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暴雨倾盆。
李砚猛然从梦中惊醒,胸口剧烈起伏,冷汗浸透了后背。
梦里老周那张焦急的脸庞,以及那句“烧你于诗灰之中”的警告,仿佛还带着阴冷的寒气,萦绕在耳边。
他下意识地摊开手掌,掌心空无一物,但那枚青铜钥匙冰冷坚硬的触感,却像是烙印在了他的神经里。
窗外,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玻璃上,汇成一道道水幕,将城市的霓虹切割得支离破碎。
这雨,仿佛从三日前终南山的那场骤雨开始,就再也没有真正停歇过。
三日前,终南山,废弃道观。
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他和苏绾困在了一处避风的山洞里。
山风裹挟着寒意灌入洞口,苏绾本就体弱,忍不住低低地咳嗽起来,清丽的脸庞泛起一丝病态的苍白。
李砚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脱下自己的外套,轻轻披在她单薄的肩上。
衣物上还残留着他的体温,苏绾微微一怔,抬眸看他,”
就在这时,李砚胸口贴身佩戴的那枚旧玉佩,毫无征兆地传来一阵温热。
这股热流仿佛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他心头一凛,想起了老周在梦中反复叮嘱的话——“随身携带,切莫离身。”
洞壁被雨水浸润得湿滑,朦朦胧胧地映出两人依偎的剪影。
气氛一时有些微妙,李砚为了打破这寂静,也为了安抚自己莫名加速的心跳,鬼使神差地低声吟诵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诗句念到一半,他脑海中忽然闪过盛唐时,那个白衣飘飘的诗仙醉卧酒肆,指点江山的豪情与落寞。
他顿了顿,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苍凉,续上了那个从未见于任何史册的结尾:“低头思故乡人未归。”
话音落下的瞬间,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洞外的狂风暴雨戛然而止,连雨滴坠落的声音都消失了。
紧接着,天穹之上,厚重的乌云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巨手撕开了一道裂口,一轮皎洁的明月赫然高悬,清冷的月辉如水银般倾泻而下,洒满整个山谷。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那四句诗,竟化作了四个巨大的金色光影字符,横亘于天幕之上!
“床前明月光”,每一个字都如同山岳般雄浑,散发着煌煌天威,将整片终南山巅照得亮如白昼。
山脚下的村落里,无数村民目睹此等神迹,纷纷冲出家门,朝着山巅的方向骇然跪拜,口中惊呼着“诗神显灵”,场面无比震撼。
李砚彻底呆住了。
他能感觉到,自己体内的某种力量正与天地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共鸣。
与此同时,他的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疯狂震动,几乎要将他的意识冲垮:
【叮!功德值+200!】
【叮!触发天地共鸣:真诗动天象!】
“你……”苏绾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她用力抓着李砚的手臂,一双美眸中既有惊涛骇浪般的震撼,也有一丝深切的担忧,“你……竟然已经能引动文气化形了?”
诗动天象的消息,如同一场飓风,在短短一日内席卷了整座城市。
城中最高档的酒楼“望月楼”内,一个身着华服的青年“啪”地一声将手中的白玉酒杯拍在桌上,酒水四溅。
他便是崔氏集团的继承人,崔公子。
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眼中满是嫉妒与杀意:“他竟然真的唤醒了诗魄!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野小子,凭什么!”
他转向身边的随从,语气冰冷地下令:“立刻去通知宋御史!就说终南山有妖人使用邪术,伪造天象,蛊惑民心,意图动摇国本!这种力量,必须掌握在应该掌握它的人手里!”
崔公子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冷笑。
诗魄,这等关乎文脉气运的至宝,岂容一个身份不明的家伙染指?
他得不到的,就要彻底毁掉!
仅仅三日后,李砚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
正在上课的教室大门被猛地推开,以宋御史为首的一队身着制服的朝廷密探闯了进来。
宋御史眼神锐利如鹰,直勾勾地盯着李砚,手中高举一张盖有朱红大印的查封令,声音洪亮而威严:“李砚!你涉嫌以幻术伪造天象,煽动民心,妖言惑众!现在,跟我们走一趟!”
