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生在种地的娘家,嫁在种地的婆家,一辈子和坷垃为舞,和庄稼相拥,二亩三分地养活了我们一家。
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平原的孩子,平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长里短、明星八卦……统统和我无缘。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人们都习惯了早晨一睁眼就拿起手机,而我也是典型的低头族,喜欢在快手上听歌,搜一本喜欢的书看,我还有写东西的爱好,虽然文化不高,但我就是喜欢在暗夜里,默默地把它们排列过来,又排列过去。
今年,微信公众号给我推荐过来了邬霞老师写的文章,忍不住加了她的微信,她把我拉进了一个很美丽的群里,我从来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喜欢写作,而且他们写的都挺好。
有的还加了我的微信,有个文友问我:“你知道写小说的三要素吗?”
“你知道平仄、押韵、格律的含义吗?”
“你知道主谓宾定状补的区别吗?”
……
我除了摇头还是摇头,我不知道。我像一只井里的蛤蟆,看惯了井底的风景,只知道井里的故事,突然地上岸让我目不暇接,辽阔的蓝天下,有绿树红花的绚烂,飞鸟虫鸣的生机……而我需要学习的很多很多。笨不是理由,记忆力不好也不是理由,年龄更不是问题,羡慕别人成绩优秀,不如自己发奋努力,我要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邬霞老师就是我生命里的一道光,我借着她的光走出了那个窄小的井口。虽然我们很少聊天,但是因为她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有高校教授,主编大咖……他们有的擅长创作优美的古诗词,有的精通现代诗歌,有的能把故事写得跌宕起伏,还有的将一片树叶,一汪水坑等普通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诗意盎然。……
我为邬霞老师写过《终于等到了你》,这篇文章我分享给她看过,她帮我找出了几个错字,还发现了文中有亮点的地方。因为这篇文章,我们简单地聊了几句,我知道她有两个女儿,曾在2015年登上过《鲁豫有约》,还在《鲁豫有约》节目现场,朗诵过自己的作品《吊带裙》。
邬霞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架子不大,平易近人,谦虚有礼,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作家。我想她一定很忙,上有父母,下有孩子,每天还要在微信公众号上日更,在微信视频里读诗。她的微信公众号都是她自己的照片,不管她在哪个地方拍照,穿什么样的衣裳,都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我不觉得她晒自己的照片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而她写的《我的吊带裙》,是命运的微光,更是尘埃中的一朵花,她的光暖暖地照到了我,借着她这道光我闻到了浓郁的花香。
随手附上邬霞老师写的《吊带裙》。
包装车间灯火通明
我手握电熨斗
集聚我所有的手温
我要先把吊带熨平
挂在你肩上不会勒疼你
然后从腰身开始熨起
多么可爱的腰身
可以安放一只白净的手
林荫道上
轻抚一种安静的爱情
最后把裙裾展开
我要把每个皱褶的宽度熨得都相等
让你在湖边或者草坪上
等待风吹
你也可以奔跑
但一定要让裙裾飘起来
带着弧度像花儿一样
而我要下班了
我要洗一洗汗湿的厂服
我已把它折叠好打了包装
吊带裙它将被运出车间
走向某个市场某个时尚的店面
在某个下午或者晚上
等待唯一的你
陌生的姑娘
我爱你
我转发过王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当时我手机里有几个群,我就转发了几个群,还记得当时有人问我:“兰艳青,我看你的文章了。”
“不是我写的,也不是我的公众号。”
“那你为什么要转发别人的链接呢?”
“我喜欢听别人夸邬霞老师的话啊!”
读邬霞老师写的《请余秀华女士公开向我道歉》,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别人冒充余秀华的名字,直到那天看了她写的《邬霞应该向我道歉,但是都这么丑,免了吧》才相信就是本人。现在已经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虽然很希望她们两个人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可看两个人下方评论的聊天记录,这是不可能的,火愈烧愈旺,风越刮越烈,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止。我就是一粒渺小的尘土,风吹在哪儿就在哪儿落地生根,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也没想过写她们两个大人物的事情,网上已经写满了她们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根本用不着我这粒尘土拿笔,况且我拿起笔也不一定能写得出来,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多大能耐。
可是朋友又来催了:“兰艳青,余邬骂战,你也看了这么多人的文章了,对两人的情况已了解不少了,能不能写篇余邬骂架的文章?我很期待哦。”
“我这脑子能写出来吗?”我对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自信,也不相信自己有妙笔生花的能力。
“比着葫芦画瓢,也要写出来,诗歌没有写透,再写篇应景的文章吧,求求你了。[捂脸]”朋友都把求字写上了,好像我不答应就是我的不对了,可是这对于我来说,难度挺大,可是他继续催,“赶紧写吧,实话实说,中心点是,要站在邬老师这边,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担心写不好,硬着头皮写吧,好吗?”
“我可以试试,写不出来,别怨我。”
现在我终于写完了我的文章,用一句话结尾吧:希望余邬大战快点结束,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我没有按朋友的要求写出她期待的内容,确实写“跑题”了,回想自己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道解错的数学题,该读书的年纪我选择了辍学,等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时,已错失了重新开始的机会。我只能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即便饱受挫折,我依然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追逐心中的那一道光,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照亮别人的那束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