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尺素交锋,殿上风云
书名:双阙同辉 作者:晓锐 本章字数:2928字 发布时间:2025-08-13

北朔王庭的铜炉里燃着上好的银骨炭,暖意却驱不散林晚眉宇间的寒霜。她指尖捏着一卷刚送来的密报,纸上“大靖使团三日后抵王庭”几个字,被炭火映得忽明忽暗。案几上摊着青岚牧场的舆图,黑水河的河道被朱砂笔重重描过,像一道尚未愈合的伤疤。

 

“陛下,大靖使者是礼部尚书周明远,带了三十人的使团,还说……带了陛下故人的信。”内侍总管阿古拉垂着头,声音压得极低。

 

林晚握着狼毫笔的手顿了顿,墨滴落在舆图上,晕开一小团黑斑,像极了青岚牧场那片被血染过的河床。故人?这世上,她唯一能称得上“故人”的,只有长安城里那个高居龙椅的人。

 

“知道了。”她淡淡应道,将密报揉成一团,扔进炭盆。火苗舔舐着纸张,很快将那些字迹吞噬,只留下一点灰烬,随着气流打着旋儿。

 

三日后,王庭外的广场上铺满了猩红的毡毯,北朔的文武百官按爵位排列,腰间的弯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林晚身着玄色王袍,领口和袖口绣着金线狼头,一步步走上白玉台阶。她的靴底碾过冰凉的玉石,每一步都踩得很稳,像踩在北朔的土地上一样。

 

大靖使团穿过广场时,周明远忍不住抬头打量这位传说中的女王。他记忆里的林家小女儿,总爱穿着鹅黄色的襦裙,跟在太子身后,笑起来眼睛弯得像月牙。可眼前的女人,眉峰凌厉,眼神沉静,坐在王座上时,周身的气场竟比大靖的文武百官还要慑人。

 

“大靖礼部尚书周明远,奉我皇陛下旨意,拜见北朔女王陛下。”周明远躬身行礼,动作不卑不亢。他身后的内侍捧着一个紫檀木盒子,红绸裹着,不知里面装着什么。

 

林晚的目光扫过使团,没有看到那张熟悉的脸,心里竟莫名松了口气。“周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贵国皇帝陛下,有何话要带给本王?”

 

“陛下说,青岚牧场之事,纯属误会。张将军行事鲁莽,已被召回长安问罪。”周明远从袖中取出国书,双手奉上,“只是牧场自古便是两国交界,不如趁此机会,重新划定边界,免得日后再生事端。”

 

内侍将国书呈给林晚,她展开看了几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萧澈的字迹她认得,笔锋锐利,带着帝王独有的威严,可字里行间的意思,却和张启年如出一辙——想要以黑水河旧道为界,将青岚牧场大半划给大靖。

 

“周大人,”林晚将国书扔在案几上,纸张发出清脆的响声,“三十年前,两国定下盟约时,你家陛下怕是还在国子监读书吧?盟约上写得清清楚楚,青岚牧场以北归北朔,以南归大靖,以黑水河主河道为界。去年冬天河道偏移,也该按新河道划分,怎么反倒要按旧道算?”

 

周明远早有准备,从使团身后唤来两个舆图师:“女王陛下有所不知,我朝史官翻出前朝舆图,上面明确标注,黑水河百年前的河道,本就在如今界碑之处。按祖宗之法,自然该以旧道为准。”

 

“祖宗之法?”林晚猛地拍案而起,王袍的衣摆在气流中翻涌,“那本王是不是该让牧民们,回到百年前的帐篷里去住?周大人,北朔的牧民靠青岚牧场过冬,没了这片草场,明年开春,你要看着他们冻死饿死吗?”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北朔的武将们手按刀柄,眼神不善地盯着周明远。周明远额头渗出细汗,却依旧硬着头皮道:“陛下说了,若北朔肯让步,大靖愿每年接济十万石粮食,作为补偿。”

 

“十万石粮食?”林晚笑了,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带着几分悲凉,“周大人觉得,北朔的土地和尊严,是能用粮食衡量的?”

 

她转身走到殿外,指着远处连绵的雪山:“看见那座山了吗?那是腾格里山,北朔的神山。山脚下的每一寸草,每一块石头,都刻着北朔的名字。你让本王把青岚牧场让出去,和让本王割掉一块肉有什么区别?”

