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之登基后,励精图治,轻徭薄赋,整顿吏治,短短几年便让大启王朝焕发出新的生机。百姓安居乐业,朝堂清明有序,史书称颂他为“贤明之君”。
而苏清沅,作为皇后,母仪天下,却从不干政。她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杜绝了后宫争宠的乱象;她亲自带领宫女织布纺纱,将所得银两用于救济灾民;她时常劝诫沈砚之要体恤民情,莫要过度操劳。
帝后二人的感情,更是成为朝野上下的美谈。
沈砚之虽为帝王,却依旧保持着当年的习惯。无论政务多忙,他每日都会抽出时间去坤宁宫陪苏清沅用晚膳;每逢苏清沅生辰,他总会亲自为她画一幅画,或是写一首诗;后宫之中,他从未纳过任何妃嫔,偌大的后宫,只有她一位主人。
朝臣们多次上书,劝他广纳后妃,为皇家开枝散叶,都被他驳回:“朕有皇后一人足矣,子嗣之事,顺其自然。”
苏清沅也劝过他:“陛下乃九五之尊,绵延子嗣是大事,臣妾……”
“在你心里,朕只是九五之尊,不是沈砚之了?”沈砚之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清沅,当年在长安,我便说过,此生唯你一人。如今我是皇帝,这句话,依旧作数。”
苏清沅看着他眼中的认真,心中暖意流淌,不再多言。
后来,苏清沅又为沈砚之生下一女,皇子公主双全,凑成一个“好”字。沈砚之对这对儿女十分疼爱,却也从未因此忽略苏清沅。
闲暇时,他会带着她和孩子们去御花园散步,教皇子读书,陪公主放风筝,褪去帝王的威严,只做一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
一日,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御花园。沈砚之拥着苏清沅坐在凉亭里,看着不远处嬉闹的儿女,轻声道:“还记得当年在长安,你我初遇时,你正为一只信鸽包扎伤口吗?”
苏清沅靠在他肩上,笑着点头:“怎么不记得?那时的你,穿着青袍,看着倒像个文弱书生,谁知竟是个‘霸道’的。”
“我若不霸道些,怎能把你留在身边?”沈砚之低头,在她额上印下一吻,“清沅,谢谢你,陪我走过那么多风雨。”
“该说谢谢的是我。”苏清沅抬头,吻上他的唇,“谢谢你,从未放开我的手。”
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龙凤呈祥,岁月静好。
他们的故事,从长安的初遇到江南的分离,从朝堂的波诡云谲到后宫的相濡以沫,跨越了八年的等待,历经了无数的波折,终究成就了一段帝后情深的佳话。
此后,沈砚之在位三十年,开创了大启王朝的盛世。他与苏清沅携手走过三十载春秋,从青丝到白发,始终不离不弃。
史书上记载:“帝与后,情深不移,终其一生,未纳一妃。帝勤于政,后贤于内,共创盛世,百姓称颂。”
而在长安的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关于他们的传说。传说那位铁血帝王,唯独对他的皇后温柔似水;传说那位温婉皇后,是帝王唯一的软肋,也是他最坚硬的铠甲。
春风又绿长安柳,朱雀大街上车马依旧。只是那宫墙深处,有一对老人,正相视而笑,共看这万里河山,共守这一世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