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苏家老宅的轮廓勾勒得愈发深沉。
李砚屏住呼吸,身形如狸猫般贴着墙影移动,每一步都踩得小心翼翼。
短信上的地址清晰无误,但越是靠近,那股被窥视的感觉就越是强烈,仿佛整座宅邸都是一只活物,而他,就是闯入其领地的猎物。
就在他绕到一处偏僻的院门,准备寻找潜入机会时,一道清冷的女声毫无征兆地在背后响起。
“你在找什么?”
李砚浑身一僵,心脏几乎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他猛地转身,只见苏绾就站在他身后不到三步远的地方,月光洒在她素净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她没有像他想象中那样质问或呵斥,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复杂得像一潭深水。
不等李砚编造理由,苏绾再次开口,声音轻得仿佛怕惊扰了什么:“我知道你在查什么。跟我来吧,有些事,连我也是最近才明白。”
她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转身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门轴发出“吱呀”一声悠长的呻吟,仿佛在诉说着百年的孤寂。
李砚满腹疑窦,但直觉告诉他,答案就在这扇门后。
他咬了咬牙,跟了进去。
穿过几道回廊,苏绾将他引至一座独立的阁楼前。
牌匾上龙飞凤舞地刻着三个大字:藏书阁。
一股浓郁的墨香与古木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时光沉淀下来的厚重感。
阁内没有开灯,唯有一座造型古朴的青铜鹤嘴灯立在中央。
苏绾熟练地取过火石,“啪”的一声轻响,一簇橘黄色的火焰在灯芯上跳跃起来,瞬间驱散了部分黑暗,也照亮了墙上的一幅画。
李砚的目光瞬间被那幅画牢牢吸住。
那是一幅设色淡雅的古画,画中人一袭白衣,临江而立,身姿狂放不羁,正是诗仙李白。
然而让李砚瞳孔骤缩的,是李白身旁还站着一个少年。
那少年背对着画外,看不清面容,但无论是身形、发式,还是那份孑然独立的疏离感,都与镜中的自己别无二致!
画旁,一行铁画银钩的题字在灯火下熠熠生辉:“诗魂有寄,千年待君。”
“这是……”李砚的声音干涩,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
“这是苏家世代守护的秘密。”苏绾的声音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我家祖上曾是李白晚年的追随者,相传,诗仙临终前,不忍一身惊才绝艳的诗情随肉身腐朽,便以秘法将一缕‘诗魂’封印于一卷无字天书之中,立下祖训,我苏家世代皆为‘守卷人’,等待一个能唤醒诗魂的人出现。”
她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李砚:“传说中,只有‘能写真诗之人’,才能与诗魂共鸣,唤醒天书。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个虚无缥缈的传说,直到……你写出了那首《夜泊故里》。”
“你不是穿越,李砚。”苏绾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你是被选中。”
李砚的脑海仿佛被一道惊雷劈中,嗡嗡作响。
不是穿越,而是被选中?
守卷人?
诗魂?
这一切彻底颠覆了他二十年来建立的世界观。
就在他震惊得无以复加之时,那沉寂已久的系统界面猛然在他脑中剧烈震动起来,一行金色的文字灼热地浮现:
【检测到强烈诗魂共鸣源!解锁世界观隐藏信息!】
【目标人物:李白。
身份修正:非单纯诗人,乃此方位面‘文化锚点’。
其诗魂为维系古今文脉不断裂的关键存在。
宿主行为已触发‘诗魂归位’前置条件!】
文化锚点!
维系文脉!
李砚心神剧震,他终于明白,自己身上发生的怪事,远比他想象的要宏大得多!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王少阳正志得意满地坐在他叔父,市报副主编王建国的办公室里。
“叔,稿子我已经让那个记者写好了,明天一早头版头条,《天才少年实为文化剽窃者——〈夜泊故里〉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题目我都想好了!”王少阳脸上挂着狰狞的笑意,“我已经买通了好几个大V,只要报纸一出来,网上舆论立刻跟上。到时候,就算苏家想保他,也得掂量掂量引火烧身的后果!”
