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股毁天灭地般的诗气洪流,并未将李砚撕碎,反而如百川归海,悉数涌入他的四肢百骸。
长安上空的诗文锁链彻底消散,星河如洗,清辉洒落。
废弃的祠堂残垣内,李砚盘膝而坐,双目紧闭,体内的每一条血脉都仿佛化作了一条奔腾的江河,无数古老的诗句在其中冲刷、咆哮、低吟,最终沉淀,化为他自己的骨血。
他猛地睁开眼,眸中似有星辰幻灭。
他从怀中取出那枚温润的玉佩,借着月光,惊愕地发现,玉佩上原本模糊的云纹,此刻竟像活过来一般,正在缓慢地流转、重组。
片刻之后,一行清晰的篆体小字在其上凝固定格:采石江边,月照归舟。
几乎在同一瞬间,他脑海中冰冷的系统提示音毫无征兆地刷新。
【触发隐藏任务:寻仙踪·解诗劫。】
李砚心头剧震,呼吸都为之一滞。
采石江边……那不是传说中诗仙李白的葬身之地吗?
“吱呀”一声,祠堂破旧的木门被推开。
苏绾走了进来,月光勾勒出她清冷而决绝的身影。
她手中捏着一封染血的家书,那是崔家最后的信物。
她没有丝毫犹豫,径直走到一盆尚有余烬的火盆前,将那封信投入其中。
火苗舔舐着纸张,将“崔”这个姓氏连同它所代表的一切恩怨、荣耀与枷锁,一并化为飞灰。
“从今往后,我不再是崔家人。”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斩断一切过往的重量,“我是……诗的守门人。”
她抬起眼,清亮的眸子直视着李砚:“你要去终南山吗?那里清静,适合你梳理体内的力量。”
李砚缓缓摇头,目光投向遥远的东南方,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
“不,我要去采石矶。”
苏绾闻言,不但没有惊愕,眼中反而亮起一抹异彩,仿佛早就料到他会做出这个选择。
“我陪你。”没有问为什么,只有最简单的两个字,却比任何誓言都要坚定。
“呵呵,你们以为,采石矶是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吗?”
一道苍老而悠远的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
两人回头,只见韩道长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月下,手中托着一卷古旧的竹简,神情肃穆得前所未有。
“世人皆以为李白醉酒捞月,溺死江中,何其荒谬!”韩道长眼中闪烁着洞悉天机的光芒,“诗仙之才,惊艳千古,其魂魄早已与这天地诗道融为一体。他并非死去,只是将诗魂寄于山川江河之间,等待一个时机。每逢诗道将亡,传承断绝之际,他便会借后人之口,重现于世。”
他的目光如电,落在李砚身上:“你以为,你能吟出那首《夜泊故里》,仅仅是因为天赋吗?不,那是因为在无数个沉寂的岁月中,诗仙的魂魄,选中了你!你,就是他这一世选中的‘诗身’!”
话音未落,一个娇小的身影跌跌撞撞地从门外奔来,是小桃。
她怀里紧紧抱着那只陶埙,小脸煞白,声音因恐惧而不住地发颤:“爷……爷爷!我……我刚才在外面,听见了……听见江水的方向,有人在唱歌……在唱‘将进酒’!”
