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水库建设动员大会
书名:不会种田的农民 作者:一个老农民 本章字数:3413字 发布时间:2025-08-16

  清晨,第一缕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穿透薄雾,轻柔地洒在村委会门前的空地上。王有为伫立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如同一望无际的海洋。他的心跳急剧加速,比那轰鸣的打谷机还要急促。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兜里的小抄,那纸片早已被手心不断渗出的汗水浸得绵软无力。


  “乡亲们!”王有为的声音在麦克风里骤然炸开,连他自己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了一跳。几只麻雀被惊得扑棱棱从槐树上飞起,引得几个孩子咯咯直笑,那清脆的笑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他深吸一口气,感觉后脖颈被炽热的阳光晒得发烫,大声说道:“今天咱们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实实在在地说说怎么把这个水库从图纸上搬到咱村口!”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哄笑,原本紧张的气氛如同被春风吹散的云朵,瞬间松快了许多。王有为不经意间瞥见小雨站在人群的第一排,她正满脸笑容地冲他比划着“加油”的手势。她今天扎着高高的马尾辫,发梢随着晨风轻轻摆动,宛如一面飘扬的小旗子,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清淤组三十人,由二柱叔带队!”王有为提高了嗓门,声音在扩音器里带着嗡嗡的回响,仿佛是激昂的战鼓。“筑坝组五十人,老张叔负责!管网铺设……”然而,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唢呐声打断。瘸腿的老杨头不知何时爬上了旁边的磨盘,正鼓起腮帮子,吹奏着一段欢快的《百鸟朝凤》。那铜唢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仿佛是一件珍贵的宝物。


  人群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喝彩,几个半大小子趁机把红绸子系在了老槐树上。绸布在风中猎猎作响,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映照着人们兴奋的脸庞。王有为哭笑不得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开幕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忽然觉得喉咙发紧——这些可亲可敬的乡亲们,是把水库工程当成自家的大喜事来操办了。


  小雨适时地接过话筒,她的声音清亮得如同山涧的泉水,叮叮咚咚地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技术培训从今天下午开始,就在村小操场。”她像变魔术似的从身后拎出一个塑料模型,那是一个微缩版的水库,精致而逼真。“农科院的专家会手把手教大家操作设备,咱们要做到——”


  “人人都是工程师!”台下不知谁喊了一嗓子,顿时引发阵阵附和,那声音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李婶挤到台前,胳膊上的银镯子随着她的动作叮当作响,仿佛是欢快的音符。“我家那口子说了,就是不吃不睡也得把技术学会!”她身后几个妇女连连点头,花头巾在晨光中格外鲜艳,如同盛开的花朵。


  王有为看着这一幕,眼前突然浮现出父亲蹲在地头抽烟的背影。那个总是愁眉不展的老农民,要是能看到今天这场面……他使劲眨了眨眼,努力不让泪水流下来。他从兜里掏出那张被汗水浸湿的图纸,郑重其事地铺在台前的长桌上,仿佛是在铺开一幅宏伟的画卷。


  “咱们按手印!”老张叔突然吼了一嗓子,旱烟杆重重地敲在桌沿,那声音如同沉闷的战鼓。这个提议像火星掉进干草堆,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向长桌,粗糙的手指蘸着印泥,在图纸边缘按下一枚枚鲜红的指印。有个三四岁的娃娃被父亲举过头顶,小手在图纸正中央留下个歪歪扭扭的印记,惹得众人哈哈大笑,那笑声充满了欢乐与希望。


  王有为的视线扫过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红点,忽然发现这些指印连起来,竟像一条盘踞的龙。他心头一热,抓起话筒,大声喊道:“今天中午,全村吃大锅饭!李婶掌勺!”


  欢呼声几乎掀翻了屋顶,那声音仿佛要冲破云霄。几个年轻后生已经扛着铁锹往工地方向跑去,他们的胶鞋踩在土路上,扬起阵阵烟尘,仿佛是一群奔赴战场的勇士。二柱叔不知从哪摸出一挂鞭炮,点燃后,红纸屑炸得满天飞,像下了一场红雨,喜庆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村庄。


  小雨悄悄碰了碰王有为的手肘,轻声说道:“你看那边。”她指向村口。土路上,三辆满载建材的卡车正缓缓驶来,车头系着的红绸带随风飘扬,仿佛是在迎接一场盛大的庆典。最前面那辆车的司机从车窗探出头,正是二柱叔说的那个赵老板。


  “按批发价?”王有为小声问。


  “不止,”小雨眼睛弯成月牙,脸上洋溢着喜悦,“他听说咱们是自筹资金建水库,主动又降了五个点。”


  正说着,王有为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施工队发来的照片——十几台挖掘机在镇口整装待发,驾驶室里清一色戴着安全帽的年轻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最前面那个赫然是村小的陈老师,他正对着镜头比“V”字,那笑容灿烂而坚定。


  日头渐渐升高,炽热的阳光晒得人后背发烫。王有为抹了把额头的汗,突然发现台下的村民不知何时已经自发排成队列。扛铁锹的、拎水桶的、推独轮车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兴奋,像是要去参加一场期待已久的盛会。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老张叔的旱烟杆在空中划出个半圆,大声喊道:“吉时已到!”