 

周明远沉默片刻,从内侍手里接过紫檀木盒子,双手捧着上前:“陛下说,若是女王陛下不肯听臣下之言,或许……会想听一听这个。”

 

林晚看着那个盒子,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她示意阿古拉接过,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叠信笺,还有一支熟悉的狼毫笔。

 

“陛下说,这些是当年没来得及送出去的信。”周明远低声道,“他还说,女王陛下若有回信,臣定会亲自带回长安。”

 

林晚的指尖抚过信笺的边缘,纸质已经有些泛黄,显然是存放了多年。她认得那支笔,是她及笄那年,萧澈送她的生辰礼,笔杆上刻着“长安”二字。那时他笑着说:“等你及笄,我便奏请父皇,求娶你做我的太子妃。”

 

殿外的风卷着雪沫子吹进来,落在她的手背上,冰凉刺骨。她忽然想起离开长安那天,红烛高照,喜服还摆在妆奁里,她却只能留下一封和离书,骑着快马消失在夜色里。

 

“阿古拉,带周大人去驿馆歇息。”林晚将盒子合上,声音听不出情绪,“划界之事,容本王考虑三日。三日后,给你们答复。”

 

周明远还想说什么,却被阿古拉引着往外走。经过林晚身边时,他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只见女王握着那支狼毫笔,指节泛白,眼神落在虚空处,竟有了一丝少女时的恍惚。

 

当晚,王庭的烛火亮到天明。林晚铺开信纸,萧澈的字迹在烛光下格外清晰。他说长安的桃花开了,想起她总爱摘一枝插在鬓边;说将军府的老管家病逝了,临终前还念叨着她爱吃的桂花糕;说他登上皇位那天,站在太和殿上,忽然想起少年时许过的愿,要与她一生一世一双人。

 

字字句句,都带着长安的烟火气,却像针一样扎在林晚心上。她拿起那支狼毫笔,墨汁蘸了又蘸,却迟迟落不下去。

 

该写些什么?告诉他北朔的冬天很冷,牧民们为了守着青岚牧场,连毡毯都舍不得换新的?还是告诉他,当年她收到母亲的密信,说北朔内乱,兄长们自相残杀,若她不回去,整个王族都会覆灭?

 

窗外传来狼嚎,悠远而苍凉。林晚深吸一口气,终于落笔。她没有提长安的过往,也没有说北朔的艰难,只在信纸上画了一幅简单的舆图,用朱砂标出黑水河的新河道,旁边写着:“河水改道,是天意。逆天而行,恐伤两国元气。”

 

第二日,周明远收到回信,见信上没有只言片语,只有一幅舆图和一行字,不由得皱起眉头。他将信呈给萧澈派来的暗卫,低声道:“女王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暗卫看了一眼,摇摇头:“陛下说,女王陛下的意思,只有他能懂。”

 

三日后,林晚在大殿上召见周明远。“告诉贵国皇帝,”她将北朔的国书递过去,“青岚牧场可以分大靖一半,但必须以新河道为界。另外,张启年杀我牧民十七人,这笔血债,需得用他的官职来偿。”

 

周明远接过国书,只见上面盖着北朔的狼形王印,字迹凌厉,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女王陛下不再考虑考虑?”

 

“本王的话,就是北朔的旨意。”林晚站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远处的雪山,“周大人可以走了。若贵国皇帝同意,便派使者来签约。若不同意……北朔的弯刀,随时等着大靖的铁骑。”

 

周明远知道再劝无益,躬身行礼后,带着使团离开了王庭。马车驶离时,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矗立在草原上的宫殿,忽然明白,长安的桃花,再也落不到北朔的土地上了。

 

王庭内,林晚将萧澈的信笺和那支狼毫笔锁进木盒,藏在书架最深处。阿古拉看着她的背影,轻声道:“陛下,真的……不再回封信吗?”

 

林晚没有回头,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不必了。他是大靖的皇帝,我是北朔的女王。有些话,说与不说,又有什么区别?”

 

窗外的雪下得紧了,落在宫殿的琉璃瓦上,簌簌作响。林晚望着漫天飞雪,忽然想起少年时,萧澈总爱拉着她在雪地里堆雪人,说要堆一个像她的,一个像他的,让它们永远在一起。

 

可如今,他们一个在长安,一个在北朔,中间隔着千山万水,还有那道越来越深的边界线。尺素传情,终究抵不过家国重任。只是不知夜深人静时,长安城里的那个人,会不会也望着同一片风雪,想起草原上的狼嚎,和那个早已不是林家小女儿的北朔女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双阙同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