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证据链断
书名:断案少女——鬼手十三针 作者:秦九姨 本章字数:2743字 发布时间:2025-08-19

天刚破晓,柳含玉踩着湿泥进了理刑司后巷。她肩上的老周已经不省人事,呼吸浅得像风里的一根线,但她没停,一路把他背到值夜小吏跟前,只说了句:“送医馆,别让任何人碰他。”  


说完她转身就走,靴底沾着药庐外的黑泥,在青石板上留下几道断续的印子。她没空管这些,直奔卷宗库。钥匙还在腰间挂着,可门上的铜锁已经被动过,锁舌歪斜,像是被人用铁器硬撬开的。  


她抽出一根银针,轻轻一拨,锁“咔”地弹开。  


库房里三格抽屉大敞着,登记簿上“陈安案”那栏被墨汁涂得漆黑,连字迹都看不清了。她蹲下身,手指抚过柜底——一道新鲜的划痕横在木面上,边缘还带着点银光。她眯眼凑近,是某种饰物刮出来的,可能是腰带扣,也可能是刀鞘上的铆钉。  


她没出声,只把银针收回囊中。  


东西丢了。  


尸检记录、染料样本、账册拓片……全没了。  


不是偷,是明着拿走的。连遮掩都懒得做。  


她站起身,正要走,眼角扫到墙角的灰布袋——那是她前日让老周收着的陈安指甲碎屑,用油纸包好,贴了封条。现在袋子还在,封条却断了,里面空空如也。  


她冷笑一声,转身出了库房。  


---


老刀家在城西,巷子窄得只能过一人。柳含玉到的时候,院子里烧了一夜的火堆还没凉透,骨殖堆在角落,焦黑扭曲,连头骨都裂了缝。  


老刀媳妇坐在门槛上,手里攥着块破布,见她来了,也没哭,只把一枚铜钱递过来。  


铜钱烧得变了形,边缘刻了个“七”字,歪歪扭扭,像是临死前拿刀刻的。  


柳含玉接过,指尖一摩挲——和她怀里那颗铁珠上的刻痕,是一把刀刻出来的。  


她蹲下身,用银针拨开灰堆。炭屑里藏着几片纸角,烧得只剩半边,可还能看清几个字:“……苏……令……勿涉……”  


她盯着那行字,半晌没动。  


差役来过,说人是自缢,不用验尸。  


可老刀脖子上的勒痕一边深一边浅,绳结在右后侧,那是左撇子才打得出来的死扣。  


他自己不会是左撇子。  


她站起身,把铜钱收进袖中,问:“谁下的令?”  


女人摇头,“穿官靴的,没见脸。”  


她懂了。  


不是江湖人灭口。  


是官面动手,用大理寺的名义,走“合规”流程,一把火把人烧了,案子就没了。  


她没再问,转身走了。  


---


回理刑司的路上,她去了趟文书房。  


“调老刀的尸格。”  


文书吏抬头看了她一眼,慢悠悠地摇头,“上头有令,陈安案相关卷宗暂停调阅。”  


“谁的令?”  


“签批的是苏少卿。”  


她没争,也没拍桌子。  


只是站在天井里,掌心攥着那半截焦画纸——从药庐前捡的,陆青崖的笔迹,线条细密,画的是地宫某段秘道。  


她盯着那画,忽然发现一处机关枢点被加粗了,比其他部分明显得多。  


她闭上眼,脑子里过着上回探地宫的情形。  


那天,她正要伸手去查那处枢点,苏景明突然“绊了一下”,整个人往前扑,差点撞上她,手还顺势拍在那块石砖上。  


她当时以为是他脚滑。  


现在想来,那块砖,正好盖着枢点。  


她睁眼,手指在画上那处加粗点轻轻一划。  


不是巧合。  


是他在挡。  


---


她回到案牍房,把空白卷宗摊开,提笔写下:  


“疑案十九:陈安之死。”  


停了两秒,又写:  


“推演起点——若所有物证皆伪,何者不可伪?”  


