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书名:胡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2100字 发布时间:2025-08-17

 

微悟又说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而有创,创则必学。”

学问是没有边的,学习过才能有创造,要创造就必然要先学习。

 

胡问答想难一下微悟,胡问答说:“学有所忘,学与不学,有别乎?”

学了的东西会忘记,那么,学与不学,有区别吗?

微悟:“人至成年,食而不长,食与不食有别乎?”

人到了成年,天天吃饭不见长个儿,那么,吃与不吃有区别吗?

胡问答笑了,微悟继续说道:“人游一世,必得寻乐,心智之乐为致乐。”

人活一世,就要寻找乐趣,精神的乐趣才是最高的乐趣。

 

微悟又说道:“学有所忘,此为世间之乐所在,如学而不忘,机器也,无乐可言,学而忘,且学且忘,其精、其韵、其神不忘,经年以积,才有革新创造。”

学了会忘记,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快乐所在,学了不忘,那是机器,无乐趣可言,学了会忘,忘了又学,具体的东西可以忘,学到的精髓不容易忘,长期的学习积累,所学到的精、韵、神才可能导致创新。

 

胡问答想,是的,不管哪种方式的学习,学习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是作为人不可缺少的,在享受这些精神大餐的同时,提高了个人素质,学习过,享受过,边学边遗忘,要的就是这个过程,这甚至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忘记了具体的,这不要紧,学习时建立起来的印象、观点、方法、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习是长期的,学习就像吃饭一样,是从小到老的事,学习是快乐的源泉,也是创造力的源泉。

 

胡问答继续思考,他想到个事,拍毕业照的时候,自己心里相当不舒服,也许是因为胡问答不喜欢那些博士服、硕士服、学士服,也许是因为胡问答觉得这些服装和仪式来自西方,也许是胡问答觉得自己并没有好好学习那个专业,穿着那身衣服也不像那家人。

其实,胡问答想得要更深一些,学习是人生的过程,每个人都得学,估计越是没学好的人,越是喜欢那衣服。

应该要淡化毕业仪式,现在的毕业仪式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学完了,不用再学了,估计也是那些越是没学好的人,越是喜欢毕业仪式吧。

胡问答非常清楚,在毕业仪式上,越是学得好的人,越是忧心忡忡,毕业了,就不能再使用这里的实验室了,就没有这么多老师可以随时咨询了,也没有那个熟悉的图书馆了,也没有了这个学习让他人觉得很正常的环境。

跨出校门,学校这种类似于正规军的学习方式几乎是永远没有了,以后的学习都得以游击队的方式。

 

说到学习,就存在一个对时间的有效利用的问题,时间没有重复性,时间不会慢下来,也不会停下来,时间一旦浪费就找不回来。

说一个人思想积极向上,应该包括对时间的合理应用,要养成节约时间的习惯。

对有些人,不要去讲节约时间,因为时间节约下来,这人就不知道干什么了,这对其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我们应该提倡养成节约的习惯,这个节约的范围更大,节约不一定总是指省下来,节约是一种该节约时就节约,该浪费时就浪费的状态,人的差别也许就在于对节约和浪费的认识,此处省略一万字。

 

胡问答又回到刚才的问题,问道:“如何学?苦学?乐学?”

胡问答的意思是想问,传统的学习方式好还是当今的快乐教育好?

微悟有些不解的反问:“乐学?何为乐学?嗯,学中有乐,然自古皆为苦学,未闻乐学之说,苦学方有乐。”

乐学?什么是乐学?嗯,学习的过程中是有快乐,但自古学习都是苦学,没听说过乐学,苦学之后才有乐。

 

微悟继续说道:“乐学?乐学害三代。”

胡问答一想,有道理,有快乐教育想法的父母已经是受害的一代,其子女基本也会受快乐教育的害,第三代还要受些害,因为第二代因为快乐学习而导致没有学个名堂,这对第三代就不利了。

所以说文化这东西很神奇,家庭里的一种文化会影响三代,一个民族真要形成这种快乐教育的文化,那会影响一两个世纪。

 

微悟好像在自言自语,“读死书,死读书。”

胡问答抬头看着微悟。

 

微悟继续说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胡问答眼睛都没有眨,一直看着微悟。

 

微悟继续说道:“饱学适世强于适世适学。”

大量学习之后去适应社会的人,比那些为适应社会而进行相应学习的人要强。

 

胡问答想,也许强就强在思维方式上,当今的人虽然不可能完全做到,也不需要完全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这种读书方式,其逻辑性很强,那些过早去适应社会的人,就是思想过早的被社会所污染,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有选择性,而且是以自己的感觉来选择,学到的东西可能就缺乏逻辑性,这种方式的学习太容易形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过早的去适应社会,思想会被现实所限制,难以形成一套良好的自学方法,最后可能是学到结果,却没有学到过程,也就难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但可能信了这个结果。

想到这里,胡问答又想笑了,有些人不就是这样么,他们能说出结果,让旁人以为这人很有学问,其实和AI差不多,啥都知道,实际是啥都不知道。

 

胡问答明白了,这实际上是不同三观的形成过程,而三观是要影响智商的,优秀的三观来自大量的学习,过早的去适应社会,可能学到点小聪明,实际就是成为一个现实的打工仔。

即使是穿着正装,坐在豪华办公室里,其思维仍然是打工仔模式,这种打工心态使其几乎不可能有深刻的创新。

同样是这个位置,换一个曾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来干,就可能更具创造性,真正的饱学之士,到哪里的适应力都是挺强的,少数人会学呆,这样的人,即使过早的适应社会,也不会太灵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胡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