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理论的波澜与决心
第七观测塔的全息会议厅悬浮在星海枢纽的核心区域,舱壁采用了可调节透明度的“星晶玻璃”,此刻完全切换为暗黑色,将外界璀璨的星海隔绝在外,只留下中央环形会议桌上方悬浮的虚拟屏幕,将“八维空间猜想”的核心数据映照在每个人脸上。金色的八维超立方体模型在半空缓慢旋转,表面流动的光纹如同活物,144度分支夹角、6秒基础时间单位、1.5-1.6×10¹²赫兹波动这三个关键参数,以全息弹幕的形式环绕在模型周围,像一串闪烁的星链。来自二十三个文明的科学家围坐在会议桌旁,机械族的金属关节声、泽塔星人的触须震颤声、硅基生命的晶体共鸣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热烈的气息,仿佛一场即将爆发的宇宙风暴。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机械族的资深工程师铁砧猛地拍向合金会议桌,金属手掌与桌面碰撞发出刺耳的“哐当”声,震得桌上的星核砂样本瓶微微晃动。他的躯体由暗灰色钛合金打造,表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维修痕迹——那是过去百年研发七维设备时留下的勋章,肩部的传动齿轮因愤怒而飞速转动,发出“咔哒咔哒”的异响,红色的光学镜片里闪烁着质疑的光芒,像是两团燃烧的火焰。“八维空间只存在于高等宇宙学的公式推导中,林深研究员,你所谓的‘观测证据’——那些直径不足0.1纳米的银色丝线,还有那被误认为‘背景音’的低频振动,或许只是七维空间的特殊干扰现象!比如星核晶体的能量辐射与维度间隙的磁场叠加,就可能产生类似的波动轨迹,凭什么断定它是八维空间的投影?”
铁砧的话音刚落,泽塔星的深海探测专家卡伦立刻从座位上站起身,她穿着覆盖着淡蓝色鳞片的深海潜水服——这种材质能抵御百万米深海的压强,此刻却因她的激动而微微发光,头顶的三根发光触须像被风吹动的柳条,剧烈弯曲着,手中的星核砂样本瓶被攥得紧紧的,瓶内银白色的星核砂在她的掌心摩擦出细碎的光芒。“我们泽塔星世代居住在深海,对空间波动的敏感度远超陆基文明,研究这项技术已有千年!”她的声音带着深海生物特有的低频共鸣,“我们的星核砂探测器能记录百万年前的空间波动,却从未发现过‘超维度投影’的痕迹。你说异质物质是八维碎片,可星核砂记录的异质物质频率曲线,与七维、六维甚至五维的空间模型都无法匹配——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编织的理论幻想,而非科学推测!”
会议厅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声。来自沃尔夫星的天体物理学家格雷,用他那布满紫色纹路的手指敲击着虚拟键盘,调出了七维空间的经典理论模型:“林深,七维空间的弦振动夹角极限是120度,这是经过二十三个文明共同验证的结论!你提出的144度夹角,打破了现有的空间几何体系,若要成立,整个七维宇宙的基础物理常数都要重新定义——这意味着我们过去千年的研究成果,可能都是错的。”
硅基文明的老学者石英缓缓开口,他的晶体躯体因岁月的侵蚀而泛起淡褐色的纹路,原本透明的晶体表面甚至出现了细微的裂痕,却丝毫不影响他眼神中的严谨。作为曾主导过七维通道初代设计的元老,他的话在科学界有着极高的分量:“林深,我承认你的推导逻辑严密,从星核晶体的波动图谱到宇宙关联网络的叠加分析,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但科学需要实证,不是精妙的公式游戏。你拿不出八维空间的直接观测数据——没有探测器捕捉到的八维棱边影像,没有实验室复现的八维基础振动,更没有能证明‘八维超立方体框架’存在的实体证据。这样的理论,如何让我们信服?如何让二十三个文明投入资源支持你的研究?”
