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新政惠风拂北朔
书名:双阙同辉 作者:晓锐 本章字数:2537字 发布时间:2025-08-13

 

北朔的春寒尚未褪尽,宫门前的石狮子脚下已钻出几丛新绿。林晚站在紫宸殿的丹陛上,手里捏着份泛黄的账册,指尖划过“秋粮税三成”那行字时,指腹被粗糙的纸页磨得微微发烫。

 

“公主,户部的人还在殿外候着。”青禾捧着件素色披风上前,声音里带着担忧,“您已连着三日没睡安稳了,再熬下去……”

 

林晚抬手按住她的手,目光掠过宫墙外的市井。晨雾里,隐约能看见挑着担子的货郎正弯腰给孩童递糖人,竹担上的铜铃随着动作叮当作响——那声音让她忽然想起大靖将军府外的早市,养父总爱带着她去买芝麻酥,说那是北朔没有的甜。

 

“宣他们进来。”她转身坐回紫檀木椅上,将账册推到案几中央。那是她让人从国库角落里翻出来的旧档,记载着先帝在位时的赋税制度,墨迹已有些发灰,却字字清晰。

 

户部尚书赵大人带着两个主事进来时,脚步都透着小心翼翼。自慕容彻被削去大部分权利,这位明华公主便以先帝嫡女的身份协理朝政,虽未明说垂帘,却已是实际上的掌权者。只是谁都知道,她刚从大靖回来不足半年,对北朔的内情怕是还摸不透。

 

“赵大人,”林晚的声音清润,带着点大靖口音的柔和,却字字有力,“去年冬小麦歉收,我查了账册,农户需缴纳的秋粮税仍按三成征收,可有此事?”

 

赵大人额头冒汗,忙躬身道:“回公主,这是沿用了前摄政王定下的规矩。北朔近年战事频繁,军饷吃紧,实在……”

 

“军饷吃紧,便要刮尽百姓的口粮?”林晚打断他,将另一份账册推过去,“这是我让人在城郊十户农家做的记录,你且看看——张老栓家五口人,秋收只够吃四个月,缴完税便要去借高利贷;李寡妇家更惨,儿子饿得当了兵,至今不知死活。”

 

账册上沾着些泥土和麦芒,显然是挨家挨户走访时留下的。赵大人翻到最后一页,见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稻草人,旁边批注着“李寡妇儿子临走时扎的,说能吓走饿狼”,喉结忍不住滚动了一下。

 

“公主,赋税乃是国本,岂能说改就改?”旁边的年轻主事忍不住开口,“若减了税,边防的粮草跟不上,胡人打进来怎么办?”

 

林晚抬眼望他,目光平静却带着压迫感:“你去过边防吗?”见那主事愣住,她继续道,“上月我去云州犒军,看见士兵们的盔甲都生了锈,问起才知,粮草被克扣了大半,都进了军需官的口袋。百姓的税银,到底养了兵,还是养了蛀虫?”

 

殿内霎时安静,只有铜壶滴漏在滴答作响。赵大人脸色发白,他知道军需官是慕容彻的远房侄子,这事在朝中不是秘密,却没人敢捅破。

 

“从今日起,”林晚缓缓起身,晨光透过窗棂落在她素色的朝服上,织金的凤凰纹样在光影里浮动,“秋粮税减至一成五,遇灾年可申请全免。另外,开仓放粮,先赈济城郊的灾民。”

 

赵大人猛地抬头:“公主!国库粮仓……”

 

“我已让人查过,”林晚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慕容彻私藏在别院的粮食,足够赈济三个月。至于军饷,明日我会亲自去兵部对账,该砍的蛀虫,一个都不能留。”

 

三日后,城郊的灾民领到了第一袋救济粮。张老栓捧着沉甸甸的米袋,手指抚过袋口印着的“北朔国库”四个字,忽然对着皇宫的方向跪下,老泪纵横地磕了三个响头。旁边的李寡妇抱着刚领到的布匹,哽咽着说要给远方的儿子做件新衣裳。

