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乐府都很不错,可惜知名度太低了。[1][2]
1.《梁甫吟》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真的是超喜欢这首诗,也是我感觉李白乐府中唯一一篇全篇都很完美的,但缺陷就是全诗用典浓度太高,所以不易读懂,也很难流行。加粗部分是我个人认为精彩的句子。
李白将《梁甫吟》古题反其意而用之,与诸葛亮《梁甫吟》实有本质不同(“齐相杀之费二桃”句,似可解为对晏婴杀三壮士的赞美,不同于“二桃杀三士”典故)。
此诗初读遍觉惊艳,再细读数遍,反复吟哦,便越发有味,值得细品。
2.《猛虎行》
猛虎行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这首诗精彩部分也不少,但“张旭”部分个人认为较为平庸,所以全诗在整体上略逊《梁甫吟》一筹,但也是一首值得细品的好诗,其中“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两句读来很是痛快。
3.《扶风豪士歌》
扶风豪士歌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这首诗结尾很惊艳,但开头开得稍微有点平庸,但继续读下去,就会感觉越读越有味,也算是一篇不错的作品。
4.《襄阳歌》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相对于上面三首,《襄阳歌》更费解一些,表达的情感也没有那么波澜壮阔,但其中不乏佳句,稍作精读便会被它吸引。
我个人非常欣赏其中“李白与尔同死生”一句,甚至还将其化用到了自己的诗中。(“鲜于与尔同死生”,《鲜于将军歌》)
5.《古风五十九首》
古风·其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这里选的一首是《古风五十九首》组诗里面最偏向咏史的一首,其余的五十多首诗也很耐读,如《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古风·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古风·其三十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四首诗,都是佳作。
参考
^李白的诗,不同版本有文字上的差异,这里全从《唐诗鉴赏辞典》
^参考资料:《唐诗鉴赏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