林深站在会议厅中央,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脸上没有丝毫慌乱。他穿着一身笔挺的深灰色科研制服,领口的金属纽扣刻着星海枢纽的徽章,袖口别着一枚金色的“杰出研究员”勋章——这是去年他因破解维度间隙波动规律而获得的荣誉,此刻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抬手在空中虚划,调出光翼星感知小队的最新监测记录,虚拟屏幕瞬间切换,淡紫色的八维基础振动曲线与星核晶体的金色纹路在屏幕上同步跳动,像是两支配合默契的乐队,甚至在异质物质碎片靠近时,两者同时出现了0.0003×10¹²赫兹的频率偏移,偏移曲线完全重合,连最细微的波动拐点都丝毫不差。
“石英先生,铁砧工程师,还有各位同仁,我理解你们的质疑。”林深的声音平静却有力,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中的坚定像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但‘没有观测到’不代表‘不存在’。就像百年前,我们无法用光学望远镜观测到暗物质,难道就能否认它的存在吗?直到后来,我们通过引力透镜效应捕捉到暗物质的痕迹,才证明它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向屏幕上的同步波动曲线,指尖在虚拟屏上划出一道金色的轨迹,“光翼星灵的感知力远超我们的设备,他们能‘听’到维度间隙的‘背景音’——这种低频振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着严格的6秒周期,与八维空间理论模型的基础时间单位完全一致;星核晶体的能量与八维基础振动的强关联性,也不是‘干扰现象’能解释的——我们在三个不同的维度间隙区域进行了重复测试,每次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是跨文明、跨设备的多重验证,绝非偶然。”
“可这些都只是间接证据!”卡伦再次反驳,发光触须因激动而剧烈晃动,甚至有细碎的光粒从触须末端脱落,“间接证据无法支撑一个颠覆性的理论!你能让我们亲眼看到八维空间吗?能让探测器直接捕捉到八维超立方体的棱边吗?能在实验室里制造出哪怕一个八维粒子吗?如果不能,你的理论就只是空中楼阁!”
“目前还不能。”林深坦诚地回答,没有丝毫回避,却也没有丝毫退缩,他的目光依旧坚定,“但我们可以尝试。科学的进步,正是从‘不能’到‘能’的过程。”他调出一份全新的研究方案,虚拟屏幕上弹出“八维探索先锋团”的组建计划,详细的成员分工、设备研发清单、星舰改装方案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我计划联合愿意深入研究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冒险家,打造一台‘八维波动放大器’——用星核之辉的本源能量作为驱动核心,放大八维基础振动的信号,让它在七维空间形成可观测的‘实体投影’,就像用放大镜观察细菌一样,让八维痕迹从‘不可见’变为‘可见’。同时,我们会驾驶改装后的星舰,深入维度间隙边缘——那里是八维框架最可能暴露痕迹的区域,寻找八维超立方体的直接证据。”
会议厅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虚拟屏幕发出的微光在空气中流动。这时,陈砚教授从座位上站起身,她的白大褂上还沾着星核晶体的金色粉末——那是早上进行分子级扫描时不小心蹭到的,镜片后的眼睛里带着坚定的支持,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我支持林深的计划。星核晶体的分子级扫描已经有了初步结果,我们在晶体内部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能量流动路径,这些路径呈现出八维超立方体的顶点连接模式——每个节点连接八条棱边,每条棱边的曲率都是1.8,这是七维体系绝对无法解释的结构。如果八维空间不存在,这些能量路径就成了无法解释的谜团。我会带领团队,负责‘八维波动放大器’的能量核心设计,确保放大器能稳定输出星核之辉的本源能量。”
“硅基文明愿意提供空间弦探测器的核心技术!”晶核的声音突然响起,它的晶体躯体从淡蓝色变为明亮的湛蓝色,表面闪烁着兴奋的光纹,“我们已经升级了探测器的感知精度,将原来的0.1纳米级提升到0.01纳米级,这足以分辨八维棱边在七维空间的投影痕迹。我会亲自加入先锋团,负责所有探测设备的调试和数据解析——如果八维空间真的存在,我一定要第一个捕捉到它的信号!”