她没再查证,也没派人去追线索。  


而是把笔一放,从头开始捋。  


陈安案第一次报上来,说是染坊失火,烧死一个工头。  


她去验尸,发现他肺里没烟灰,是死后才被扔进火里的。  


查下去,牵出染料——那种红,不是寻常朱砂,是皇陵专用的“血釉红”。  


再查,染料来源指向皇陵作坊,而作坊归工部管,巡查记录却由大理寺签批。  


苏景明,正好轮值那几天。  


她当时拿到一份账册拓片,上面有七处染料出库记录,全都签了“验讫”。  


现在拓片没了,可她记得签字笔迹——不是工部的人写的,是模仿的。  


模仿得挺像,但“验”字最后一捺太急,收笔上挑,那是苏景明的习惯。  


她一直没说。  


因为证据链要闭环,她不能只靠笔迹怀疑一个少卿。  


可现在,证据全断了。  


卷宗被涂,证人被烧,连老周都躺下了。  


没人能帮她验尸,没人能替她作证。  


她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案牍房里,听见外面传来打更的梆子声。  


她忽然笑了下。  


笑自己以前太较真。  


非要等证据齐全才敢动,非要卷宗、物证、口供三样齐了才敢立案。  


可有些人,根本不怕你查。  


因为他们就是查案的人。  


---


她把笔放下,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旧图——是她早年临摹的《皇陵水脉图》,和药庐里那张拓片结构相似。  


她对照着焦画残片,一点点比对。  


画中有一条暗渠,标注“第七出水口”,和她手里铁珠上的“七”对得上。  


而这条渠的走向,穿过皇陵地宫西侧,最终汇入城外一条废弃河道。  


她在图上画了个圈,又在旁边写了个名字:苏景明。  


然后在名字下面列了三行:  


一、三次阻她查案,时间点全在证据即将成链时;  

二、灭口用大理寺令,权限够得着卷宗、尸格、火化令;  

三、毁证时间,和他当值记录完全吻合。  


她盯着那三行字,手指在“苏景明”三个字上轻轻敲了两下。  


不是他插手。  


是他在主导。  


他不是来拦她的。  


他是来收尾的。  


---


她站起身,把图折好塞进怀里,顺手摸了摸银针囊。  


针还在,一根不少。  


可现在,她不能靠针了。  


针能验尸,能探毒,能测机关。  


但验不出谁在背后改卷宗,测不出谁用官令杀人。  


她得换种法子。  


她走出案牍房,路过文书房时,看见那个小吏正低头抄录什么,笔尖顿了顿,抬头看了她一眼。  


她没停,径直出了门。  


天已经亮透了,街上有了人声。  


她拐进一条窄巷,从怀里掏出那半截焦画纸,对着光看了看。  


陆青崖的笔法她认得,每一笔都稳,像刀刻出来的。  


可这画被人烧过,边角卷曲,墨色发灰。  


她忽然发现,画纸背面有层极淡的印痕,像是被什么压过。  


她把纸翻过来,对着阳光细看——  


是字。  


几行小字,被火燎得模糊,可还能辨出轮廓:  


“……枢点三更……动则……闸启……”  


她瞳孔一缩。  


这不是画。  


是警告。  


有人想让她看到这画,但又不能明说。  


所以烧了它,只留半截,埋在药庐前的落叶里。  


她猛地想起谢无衣扔给她的药囊——温热的,像是贴身带过。  


药粉是解毒的,纸条是提示的。  


可这画……是谁放的?  


她攥紧纸角,指节发白。  


如果陆青崖早知道地宫有机关,早知道苏景明会动手,那他为什么不出面?  


为什么只留一张烧焦的画?  


她脑子里闪过地宫里那些箭簇上的刻痕——和陆青崖的画风一样。  


她当时只觉得惊疑。  


现在想来,那不是设计图。  


是签名。  


他在上面留了名。  


就像老刀在铜钱上刻了个“七”。  


她咬牙,把画纸收好,转身往医馆走。  


老周还没醒,但脉象稳了些。  


她坐在床边,看着他发青的嘴唇,忽然低声说:  


“你说过,我查的是案,你验的是命。”  


“现在你躺下了,命归我验。”  


“可这案子……他们连证据都不留了。”  


她顿了顿,手指在银针囊上轻轻一弹。  


“那我就查他们毁证的时候,漏了什么。”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一只麻雀落在瓦檐上,啄了两下,忽然扑棱飞走。  


她盯着那片瓦,忽然眯起眼。  


瓦片边缘,有一道新鲜的刮痕,像是被什么硬物蹭过。  


她推开窗,伸手一摸——  


指尖沾了点灰白粉末。  


她凑近一闻,苦杏味。  


巴豆混石灰。  


和药庐暗格里的一样。  


她低头,看见窗下泥地上,有个半寸深的鞋印,鞋底纹路清晰,是差役的制式靴。  


脚尖朝外。  


步距很短。  


像是有人蹲在这儿,听了很久。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