  随着这声吆喝,人群如开闸的洪水般涌向工地,那气势磅礴而壮观。王有为和小雨被裹挟在队伍中间,耳边尽是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仿佛是一首激昂的进行曲。路过村口的老井时,王有为看见井台上摆着个粗瓷碗,碗底沉着几粒米——这是村里老人按旧俗摆的“破土酒”。


  “等等!”王有为突然挣脱人群,跑到井台边端起粗瓷碗。冰凉的井水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铁锈味。他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打水的场景,那个总嫌他笨手笨脚的老农民,此刻仿佛就站在井台边对他点头,那眼神中充满了鼓励与欣慰。


  当王有为气喘吁吁地追上队伍时,水库选址处已经热闹得像赶集。二柱叔正指挥年轻人拉测量绳,红白相间的绳子在黄土地上格外醒目,仿佛是一条指引希望的道路。几个半大孩子追着测量绳跑,把绳子当成了跳皮筋的玩具,他们的笑声清脆而欢快,为这紧张的工地增添了一抹轻松的色彩。


  “这边!往左半米!”老张叔的吼声从土坡上传来,那声音洪亮而威严。他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旱烟杆就是他的令旗。坡下二十多个壮劳力齐声应和,铁锹铲土的声响汇成奇特的韵律,仿佛是一首劳动的赞歌。


  王有为正想过去帮忙,忽然被小雨拽住衣角。她神秘兮兮地指向远处,说道:“你看谁来了?”


  土路尽头,王寡妇搀着个佝偻的身影慢慢走来。阳光在那人花白的头发上镀了层金边,王有为眯起眼睛才认出——是已经卧床半年的五保户刘奶奶!老人手里攥着个红布包,走近了才颤巍巍地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张百元大钞。那百元大钞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是老人对水库工程的一份深情厚谊。


  “我这把老骨头……”刘奶奶的嗓音沙哑得像风吹过干玉米叶,那声音中饱含着岁月的沧桑。“就等着看水库蓄水那天……”


  王有为感觉有温热的液体在眼眶里打转,他蹲下身,轻轻握住老人枯枝般的手,声音坚定而温暖:“您放心,到时候我背您来看开闸放水。”


  正午的太阳把影子缩成小小的一团,炽热的阳光照耀着整个工地。李婶带着妇女们抬来十几口大铁锅,红烧肉的香气混着新米饭的清香在工地上空飘荡,那香味浓郁而诱人,让人垂涎欲滴。人们或蹲或站,捧着粗瓷大碗吃得满头大汗。有个调皮的小子把饭粒粘在脸上装胡子,逗得刘奶奶笑出眼泪,那笑声仿佛是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下午的技术培训比预想的还要热闹。农科院的专家刚摆好投影仪,就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当三维动画演示到闸门工作原理时,后排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原来是几个老头为了看得更清楚,直接爬上了操场边的梧桐树。他们的身影在树上显得格外滑稽,但那专注的神情却让人动容。


  夜幕降临时,工地上亮起了临时拉的电灯。飞蛾围着灯泡打转,在人们身上投下晃动的影子,仿佛是一群神秘的舞者。王有为蹲在刚挖好的导流渠边,听着蛙声与铁锹声交织成的夜曲,那声音悠扬而动听,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乐章。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小雨递来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那姜汤的香气温暖着他的身心。


  “陈老师刚统计过,”她挨着王有为坐下,运动鞋上沾满泥点,那泥点是她辛勤付出的见证。“今天参加劳动的,上到八十六岁刘奶奶,下到六岁的狗蛋,总共二百三十七人。”


  王有为望着灯火通明的工地,恍惚间觉得那一片光亮中,有父亲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是对他的肯定与鼓励,让他充满了力量。他仰头喝尽碗里辛辣的姜汤,突然指向远处,兴奋地说道:“看!”


  第一车混凝土正缓缓倒入基坑,灰浆在灯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仿佛是一汪神秘的湖水。几个年轻人迫不及待地要在未干的混凝土上按手印,被二柱叔笑骂着赶开。不知是谁先起的头,雄浑的劳动号子突然响彻夜空:


  “嘿哟——加把劲哟!”


  “嘿哟——建水库哟!”


  声浪惊起夜栖的鸟群,它们扑棱棱飞向月亮,那景象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王有为和小雨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加入这即兴的大合唱。他们的影子在工地灯光下紧紧依偎,就像两条终于汇合的小溪,正一起奔向更广阔的江河,那江河是他们共同憧憬的美好未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不会种田的农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