两名密探上前,粗暴地查封了李砚的课桌,将他所有的书本和文具扫入一个证物袋中。
教导主任跟在后面,吓得满头大汗,战战兢兢地小声对身边的老师说:“这要是罪名坐实了,恐怕要被直接送进‘文化监管所’,那可是个有去无回的地方啊!”
全班同学大气都不敢出,惊恐地看着这一幕。
就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一个清脆而坚定的声音响起。
“那晚,我也在场!”苏绾猛地站起身,毫不畏惧地迎上宋御史的目光,“我亲眼所见,那不是术,是诗!是天地与人心的共鸣,不是什么妖法!”
宋御史冷哼一声,轻蔑地扫了她一眼:“黄毛丫头,也敢在此妄议天象国事?拿下!”
就在密探准备上前带走苏绾时,异变再生!
学校图书馆的方向,猛然爆发出一道冲天的青光!
紧接着,李砚课桌上那本被查封的《李太白诗集》残卷突然无风自动,书页“哗啦啦”地疯狂翻飞,光芒大盛!
一道青色的虚影从书中幻化而出,瞬间凝聚成形。
那人白衣胜雪,身姿挺拔,手持一个酒壶,赫然立于讲台之上!
他面容俊朗不羁,眼神睥睨,正是千古诗仙——李白!
“哈哈哈!”李白虚影仰天长啸,笑声豪迈,震得整个教室的窗户嗡嗡作响,“尔等凡俗之吏,也配谈论诗中真意?天地为纸,人心为墨,真诗一出,万古同辉!”
话音落,他目光一凝,遥遥指向宋御史。
宋御史手中那张不可一世的查封令,竟“轰”的一声自燃起来,转瞬间化为一捧灰烬,从他颤抖的指间飘落。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连宋御史都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
李白的虚影渐渐变得透明,在消散之前,他转头看向早已目瞪口呆的李砚,洒脱一笑,还调皮地眨了眨眼,传音入密:“小子,记住——诗不死,人就不灭。”
虚影散尽,教室里只剩下死一般的沉寂。
风波过后,李砚的脑海中,系统再次更新:【文气加持升级至50%!
解锁新能力‘诗意共感’初级:可感知他人强烈情绪,并将其化为诗句,进行精神疗愈或震慑。】
空荡荡的教室里,夕阳的余晖将李砚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望着窗外,轻声问身边唯一留下的苏绾:“李白刚才……是在帮我吗?”
苏绾凝视着他,眼神前所未有的认真:“不,他不是在帮你。”她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他是在认你,为同道。”
说着,她从怀中取出一张拓片,递给李砚。
“这是我外祖母,连夜从家族古籍中拓下的‘火烬地’线索,指向洛阳的天火观遗址。”苏绾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决然,“外祖母说……你若执意要走这条路,她不会再拦你。”
接二连三的变故让李砚心神激荡,而苏绾家族态度的转变,更是让他感到前方的道路既充满了希望,也布满了未知的荆棘。
夜深了,雨声重新变得密集起来。
李砚躺在床上,将那张拓片和老周的警告在心中反复咀嚼。
终南山,天火观,崔公子的埋伏,韩道长的玉佩……一条条线索交织成一张危机四伏的大网。
他缓缓闭上眼,意识却无比清醒。
老周在梦中递来的那枚青铜钥匙,仿佛真的出现在了他的手中,冰冷而沉重,像是一个承诺,也像是一个无法逃避的宿命。
雨,越下越大了。
李砚睁开双眼,目光穿透黑暗,望向窗外风雨飘摇的世界。
崔公子既然已经布下天罗地网,那天火观此刻必定是龙潭虎穴。
去终南山寻找韩道长,拿到那枚“避灾玉佩”,是他唯一的生机。
而且,这一次,他必须独自前往。
他不能再把苏绾卷入这致命的漩涡之中。
夜色深沉,雨幕如织,李砚的心中,一个决绝的念头已然成形。
前往终南山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为了活下去,为了弄清这一切的真相,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