者说能和他这部作品相提并论的,我个人认为目前基本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部电影完全不是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是对历史的歪曲,我个人完全相信当年日军侵华时我们中国农村的基本面貌大致上就如这部电影中所描述的样子,看看电影里那些伪善而残暴的日军侵略者,那些善良愚昧有时候甚至有点让人哭笑不得的普通老百姓,这部电影里的这些东西说实话真的让人有一种真实而恐怖的切身感受,同时这部电影还让人真正体会到了那种彻底的悲凉。当然,这样的东西我们平常在其它的影视剧里基本上很少能看到,大多数的影视剧一直以来搞得都是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那一套。这种处理手法说实话既不真实又显得有点幼稚。说好听点,这种做法很肤浅也很刻板,说难听点,这种做法其实跟洗脑没多大区别。当然,这种洗脑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这种家仇国恨的大事要让人冷静地做到客观理智显然不太可能。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洗脑要是被洗久了,很多人从感情上就不太容易接受得了姜文的这部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明显有点自揭其丑的客观冷静,有些人甚至还有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是在美化侵略者的形像。所以哪怕就是放到现在,姜文的这部电影仍然显得十分大胆而且具有明显的争议性。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姜文同样是身为受害者的中国人,他拍这样一部电影不但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且还需要对历史有深刻的认知和极强的个人良知。这样的电影说难听点很多人都不一定敢拍,有些人就算是敢拍也不一定能拍得出来。如果我们认真想一下,这部电影对于我们现在的人和以后的子孙后代来说,它不但深刻而且还十分的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当年上映时的盛况相信大家应该还能记起来,这是一部既好看又好玩的电影,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也是姜文所有作品中娱乐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这部电影明显不仅仅是一部无厘头的喜剧片,它的内涵思想显然并不止于那些表面上令人捧腹大笑的东西。我相信你肯定也能看得出来这部电影明显带有很强烈的讽刺和影射,这部电影里面其实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寓言和预言。当然,这样的寓言和预言有些我们现在就已经能明显看得出来,而有些我们则可能要等到将来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就像我前面说的,如果再过些年的话这部电影的评价可能还会更高,而且我觉得这种可能性还非常大。
《阳光灿烂的日子》其实可以算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这部电影同样相当不错,但比起《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来我个人觉得它还是稍显逊色了点。这部电影过去和现在评价都很高,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评价我个人认为一定程度上是托了它所产生的那个年代的福。可以想像一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国内的整体情况,那时距离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其实并没有多少年,那时候的那些文艺作品说实话真正个性化表达的东西还十分少见,所以这部电影出来时那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就可以理解了。对很多人来说,这部电影既像是一种怀旧,又像是一种期待已久的个性解放。其实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理解这一点并不难,想像一下当年的那些伤痕文学,或者是这部电影改编的文学蓝本王朔的那些作品,大家现在对这些东西的评价显然已经不会再高到哪里去了,而且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这种评价相比过去总体上来说明显要更加的中肯和客观。同样不妨设想一下,这部电影如果是近几年刚刚拍出来或者是我们现在再去拍一部类似这样的电影,那我个人预判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的评价都不可能会太高。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文艺作品具有长久的流传性,而有些文艺作品则只可能在特定的年代才会受欢迎,所以姜文的这部电影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恰逢其时的表现,事实上这部电影并没有优秀到那个程度。
至于姜文另外的几部作品这里我就放在一起讲了,因为我对这几部作品的总体评价基本上差不多。无论是《太阳照常升起》还是《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我个人认为姜文的这几部作品都太过于个人化,这几部作品明显都不太好理解,有时候甚至让人有一种过于抽象的感觉,而且这种抽象如果你去仔细分析的话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内涵,这几部作品本身明显都缺乏宏大或深刻的主题,它们或多或少都让人感觉有点不知所云,说严重点这种不知所云更像是一种故弄玄虚。当然有些人对这几部作品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这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每个人对电影的认知和解读都不一样。就这一点而言,我们显然没有争论的必要。
通过上面的论述,你显然也能看出来我现在对姜文的新作期待不高的原因,对他的电影我真正开始有那种强烈的期待其实是看完他的那部《鬼子来了》以后,然后《太阳照常升起》让我略显失望,等到看过《让子弹飞》后我的这种期待再次上升到一种相当高的程度,之后的情况可想而知,《一步之遥》是再一次的失望,而《邪不压正》则更是明显强化了我的这种主观印象。所以我现在对姜文的新片基本上暂时只抱一种可看可不看的观望态度,虽然这不能说是上当受骗,但至少这也算得上是小小的受打击了,打击次数多了,我对他的信任感自然也就变得少了。
当然,最后必须提一下的是,相比于国外大部分的导演,我们国内不少的知名导演放弃个人艺术追求而甘愿成为商业或娱乐市场的工具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国外倒是很少见到哪个有艺术追求的知名导演会自降身价厚着脸皮去拍那种纯粹的商业类型片。国内这种情况可真不少见,具体是谁我这里就不指名道姓了,显然没必要因为这种事情而去引战。当然,其实就算我这里不说,我相信大家基本上也能猜出个大概来。而这里必须要肯定的是,这些年来姜文却始终保持着个人的本色,也一贯坚持着他对艺术的追求,他可从来都没有自毁身价去拍过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像他借《让子弹飞》里的那句台词所说的一样——我站着也要把钱给挣了。就我们国内当前的环境而言,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十分难能可贵,这完全体现了姜文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骨气。所以他的电影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看或者不看,但对他的电影我们还是必须要保有最起码的尊重。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是期待姜文日后还能拿出更为出色的作品来,毕竟说实话,我们国内具备像他这种能力的导演可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