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该属于这个时代!”这句话在我脑海中回荡,如汹涌的巨浪般冲击着我。
这把诗心钥……它本就不该存在。
我紧紧握着那冰冷的金属物件,刻在其表面的现代诗在我的记忆中燃烧。
苏绾第一个真正明白了。
她的声音因恐惧和兴奋交织而紧绷,她的话让我脊背发凉。
“李砚,看……这封信上。它……是现代的墨水。但书法却是古代的。”其中的含义令人震惊,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击着我们认知的墙壁。
难道是?
“是诗在等待我们吗?”
我们必须弄清楚。
我向韩道长这位老学者寻求解释。
“诗门,”他抚摸着长长的白胡子解释道,“是在众人的吟诵中铸就的。这个‘诗场’不在过去,而在未来,一个通过文字的力量相连的未来。”他谈到了《灯火录》,谈到了“五更灯火”,每晚都会点亮。
原来,教室可能是通往那个未来的窗口。
其中的含义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我必须验证这个假设。
在我的系统和村里孩子们的帮助下。
我把他们召集起来。
沙沙声、孩子们的声音、古代的回声……最初的几次吟诵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但在第五次尝试后,系统的“文气加持·Ⅱ”启动了。
一条通知闪过:“检测到跨时空共振。”一幅画面在我脑海中闪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个现代中学教室。
那些学生,我的学生。
世界并非表面那样。
然而,这还不够。
系统给了我必要的数据,但我没有足够的人。
然后,我不得不面对威胁要将我们全部吞噬的黑暗。
就在这时,王少阳露出了他扭曲的真面目。
在一个黑暗潮湿的柴房里,他被绑在椅子上,坦白了一切。
崔公子的计划不是为了控制。
而是更加险恶:要彻底抹去诗歌本身。
原因是什么?
他的母亲,被深沉而强烈的爱所吞噬,在吟诵《静夜思》时去世了。
时机至关重要,就在这时,玄尘子冲了进来,他的脸上刻着急切。
“星辰错位!诗气逆流!崔公子计划在三天后的子时用王少阳献祭,重新点燃香炉!”他道出了严峻的事实:阻止他的唯一办法是点燃“心灯”——召集一百人吟诵。
他拿出了《五更灯火阵图》。
但这个挑战似乎难以克服。
恐慌扼住了我的喉咙。
我怎么能召集到足够的人呢?
我只有这些孩子。
这个挑战不仅关乎我们的生存,还关乎我们的灵魂。
这时,小桃说话了,他的声音很轻,但充满了深刻的智慧。
“先生,为什么只在这里呢?不是有书院、学校……还有未来的我们吗?”
他的话就像灵感的火花。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谋划着行动方案。
我必须行动起来。
我在终南山启动了“心灯阵”。
我不顾一切地聚集了所有能聚集的人和物,试图对抗这个宇宙威胁。
我把所有的功德点都兑换成了“文气扩散”。
然后,我激活了“史海钩沉”,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诗人,向所有和我们一样热爱诗歌的人发出了无声的召唤。
我的心在胸腔里怦怦直跳,像疯狂的鼓点对抗着不断上升的恐惧浪潮。
我希望这就足够了。
倒计时开始了。
子时临近……一点灯光出现了……接着又是一点……几十个村庄亮了起来。
在现代中学里,班长提议吟诵《将进酒》。
晨光熹微,冰冷的金属触感从指尖传来,李砚的目光死死锁在那枚名为“诗心钥”的银色钥匙上。
那一行镌刻的现代诗句,字迹纤细却力道万钧,每一个转折都透着一股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锋锐。
他的心脏狂跳,一个荒谬却挥之不去的念头占据了整个脑海:这把钥匙,究竟是谁锻造的?
这句诗,又是谁在何时,用何种方式刻了进去?
“李砚!”苏绾的低呼打断了他的思绪。
她正借着窗纸透进的光,仔细检视着一封家书的背面,秀眉紧蹙,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你来看这墨迹!它的笔画边缘光滑无比,粗细均匀,转折处毫无顿挫……这,这根本不是毛笔能写出的字,倒像是……像是现代的印刷体!”
