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那些花儿
作者:胡吉拍
十七岁的风 裹着粉白的羞怯
一朵玫瑰在课桌下 悄悄开了
笔尖划过纸页的轻响
是未说出口的 心跳的韵脚
雨季漫过窗台时
百合在檐角 垂着晶莹的泪
习题册里夹着的花瓣
洇湿了 半行未完的告白
毕业照定格那天
蒲公英撑着梦的小伞 飞了
蓝校服的影子 散在风里
像被吹乱的 星子的轨迹
后来的夜 总有些细碎的香
在梦里 悄悄铺开
是牡丹的舒展 水仙的柔
是罗兰的静 习静的愁
那些花儿 不知落在了哪片土壤
只在每个起风的清晨
有瓣影 掠过记忆的窗
带着十七岁的 甜与伤
诗评:藏在花影里的青春絮语
这首诗以“花”为灵魂意象,串起十七岁的心事轨迹,像一场被风拂过的秘密生长。
- 意象的隐喻之美:玫瑰的“粉白羞怯”是未说出口的暗恋,习题册里洇湿的花瓣是被雨季打断的告白,蒲公英的“小伞”则是毕业季的离散与怅惘。花的荣枯、形态,恰是少年心绪的具象——热烈又克制,明朗又朦胧。
- 细节的留白之力:“笔尖划过的轻响”“蓝校服散在风里”,这些细碎场景不直白抒情,却让回忆有了触感。最后“瓣影掠过记忆的窗”,把青春的甜与伤化作可感知的光影,余味绵长。
整首诗没有浓烈的情绪爆发,却像春雨浸润土壤,让每个经历过青春的人,都能在花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诗读建议:
读时可放缓语速,带着轻浅的呼吸感——
- 读“玫瑰在课桌下悄悄开了”,语气要轻,像怕惊扰了那份羞怯;
- 读“洇湿了半行未完的告白”,尾音稍沉,带点雨季的潮湿感;
- 读“蒲公英撑着梦的小伞飞了”,语速可稍扬,又渐渐轻下去,像风里飘散的绒毛;
- 最后一段“甜与伤”,语调放柔,像对着回忆轻声叹息。
配合背景音(比如微风、雨声、铅笔写字声),更能沉浸在那些藏在花里的、十七岁的温柔与怅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