莉娅也抱着星图仪走上前,淡紫色的光翼在她身后缓缓展开,像一对轻盈的蝶翼,每一次颤动都洒下细碎的光粒,落在地面上形成短暂的星纹。她调出光翼星感知小队的成员名单,屏幕上出现了二十个光翼星灵的全息影像,每个影像旁都标注着他们的感知力等级:“光翼星愿意派出最精锐的感知小队,全程协助探测。我们的星灵能与八维基础振动产生共鸣,就像指南针能感知地球磁场一样,或许能在维度间隙中找到八维框架的‘薄弱点’——这些薄弱点可能是八维空间与七维空间的连接通道,也是观测八维空间的最佳位置。”
看着陆续站出来支持的伙伴,林深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转头看向仍在犹豫的科学家们,继续说道:“探索从来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当年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有人质疑‘这是浪费资源,不如用来解决地球的饥荒’;第一次开启七维通道,有人担心‘这会引发宇宙崩塌,让所有文明陷入灾难’。但正是这些‘大胆的尝试’,让我们从地球走向了星海,从单一宇宙走向了多元宇宙。”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恳切,目光扫过铁砧、卡伦和格雷,“八维空间的探索,或许会面临无数风险——维度间隙的空间扭曲可能撕裂星舰,设备故障可能让我们前功尽弃,甚至最终会证明我的猜想有误。但至少我们尝试过,至少我们为多元宇宙的认知突破迈出了一步——这份风险,值得承担。”
铁砧沉默地看着屏幕上的研究方案,肩部的传动齿轮慢慢停止了转动,红色的光学镜片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为了研发第一台七维通道稳定器,曾连续三个月泡在实验室,甚至在一次能量过载事故中差点失去一条机械臂。那时的他,不也像现在的林深一样,顶着“异想天开”的质疑,坚持着自己的方向吗?如果当年他因为质疑而放弃,现在的七维通道可能还只是一个理论概念。
“机械族愿意提供星舰改装技术。”铁砧终于开口,红色的光学镜片中闪过一丝动容,“我们能将星舰的外壳加固到承受维度间隙的空间扭曲——用最新研发的‘钛晶合金’,这种合金加入了星核砂的成分,能抵御1.8曲率的空间撕扯;还能优化引擎的能量输出,让星舰能以星核之辉为燃料,在维度间隙中稳定航行。但我有一个条件:我要加入先锋团,亲自确保所有改装设备的可靠性——如果星舰出了问题,我要第一个知道原因。”
“泽塔星也愿意参与!”卡伦突然说道,头顶的发光触须渐渐平复下来,不再像之前那样剧烈晃动,“我们的深海探测舱能承受极端压力和空间扭曲,或许能改装成维度间隙的探测舱。我想亲眼看看,你说的八维空间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你的理论被证实,我愿意亲自修改泽塔星的空间波动教材,向所有族人介绍八维空间的奥秘。”
格雷也收起了之前的质疑,他调出沃尔夫星的天体观测数据库:“沃尔夫星拥有全宇宙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我们可以用它监测维度间隙的波动变化,为先锋团提供远程数据支持。如果你们在探测中发现异常波动,我们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跨星系验证。”
石英看着眼前的一幕,苍老的晶体躯体泛起柔和的淡紫色光芒,表面的裂痕仿佛也变得不再刺眼。他缓缓点头,声音中带着一丝欣慰:“硅基文明会提供历史数据库的支持——我们记录了近万年的空间波动数据,从七维通道开启前到现在,每一次维度间隙的异常变化都有详细记录。或许能从中找到八维框架的古老痕迹,为你们的探测提供参考。林深,我期待你的理论能被证实,更期待看到多元宇宙的全新面貌——如果八维空间真的是本源框架,那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跃。”
会议厅内的氛围瞬间变得热烈起来,原本质疑的声音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对探索的期待和对未知的渴望。林深看着围拢过来的伙伴们——陈砚教授正在和晶核讨论放大器的能量参数,两人时不时在虚拟屏上标注修改意见;铁砧和卡伦凑在一起,研究着星舰改装的细节,铁砧用机械手指在屏幕上画出钛晶合金的加固方案,卡伦则补充着探测舱的压力测试数据;莉娅则在调试星图仪,准备标注维度间隙的探测路线,光翼星灵的全息影像在她身边环绕,像是在进行战前动员——心中充满了坚定的决心,仿佛有一团火焰在胸腔中燃烧。
“那么,‘八维探索先锋团’正式成立!”林深的声音带着振奋人心的力量,回荡在会议厅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第一目标:三个月内完成‘八维波动放大器’的研发和星舰改装,确保所有设备能在维度间隙的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第二目标:驾驶星舰深入维度间隙边缘,捕捉八维超立方体的实体投影,获取八维空间存在的直接证据;最终目标:找到进入八维空间的方法,揭开多元宇宙的本源奥秘,为所有文明打开通往更高维度的大门!”