她猛地抬起头,清亮的眸子里倒映出李砚同样震惊的面容。
两人对视一眼,一个更加颠覆性的猜想在彼此心中同时引爆。
“我们一直以为,是我们带着现代的知识,来到这个时代传承诗词……”苏绾的声音有些发颤,“可,可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我们在找诗,而是诗,或者说某种意志,一直在等待我们?”
这个念头如同一道惊雷,在两人脑海中炸响,将他们之前所有的认知都劈得粉碎!
就在此时,院门被轻轻推开,一袭青袍的韩道长缓步而入。
他仿佛早已知晓两人的困惑,目光扫过他们手中的钥匙与书信,发出了一声悠长的叹息。
“诗门,不在高山之巅,亦不在庙堂之上。”他的声音苍老而悠远,带着一种洞穿世事般的智慧,“它,在千万人同声诵读的那一刻。李砚,你所见的那个窗明几净的教室,或许并非幻觉,而是‘未来诗场’于此间的一道投影。”
“未来诗场?”李砚愕然。
韩道长点了点头,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古籍,封面上写着三个古朴的篆字——《灯火录》。
“古有‘五更灯火’之说。”他缓缓展开书卷,“夜深人静,万念归一,正是读书人精神最集中的时刻。此时若有学子苦读,其心中散发的诗意、念力,便会凝聚成气,聚而不散。这便是‘诗气’的源头。此录记载,若能集百人于同一时辰,同心同念,齐诵一首诗,那磅礴的念力便足以撼动时空,通达古今!”
一语惊醒梦中人!
李砚瞬间明白了。
他的系统,他的诗魂,或许正是这宏大诗念共鸣场中的一个特殊节点!
他必须一试!
“小石头!”李砚高声喊道。
很快,村里最机灵的半大孩子小石头便跑了进来。
李砚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吩咐他去召集村中所有识字、会背诗的孩童,只说夜里有好玩的。
当晚,夜半三更,万籁俱寂。
李砚家的院子里却点燃了十几盏油灯,豆大的火苗在夜风中摇曳,映照着一张张稚嫩而兴奋的脸庞。
几十个孩子围坐一圈,好奇地看着站在中央的李砚。
“今晚,我们来读一首最大气、最豪迈的诗!”李砚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每一个孩子,“这首诗,叫《将进酒》!”
他启动了系统界面,意念集中在那个许久未曾动用的选项上——【文气加持·Ⅱ】!
随着他一声令下,他将自身积攒的所有诗魂之力,毫无保留地融入了即将响起的声浪之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稚嫩的童声汇成一股细流,在静谧的夜色中响起。
一遍,两遍……起初,毫无异状,只有朗朗书声在山村间回荡。
李砚的心渐渐沉了下去,难道韩道长的说法只是一个传说?
直到第七遍诵读开始,当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响起的刹那,他脑海中的系统界面骤然间红光大盛,剧烈震颤起来!
一行冰冷的金色文字灼烧着他的视网膜:
【警告!
侦测到超高强度跨时空诗念共振!
来源锁定:现代时空,坐标XXX,某中学早读课堂!】
李砚猛然睁开双眼,眼前的景象瞬间扭曲、变幻!
他竟在虚空中,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穿越前所在的高三(七)班的早读场景!
全班五十多名学生正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讲台上方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距离高考还有三十天:天生我材必有用!
就是现在!
两个时空,在这一刻因为同一首诗,产生了匪夷所思的共鸣!
与此同时,村子另一头阴暗潮湿的柴房内,被五花大绑的王少阳缓缓睁开了眼。
他冷冷地听着远处传来的隐约读书声,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
柴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苏绾提着一盏灯笼走了进来。
“崔公子到底想做什么?”她冷声问道,“控制诗魂,只是为了称霸一方文坛吗?”
