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这个冬天,杨二宝在姐姐家里更是小心翼翼,因为外甥媳妇李红果怀孕了,肚子大的像个球,整个人看起来也变了模样,听说是孕后期全身水肿导致的。
而且,她对烟味更加敏感了,常常因为公公李德清在家里抽烟而闹得不愉快。
杨二宝的烟瘾也很大,但是,自从知道李红果讨厌烟味之后,他就不敢在家里抽烟了,要么到楼道里抽,要么去楼下抽。
杨二宝每次出去抽烟都会喊一声姐夫:“上外面抽烟去啊?”
李德清不搭理杨二宝,依然我行我素在家里抽烟,嘴里还唠唠叨叨:“现在年轻人臭毛病就是多,闻点烟味怎么?能熏死人吗?”
杨二宝觉得李德清很不懂事,为什么非得在屋里抽呢?为什么非得跟李红果吵架呢?
这个冬天不太平,李红果因为谁伺候月子的事情跟婆家人闹得很不愉快。
每个人肚子里都憋着气没处撒,杨二宝便成了无辜的出气筒。
有时候杨二宝吃饭把地面弄脏了,他们就会唠叨半天。
就连好脾气的李红果也嫌杨二宝在楼道抽烟的时候,把烟灰弄得到处都是。
杨二宝也不是傻子,他也有自尊心。面对一家人的各种嫌弃,他选择回杨树沟。虽然家里很冷,但是他心里很舒坦,不用时时刻刻看别人脸色。
几乎一整年的时间,姐姐一家人没怎么去老家看杨二宝,因为李红果生了孩子,大家都很忙。
杨二宝觉得他们以后可能都不会接自己进城了,以后每个冬天都要在自己的家里挨过漫长的寒冬。
唐代诗人李贺有首诗,名为《苦昼短》,其中有一句“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一个“煎”字,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恐怕只有杨二宝这样的人能体会。
别人看到他的日子是一天天过,他自己却是一分一秒度过的。
夏天,连续几天的大雨,把露天茅坑灌满了,污水四溢,杨二宝正在费力的清理茅厕。
突然听见有人喊他:“二宝,二宝,你看,谁来了!”
说话的是隔壁邻居婶子,她站在茅厕外面忍不住掩住口鼻,说道:“快别鼓捣了,来人了!”
杨二宝扔下手中的工具,出来一看,一个贵妇人站在不远处,怔怔望着杨二宝发呆。
杨二宝端详了一下来人,觉得面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看得出来,妇人眼里有泪水在打转,她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许久才开口:“二哥,是我啊,三妮。”
杨二宝猛地记起来,当年那个跑掉的妹妹,杨三妮,二十多年不见了,模样变化挺大,难怪认不出来。
杨三妮哽咽道:“二哥,你咋成这样了?”
