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在工程舱的金属墙壁上投下细长的斜影,空气里还残留着上一次演练结束后冷却系统启动时的微弱水汽。林雪已经离开隔离区,作战服肩部的接口盖板闭合严密,没有留下任何使用痕迹。秦烈站在主控台前,指尖滑过终端屏幕,将最后一条加密日志归档。同步率曲线早已归于平稳,但那道反向波峰的数据片段仍被单独锁定在隔离数据库中,像一枚埋入系统深处的静默引信。
他没有立刻关闭界面,而是将那段残波再次调出,放大至频谱分析层。38.6GHz区间依旧呈现出异常的衰减尾迹,与Alpha-1装置的脉冲拖尾算法高度相似——不是模仿,而是同源。就在他准备将其导入空间进行深层解析时,通讯终端突然震动。
是陈浩。
“秦烈,你得看看这个。”声音压得很低,背景有数据流持续刷新的轻响,“我在回溯刚才的演练日志时,发现了一段嵌套信号。它伪装成系统自检日志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我手动剥离时间戳,根本察觉不到。”
秦烈眼神一凝,立刻调通远程连接。三秒后,一段加密数据流呈现在他眼前。波形结构陌生,却带着某种熟悉的律动——轻微的、周期性的Ω频段脉冲,就像心跳。
“信号来源?”他问。
“不确定。但它不是从外部直接侵入的,更像是……被‘携带’进来的。”陈浩顿了顿,“就像上一次残波在断电状态下闪现那样,这次它依附在我们自己的数据包里,随着演练日志自动上传到了主服务器。”
秦烈沉默片刻,转身走向空间接入终端。他将那段信号复制为离线样本,通过物理隔离通道传入科技芯片融合系统。界面刚一加载,系统便自动启动了防御性隔离协议,红色警告框弹出:【检测到未知加密头,含Ω-0协议特征,建议终止解析】。
他没有理会警告,反而手动提升了分析权限等级。
数据开始解构。第一层伪装迅速剥落,显露出隐藏的通讯片段。字符破碎,但语义片段清晰可辨:“夜枭三组,向坐标G-7转移……执行‘归零’前哨部署……资源回收优先级提升至S级。”
秦烈瞳孔微缩。这不是普通的调度指令,而是作战部署。更令他警觉的是,信号中夹杂的Ω频段脉冲,与林雪贴片的休眠波动完全一致,频率偏差小于0.03%。
系统在第17秒时突然跳出一行字符:【Ω-0协议:神经链式唤醒】。随即自动清除,仿佛从未出现过。
他立刻切断连接,将原始样本封存于空间最深层。指尖在桌面上轻叩两下,通讯接通林雪。
“你刚才是不是接触过任何未授权的数据终端?”
“没有。”她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冷静而清晰,“我脱下装置后直接去了洗消间,全程未触碰任何设备。”
“作战服记录仪呢?”