王少阳看着她,像看一个天真的孩童,突然低声笑了起来,牵动了嘴角的伤口,咳出一口血沫。
“控制?呵呵……你以为,崔公子背后那个人,想要的仅仅是控制诗魂吗?”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怨毒:“他……或者说他们,是想让诗这种东西,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因为真正的诗,会像火种一样,点燃人心,唤醒血性,动摇他们万世不易的权柄!”
苏绾心头一震。
王少阳的呼吸变得急促,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痛苦的回忆:“你知道吗?我娘……我娘临死前,躺在病床上,已经说不出话了,可她的嘴唇还在动。我凑近了听,她念的……就是你前些天教村里那些娃娃背的第一首诗——《静夜思》。”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玄尘子道长一脸凝重,几乎是闯了进来,他甚至来不及行礼,劈头就道:“不好!北斗七星之位偏移,天象大乱,我方才卜算,终南山的诗气正在逆流!崔公子恐怕是要借这股逆流的诗气,在三日后的子时,以王少阳的纯阳之身为祭品,重燃那座熄灭了百年的‘绝户香炉’!”
“绝户香炉?”李砚心中警铃大作。
“那是以怨念和死气淬炼的邪物,一旦重燃,方圆百里的诗意文脉都将被其吞噬、污浊,化为一片死地!”玄尘子摊开一张残破的阵图,上面朱砂绘制的纹路繁复无比,正是韩道长那卷《灯火录》中的《五更灯火阵图》。
“唯一的办法,”他指着阵图的中心,“就是在祭礼开始的那一刻,集齐百人诗念,点燃这座‘心灯’大阵,以煌煌诗道正气,截断祭礼,反噬其主!”
李砚的心沉到了谷底:“百人……可我们这里,算上所有孩子,也不过几十人。”
一片死寂中,一直躲在角落里的小桃,那个最胆小的女孩,突然怯生生地抬起头,用细若蚊蚋的声音说:“李先生……村里不够,那……那山外的书院呢?城里的私塾呢?还有……还有您刚才说的……未来的他们呢?”
一句话,如晨钟暮鼓,重重敲在李砚心上!
对啊!未来的他们!
当夜,李砚没有片刻迟疑,他带着苏绾和玄尘子,以“诗心钥”为引,在终南山主峰之巅,连夜布下了那座宏伟的“心灯阵”。
他打开系统,看着“功德值”那一栏里积攒的所有数字,那是他救人、传道、行善所得的一切。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部兑换。
【功德值清零,兑换唯一权限:文气扩散·MAX!】
紧接着,他将手按在作为阵眼的“诗心钥”上,启动了另一个他从未敢轻易动用的功能——【史海钩沉·回溯】!
一股无形的波动以他为中心,瞬间扩散开来,它跨越了时间的壁垒,穿越了空间的阻隔,向着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发出了一道无声的召唤。
这道召唤,更传向了千年之后,那些在明亮教室里、在深夜台灯下,为了梦想而诵读着古人情怀的莘莘学子。
召唤的讯息只有一个——
“若你心中,还记得一首诗的力量;若你血脉里,还流淌着同样的骄傲与悲伤。请在此刻,为我,也为你自己,放声而诵。”
三日后的子时,终于来临。
终南山巅,夜风如刀,万籁俱寂。
李砚站在大阵中央,心沉如水,成败在此一举。
他已经做完了能做的一切,剩下的,只能交予天命。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黑沉沉的夜幕下,没有任何回应。
就在李砚心中几乎要被绝望吞噬的瞬间,忽然,南方遥远的天际,猛地亮起了一点微弱的灯火,如同黑丝绒上迸出的一点星芒。
紧接着,是第二点,第三点,第十点,第一百点!
那光芒从一个点,迅速连成一片线,再扩展成一个面!
终南山下,那些星罗棋布的数十个村落、乡镇,仿佛一个沉睡的巨人被唤醒,竟在同一时刻,家家户户,点亮了油灯!
而远在千年之外,那个现代时空的中学教室里,紧张的晚自习氛围中,班长忽然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对全班同学大声提议道:“同学们,最后冲刺阶段,我们提提神吧。今天,我们不背英语单词了,大家齐声背一遍李白的《将进酒》,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