王建国呷了口茶,满意地点点头:“干得不错。在舆论面前,任何天才都脆弱得不堪一击。只要把他剽窃的名声坐实了,他这辈子都别想在文坛抬起头。”
叔侄二人相视而笑,仿佛已经看到了李砚身败名裂的凄惨下场。
他们谁都没有注意到,办公室虚掩的门外,一道雍容华贵的身影悄然驻足片刻,然后无声无息地转身离去。
那人正是崔夫人,苏绾的外祖母,也是这场风波背后,真正的观察者。
那一夜,李砚在苏家藏书阁的一间客房里,再次坠入了那个熟悉的盛唐梦境。
这一次,不再是模糊的背影和疏离的窥探。
清澈的江水边,明月之下,那个白衣飘飘的身影竟主动转过身来,亲自为他斟满了一杯酒。
他面容清朗,眼神沧桑而明亮,带着洞穿千古的醉意,笑道:“你的诗已通魂,可知为何我能醉倒千年,依旧让后人念念不忘?”
李砚怔怔地接过酒杯,不知如何作答。
李白没有等他回答,而是指向江心的一叶孤舟,声音陡然变得苍凉而雄浑:“因我写的是人间痛,不是风花雪月!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怆!”
话音落下,他仰头饮尽杯中酒,随即高声吟诵起来,那诗句苍劲有力,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悲凉与洒脱,是任何史书典籍都未曾记载过的篇章:
“天地一逆旅,我亦是行人。但留真语在,不怕史无名!”
“但留真语在,不怕史无名……”李砚猛然惊醒,窗外已是晨光熹微。
他口中依旧喃喃复诵着那句诗,只觉得一股前所未有的明悟贯穿了四肢百骸。
他终于懂了,诗的根,不在华丽的辞藻,而在那份感同身受的真情!
几乎是同一时间,市报编辑部。
副主编王建国刚想把自己侄子安排的稿件放到头版,编辑主任却拿着一封邮件神色古怪地闯了进来。
“王副编,您看看这个!有人凌晨发来一封匿名稿件!”
王建国不耐烦地接过平板,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
稿件标题:《论〈夜泊故里〉与李白晚期诗风之关联性考据》。
文章引经据典,罗列了数条早已失传的野史和地方志残片,从炼字、意境、心绪等多个角度,详实地论证了《夜泊故里》极有可能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心境大变后的口授之作,后因战乱由民间传抄而佚失。
论证过程严谨得令人咋舌,其学术价值甚至超过了诗本身!
而在文章的末尾,署名只有四个字,却透着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度——长安守诗客。
“这……这不可能!”王建国手脚冰凉。
而此刻的江城一中,校园广播站的喇叭里,正传来苏绾清澈而坚定的声音,她正在朗读的,正是那首《夜泊故里》。
一诗读罢,她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布:“经校方研究决定,高二(三)班代表,李砚同学,将代表我校,出战本年度全市高中生诗词大会!”
教室内,王少阳拿着刚刚送到手的报纸,看着那篇把他准备的“黑料”衬托得像个笑话的考据文章,整个人呆若木鸡。
李砚则站在教室的窗前,晨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的眼前,全新的系统界面正缓缓浮现。
【文气加持已升级至30%!解锁技能预载:诗骨淬炼·中级。】
【技能说明:可短暂进入‘诗意共感’状态,敏锐感知周遭人物的强烈情绪,并有一定几率将其化为诗句。】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不远处正朝他走来的苏绾身上,轻声问道:“你说我是被选中的……那你觉得,李白选我,究竟是为了什么?”
苏绾的脚步停在他面前,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她眼中跃动着点点星光。
她凝视着他,用一种近乎虔诚的语气回答:“或许,是为了让诗,重新活过来。”
话音落下,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
两人相视无言,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这共鸣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阻隔,遥遥呼应着某个古老而伟大的存在。
在他们所不知道的苏家老宅深处,那间寂静的藏书阁里,青铜灯的火苗无风自动,轻轻摇曳了一下。
灯光映照下,墙上那幅古画的色彩似乎比昨日更加鲜活了几分。
画中李白的身影依旧狂放,而他身侧那个与李砚酷似的少年背影,在光影变幻间,仿佛也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生气。
一种跨越千年的回应,正在这静默中悄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