杨二宝见到杨三妮并不高兴,而是愤恨,他一直觉得当年是妹妹先跑了,自己的媳妇才跑的。
如果媳妇不跑,他杨二宝的日子或许就不会这个样子,所以他恨杨三妮。
杨二宝转身进了茅厕,舀了一瓢粪水,哗啦一下泼到杨三妮脚边,随后把瓢一扔,进了屋,关上门。
这场景跟电视剧里不一样,没有久别重逢的感动,没有回忆往事的温馨。在别人看来,杨二宝跟神经病没什么两样了。
当年,杨三妮从夫家逃跑之后的事情,没人知道,这一次回来,是外出旅游,途经此处,突发奇想,回来看望一下大姐和二哥。
去了大姐的村子,扑了空,然后来到杨树沟,看望二哥,没想到连家门都找不到了,在邻居的指引下找到二哥的栖身地,没想到看见了没了手脚,只能跪着行走的二哥。
杨三妮想起当年她对二哥说的那句“男儿膝下有黄金、、、”
可如今,男儿膝下有啥呢?空荡荡的啥也没了。
其实,杨三妮从小就听过村里的谣言,说她不是杨有根的种,小时候不太懂这些,没往心里去。
直到后来,杨有根让她给杨二宝换媳妇的时候,她才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她觉得,如果自己是亲生的,他爹一定不舍得让她嫁给那样的男人。
在出嫁的前一天,杨三妮坐在河边发呆,村里放羊的大叔看见她,好心想安慰一番,说着说着,嘴上就没了把门的。
大叔告诉杨三妮,她长得像极了蒋文昌,很有可能是蒋文昌的闺女。
那个大叔为什么如此肯定呢?因为当年那个夜晚发生的事情,他知道的最多。
他知道那天夜里蒋文昌在杨有根家喝酒,他也看见杨有根在驴棚里待了半夜,他还在清晨看见蒋文昌从杨有根家里离开后,杨有根才回家。
蒋文昌离开村里不久之后,杨三妮的母亲就怀孕了,如此推算,大叔得出的结论就是,杨三妮是蒋文昌的闺女。
杨三妮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即便是嫁了人,她满脑子想的也是要去寻找亲生父亲。
后来,杨三妮果真去找了蒋文昌,也把听来的事情一字不落告诉了蒋文昌。
蒋文昌的反应很淡定,他当时虽然喝了酒,但是有些感觉过于真实,让他无法说服自己那是梦。
杨三妮的出现,让蒋文昌印证了当年的猜疑,即便不做亲子鉴定,只看杨三妮的模样,蒋文昌就知道这事八九不离十了。
这样的事情不能大肆张扬,毕竟蒋文昌有和睦的家庭,他不想因为杨三妮的出现破坏了自己的家庭。
杨三妮是个聪明的人,也没有无理取闹,全部听从了蒋文昌的安排。
从此以后,杨三妮改名换姓,去了外地,跟着蒋文昌的一位老友学习医术,最终,也成了小有名气的民间中医。
杨三妮没想到,自己离开之后,二嫂也会效仿她逃走。
如今,听村里人讲述杨二宝一家人的遭遇,杨三妮不禁也有了些许愧疚感。
她想帮帮杨二宝,却不知道该怎么帮,即便她医术再高明,也不可能让杨二宝断肢再生。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给杨二宝留一些钱,让他的日子尽量过得好一点。
可是杨二宝却不领情,把杨三妮放下的厚厚一沓钱全扬了。
跟着杨三妮一起来的人见此情景,直埋怨杨二宝不知好歹,人家把钱捡起来,带走了。
这是杨三妮最后一次出现在杨二宝的生活里。
后来,村子里的人都来责备杨二宝:“二宝,你是不是傻?妹妹给的钱都不要?你妹妹现在可是有钱人了,攀上这样的亲戚多好?你咋就这么犟呢?”
杨二宝叽里咕噜咒骂着什么,没人听得清,他的语言功能退化的太严重了。人们跟他说话,也只能连蒙带猜他话语的意思。再后来,就没几个人愿意跟他说话了。
李前进后来得知那个未曾谋面的三姨出现过,而且还混得不错,就埋怨杨二宝没有留个联系方式,谁不想攀上个好亲戚呢?
令杨二宝意外的是,这个冬天,他又被接到城里过冬,他也终于见到了李红果生的小孩,一个还不会走路的胖嘟嘟的小男孩。
孩子天真无邪,不会歧视残疾的杨二宝,在孩子看来,终于找到一个跟自己一样不会走路的同类了。
小孩子的出现,大概唤醒了杨二宝消失已久的呵护之心。他小心翼翼拿着玩具逗孩子玩,以便李红果可以安心在厨房做饭。
那段时间,有了杨二宝的帮忙,李红果终于不用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做饭了。
李红果没有想到,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不是手脚齐全的公婆,而是一个没有手脚的残疾人。
有的人,身不残,心残了;有的人,身残了,心不残。
对于杨二宝来说,自己还能帮助别人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很有成就感。
人嘛,总是喜欢被人需要的感觉,被人需要,才有价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