“为了八维探索!”陈砚教授举起拳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白大褂上的金色粉末在灯光下格外耀眼。
“为了多元宇宙的真相!”晶核的晶体表面泛起耀眼的蓝光,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冒险欢呼。
“为了突破认知的边界!”所有人齐声喊道,声音响亮而坚定,甚至透过星晶玻璃舱壁,传到了星海枢纽的每一个角落——中央广场上的行人停下了脚步,科研站内的科学家抬起了头,星舰驾驶舱里的飞行员调整了通讯频道,所有人都听到了这声充满决心的呐喊,眼中闪过好奇与期待。
当天下午,星海枢纽的中央广场上,一艘巨大的银白色星舰正在进行紧张的改装。这艘星舰原本是星海枢纽的运输舰,此刻却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它的外壳上覆盖着一层淡金色的能量涂层,那是用星核之辉的碎片提炼而成的特殊材料,能抵御维度间隙的空间扭曲;舰首安装着一台直径十米的“八维波动放大器”,金色的能量核心被透明的水晶罩保护着,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而强大的光芒,像是一颗微型恒星;舰体两侧加装了硅基文明提供的空间弦探测器,探测器的晶体镜头不断调整着角度,捕捉着周围的空间波动数据。
舰体内,光翼星感知小队的成员正在调试感知设备,他们的光翼散发着柔和的紫色光芒,与设备的指示灯交相辉映;机械族的工程师们则围在引擎旁,用特制的工具优化引擎的能量输出管道,铁砧亲自蹲在引擎下方,检查每一根线路的连接情况,红色的光学镜片认真地扫过每一个细节;硅基文明的探测器整齐地排列在货舱内,晶核正在逐一测试它们的感知精度,确保每一台设备都能正常工作;陈砚教授则带领团队,将星核晶体的碎片小心翼翼地装入“八维波动放大器”的能量核心,金色的能量从碎片中溢出,沿着预设的管道流动,在放大器内部形成了一个微型的能量漩涡。
林深站在星舰的甲板上,望着远处悬浮在星海枢纽中心的星核晶体。那块直径三米的金色晶体被透明的能量舱保护着,内部的金色纹路缓缓流动,与星舰上的放大器形成了微妙的共鸣。金色的光芒透过能量护罩,洒在林深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让他看起来更加坚定。
他知道,接下来的旅程注定充满艰难险阻——维度间隙中可能存在未知的空间风暴,足以撕裂最坚固的星舰;“八维波动放大器”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捕捉到八维空间的痕迹;甚至他的理论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会化为泡影。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身边有并肩作战的伙伴——严谨的陈砚教授、精通技术的晶核、勇敢的莉娅、经验丰富的铁砧、务实的卡伦……他们来自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背景,却因为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成为了探索未知的同伴。
“林深,准备进行第一次放大器的能量测试!”陈砚教授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兴奋和期待,“能量核心已经安装完毕,探测器也已调试到位,就等你下令了。”
林深点点头,抬手按下通讯器上的确认键,转身走向舰桥。阳光洒在他的身后,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银白色的星舰、金色的星核晶体和浩瀚的星海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舰桥内,所有设备的指示灯都亮着,虚拟屏幕上显示着星舰的各项参数,驾驶员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着测试的开始。
林深走到主控台前,手指悬在“启动”按钮上方,深吸了一口气。他看向屏幕上伙伴们的全息影像——陈砚教授在能量舱内竖起了大拇指,晶核的晶体表面闪烁着期待的光纹,莉娅的光翼在感知舱内轻轻舒展,铁砧则在引擎室比出了“一切就绪”的机械手势。他指尖落下,按下了启动键。
瞬间,舰首的八维波动放大器发出低沉的嗡鸣,金色的能量核心从柔和的微光逐渐变得耀眼,像是将一小块星核晶体的光芒浓缩在了水晶罩内。能量沿着放大器的纹路快速流动,在舰首形成一道淡金色的能量场,场域内的空间开始泛起细微的涟漪,像是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石子。
“探测器已捕捉到能量场波动,频率稳定在1.5×10¹²赫兹,与星核晶体基础频率一致!”晶核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带着一丝激动,“开始注入八维基础振动参数,引导能量场与维度间隙共振!”