“已上传日志,但未主动调用外部网络。”
秦烈挂断通讯,转身下令:“启动外围三级侦测网,全频段扫描,重点监控低轨飞行物与地面渗透信号。”
警报系统无声启动。基地外圈的雷达阵列缓缓展开,光学与热成像探头同步校准。三十分钟后,主控AI发出提示:【检测到低空飞行轨迹,速度约85km/h,高度维持在120米,未登记型号】。
目标在距离防御圈三公里处突然消失,轨迹中断得毫无征兆。
“不是坠毁。”张峰调出路径模拟图,“是主动脱离侦测范围。飞行器可能采用了动态折射涂层,或者……利用地形做了量子遮蔽。”
秦烈盯着屏幕,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那条消失前的最后航迹,与林雪昨日巡逻路线的拐点重合度高达91.7%。
“她被盯上了。”他说。
林雪很快赶到主控室,作战服尚未完全脱下。她看了一眼轨迹图,立刻调出自己记录仪中的环境扫描数据:“我可以提供背景噪声基准值,帮助你们过滤干扰信号。”
张峰接过数据,将其导入融合系统。几分钟后,模型推演出最可能的坠落区域:基地东侧废弃变电站,那里曾是城市电网枢纽,如今只剩锈蚀的铁塔与倒塌的墙体,常年处于侦测盲区。
“我去。”林雪说。
“不。”秦烈摇头,“你留在基地。张峰带工程组去,配备信号屏蔽箱和防爆容器。”
两小时后,张峰的通讯重新接通。画面晃动,镜头对准手中一块焦黑的金属残片。
“无人机,型号未知。外壳完全碳化,但核心芯片还在。”他用镊子夹起一角,“你看这个。”
镜头拉近。在芯片边缘,一个微缩的六边形符号清晰可见,内部刻着“Ω-0”字样。符号边缘有高温灼烧痕迹,但未完全损毁。
“不是军方标记,也不是民用标准。”张峰低声说,“但它和林雪上次瞳孔畸变的形状……一模一样。”
秦烈盯着那枚符号,脑海中闪过Alpha-1装置的脉冲拖尾曲线、林雪贴片的自发微震、Ω-7残波的异常激活——所有碎片开始拼合,指向一个被刻意隐藏的源头。
他召集核心成员进入闭门会议室。门禁落锁,空气循环系统切换至独立模式。
“我们面对的不是单一组织。”他将三份数据并列投射在中央屏幕上:外部通讯残波、无人机标识、林雪贴片的频谱特征,“而是一个具备神经接口技术、能远程操控设备甚至预判行动路径的暗影网络。Ω-7不是终点,Ω-0才是起点。”
李薇眉头紧锁:“如果他们的技术已经能与林雪的神经系统产生共鸣,那她现在的状态非常危险。我建议立即暂停所有外勤任务,将她转入深度隔离,至少等到我们找到反制手段。”
“隔离解决不了问题。”周敏反驳,“他们已经知道她的存在,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不如主动释放虚假信号,诱使他们暴露更多部署节点,我们才有反击的机会。”
“反击的前提是知道对手在哪。”陈浩补充,“目前我们连他们的指挥层级都不清楚,贸然行动只会暴露自己。”
会议室陷入沉默。
秦烈缓缓起身,将一段新生成的数据调出:“刚才系统在解析时,捕捉到‘归零’这个词。结合‘前哨部署’和S级资源回收优先级,我判断他们正在建立某种前置控制节点,目标不是摧毁我们,而是渗透与接管。”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从现在起,启动‘静默协议’。所有高功率信号发射暂停,林雪暂停参与任何神经接口实验,由李薇负责每日生理监测。陈浩构建诱饵信号网,模拟基地正常通讯流量,但必须使用旧频段,避免触发共振。张峰,你带人去变电站周边布设被动监听装置,重点捕捉Ω频段的自发脉冲。”
命令下达后,众人陆续离开。
最后只剩下陈浩。
秦烈走到他身边,声音压得极低:“去查‘Ω-0’的原始出处。翻遍你能接触到的所有旧档案——军方生物工程计划、基因实验室编号体系、甚至是十年前被注销的科研项目。如果这个编号曾经出现过,我需要知道是谁启动的。”
陈浩点头,正要离开,忽然停下。
“秦烈,刚才在分析无人机残骸时,我发现它的信号接收模块……结构上和林雪贴片的供能回路有78%的相似度。不是仿制,是同一设计源头的不同应用。”
秦烈没有回应。他站在控制台前,目光落在终端屏幕角落的一行小字上——那是系统自动记录的日志更新:
【Ω-0协议关联样本匹配度:83.6%】
【建议:启动神经桥阻断协议预加载】
他抬起手,指尖悬在确认键上方,却没有按下。
窗外,基地东侧的天空阴沉下来,一片低云掠过变电站的残垣,像某种无声的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