 

消息传回宫里时,林晚正在看新修订的税法。青禾端着碗杏仁酪进来,笑着说:“街上的百姓都在说,公主是上天派来的活菩萨呢。”

 

林晚舀了一勺杏仁酪,清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她想起在大靖时,养父常说“民心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时她只当是句寻常的道理,如今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分量。

 

“对了,”她忽然想起一事,“让工部把城外的那座破桥修一修,去年汛期冲垮后,百姓绕路要多走十里地。”

 

青禾刚应下,周显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份名册:“公主,兵部尚书王大人勾结军需官贪墨军饷,证据都在这儿了。还有……查出慕容彻在禁军里安插的五个暗线,李统领已按您的意思拿下了。”

 

林晚接过名册,上面的名字被红笔圈着,像一个个待除的毒瘤。她提笔在王大人的名字旁批了个“斩”字,笔尖落下时,忽然想起萧澈曾说她写字太用力,总把纸戳出小窟窿。那时的笔尖下是闲情逸致,如今却是生杀予夺。

 

“把贪墨的军饷追回来,一半补进军需,一半分给受冻挨饿的士兵。”她放下笔,指尖残留着墨香,“另外,告诉李统领,加固城防的事抓紧些,胡人那边最近不太平。”

 

周显退下后,林晚走到殿外。宫墙外传来阵阵孩童的嬉笑声,原来是街上的货郎挑着糖人担子经过,一群穿着新衣的孩子围着他欢呼。阳光正好,洒在朱红的宫墙上,连砖缝里的青苔都透着生气。

 

“公主,”青禾捧着刚收到的民间书信进来,脸上满是喜色,“您看,百姓们都称您为‘仁惠公主’呢!还有人编了歌谣,说‘明华出,北朔福,减赋税,民安乐’。”

 

林晚接过那些书信,有的是用粗糙的麻纸写的,字迹歪歪扭扭;有的是用布帛绣的,针脚细密地绣着“仁惠”二字。她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北朔的百姓,苦了太久了”,此刻终于明白,母亲要她回来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王权争斗。

 

“把这些书信都收好。”她轻声道,目光望向远方的天际,那里的流云正缓缓飘过宫顶,“告诉百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北朔要好好的,得靠我们所有人一起撑着。”

 

傍晚时分,李嵩前来复命,说城防加固的木料已备齐,禁军里的新血也已补充到位。林晚看着他递上来的军防图,上面标注着新修的箭楼和粮仓,密密麻麻的批注里透着认真。

 

“做得好。”她点头赞许,忽然想起一事,“听说你女儿快及笄了?”见李嵩愣了一下,她从妆奁里取出支赤金点翠的步摇,“这是我母亲留下的,送与令嫒做及笄礼吧。”

 

李嵩捧着步摇,眼眶瞬间红了。他知道这步摇是荣贵妃的心爱之物,公主肯赠予,是何等的看重。他猛地单膝跪地,声音哽咽:“属下……属下定不负公主所托!”

 

林晚扶起他时,看见宫墙外的炊烟已袅袅升起,家家户户的屋顶都飘着饭菜香。她忽然觉得,这北朔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更暖了些。

 

新政推行半月后,街头的流民少了,商铺的生意好了,连禁军巡逻时的脚步都透着轻快。百姓们说起明华公主,语气里满是敬服,那声“仁惠公主”的称呼,在市井间越传越响,像一阵温润的春风,拂过北朔饱经风霜的土地。

 

林晚站在紫宸殿的高台上,望着暮色中的都城,忽然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慕容彻的势力仍在暗处蛰伏,胡人的威胁也从未消失。但只要民心还在,这北朔的江山,总能一点点撑起来。

 

就像此刻天边的晚霞,虽历经白日的风雨,却依旧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双阙同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