韩道长猛地闭上双眼,枯瘦的手指掐算着什么,良久,他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仿佛承载了数百年的无奈与悲凉。
“三百年一劫,三百年一劫啊……看来,那‘诗囚’未曾真正寂灭,而这‘诗仙’,也终究未曾安眠。”他重新睁开眼,神情无比凝重地看着李砚,“孩子,我必须告诉你真相。你若此刻前往采石矶,便再也没有回头的路。你将面临一个抉择——要么,彻底接受诗仙的魂魄,成为他真正的载体,以李白之名,永留盛唐,重振诗道;要么,你斩断这份牵连,回归你来的地方,但代价是,诗仙之魂将再度沉睡,这方天地的诗道,也会因此再度沉沦,或许……再无复兴之日。”
夜风更冷了。
李砚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站起身,越过他们,独自一人走向那奔流不息的江畔。
他没有让苏绾跟来,这是他一个人的战斗。
他立于江边,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他从怀中取出那块被火烧得焦黑的丝绢,上面正是他从现代带来的,《将进酒》的残篇。
他低头,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开始默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随着他的吟诵,平静的江面毫无征兆地升起了一层浓重的水雾,白茫茫一片,遮蔽了月光,也吞噬了对岸的灯火。
就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迷雾之中,一叶孤舟,无声无息地破开烟波,缓缓驶来。
舟头之上,立着一个白衣人影。
他身形飘逸,仿佛不沾染一丝人间烟火,手中拎着一个酒壶,仰头望月,朗声而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那声音,高亢、豪迈、悲凉、洒脱,仿佛蕴含了天地间所有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这声音与李砚在无数个梦境中,在每一次诗气灌体时听到的那个声音,一模一样!
【警告!检测到高维诗念波动!目标正在激活!】
【李白诗魂激活度:87%……88%……89%……】
系统的警报声在他脑海中疯狂震动,几乎要将他的意识撕裂。
李砚双腿一软,踉跄着向前走了两步,眼中瞬间被泪水模糊。
他望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先生……您……您一直都在?”
那白衣人影闻声,缓缓回过头。
他没有清晰的面容,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但那双眼睛,却比天上的星辰还要明亮。
他看着李砚,露出一抹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微笑。
“我等你三百年,只为一句‘今夕为君吟’。”
只此一句,李砚再也支撑不住,双膝一软,重重地跪在了冰冷的江滩上,泪流满面。
他想留下,他做梦都想留在这个诗歌的黄金时代,与眼前的诗仙,与杜甫,与王维,与所有他敬仰的名字一同饮酒作诗。
“我想留下……”他哽咽着,几乎说不下去,“可是……可是在我来的地方,还有人……还有人在等着我,等着我给他们读诗……”
李白的身影仿佛飘到了他的面前,一只温和而有力的手,轻轻抚在他的肩上。
“诗,不在朝代,而在心火。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你能点燃一处,便是功德无量。”
他摊开手掌,掌心之中,是一柄不过寸许长的青铜小钥匙,样式古朴,上面刻满了细密的诗文符印。
他将这枚钥匙轻轻放入李砚的掌心。
“此为‘诗心钥’,可为你开启古今诗门,连接两界诗脉。回去吧,孩子。”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欣慰与期许,“把盛唐的月光,带回去。”
话音未落,他的身影与那叶孤舟一同,开始变得透明、虚幻,最终化作点点微光,消散在浓雾之中。
唯有那豪迈的歌声,依旧在江面上久久回荡,不绝于耳。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黎明的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照亮长安城巍峨的城楼时,李砚与苏绾并肩立于其上,迎着初升的朝阳。
他掌心紧紧握着那枚冰凉的“诗心钥”,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任务更新:回归现代,重建诗脉书院。】
正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宋御史匆匆赶来,他一夜未眠,双眼布满血丝,手中却紧紧握着一叠整理好的密档。
“李公子!崔家余孽的罪证已全部记录在案,不日即可昭告天下!”他喘了口气,脸色却愈发凝重,“但我顺藤摸瓜,查到了更深的东西……那个‘文化监察司’的背后,似乎还另有一个名为‘文渊阁’的组织在暗中操控一切。”
李砚闻言,只是冷冷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锋锐与决绝。
“那就连根拔起。”
他转过身,不再看长安的日出,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看到了现代那间明亮的教室里,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正仰着头,满怀期待地望着他,等着他讲完那首尚未结束的《将进酒》。
而无人知晓,就在此刻,千里之外的采石矶畔,那刚刚散去的江雾竟又悄然弥漫。
之前那艘载着诗仙魂魄的孤舟,不知何时已悄然回转,静静地泊在岸边。
水波轻漾,舟底一行被水草遮蔽的古老刻字,缓缓浮现——
待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