莉娅闭上双眼,淡紫色的光翼微微颤动,她的声音带着星灵特有的吟唱质感:“星灵能已同步,正在锁定维度间隙的‘背景音’……找到了!低频振动频率0.0012×10¹²赫兹,正在与放大器能量场建立连接!”
主控屏幕上,代表放大器能量场的金色曲线与代表八维基础振动的淡紫色曲线开始缓慢靠近,两者的波动幅度逐渐同步。林深紧盯着屏幕,手心微微出汗——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共振失败,意味着放大器的能量输出与八维振动无法匹配,后续的探测计划将举步维艰。
“共振度30%……50%……80%!”陈砚教授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稳定了!共振度维持在92%,能量场开始放大八维基础振动信号!”
突然,舰首的能量场泛起一道刺眼的银光,原本细微的空间涟漪瞬间扩大,在半空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银色光斑。光斑内,无数条极细的银色丝线快速交织,像是在编织一张无形的网,而这些丝线的分支角度,赫然是144度——与八维超立方体的理论夹角完全一致!
“看!那是……”卡伦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她快步跑到舰桥的观测窗前,死死盯着那个银色光斑,“丝线的轨迹……和林深理论里的八维棱边投影完全吻合!”
铁砧的红色光学镜片死死锁定光斑,机械手臂快速记录着数据:“空间扭曲曲率1.8,与八维超立方体棱边理论曲率一致!这不是干扰,是真实的超维度投影痕迹!”
林深缓缓走到观测窗前,看着那个在能量场中闪烁的银色光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光斑内的银色丝线还在不断延伸,虽然微弱,却真实地展现出八维超立方体的局部结构——那是他们第一次在七维空间中,亲眼看到八维空间的“影子”。
“成功了……我们真的放大了八维振动信号!”莉娅睁开双眼,光翼上的光芒变得格外明亮,“星灵能感知到,这些丝线还在向维度间隙深处延伸,像是在连接某个更庞大的结构!”
陈砚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她看着屏幕上的共振数据,眼眶微微发红:“百年的维度研究,今天终于看到了更高维度的希望。林深,你的理论没有错,八维空间真的存在!”
林深抬手,轻轻触碰观测窗的玻璃,指尖仿佛能透过冰冷的玻璃,触碰到那道银色的光斑。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眼前的光斑只是八维超立方体的冰山一角,要揭开多元宇宙的本源奥秘,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此刻,所有的质疑、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对未知的渴望和探索的决心。
“通知所有成员,”林深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第一次能量测试成功,八维波动放大器性能达标。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加快星舰改装进度,同时持续优化放大器参数,争取在三个月期限到来时,驾驶星舰深入维度间隙,捕捉更完整的八维超立方体投影!”
“收到!”所有人齐声回应,声音中充满了振奋。
接下来的日子里,星海枢纽的中央广场成了最忙碌的地方。机械族的工程师们加班加点,用钛晶合金加固星舰的每一处舱壁,在舰体外部加装了三层能量护盾——最外层的“星核护盾”能直接抵御八维振动带来的空间扭曲;硅基文明的团队则不断升级空间弦探测器,将感知精度提升到0.001纳米级,确保能捕捉到最细微的八维痕迹;陈砚教授带领团队优化放大器的能量核心,用星核晶体的碎片制作了更高效的能量传导管道,让共振效率提升到了98%;莉娅则每天带领光翼星灵进行感知训练,让他们能在维度间隙中更精准地锁定八维基础振动的轨迹。
林深几乎每天都泡在星舰上,从引擎室到能量舱,从探测舱到舰桥,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和铁砧一起检查引擎的改装情况,和卡伦讨论探测舱的压力测试方案,和晶核分析探测器传回的空间波动数据,和莉娅调试星灵能与八维振动的共鸣频率——他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探索任务的成败,容不得半点马虎。
期间,星海枢纽的其他文明也纷纷送来支持——沃尔夫星的射电望远镜阵列持续监测维度间隙的波动,为他们提供最新的空间环境数据;泽塔星送来的深海探测技术,帮助他们优化了探测舱的密封性能;甚至连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几个文明,也主动提供了资源支持,希望能参与到八维探索的伟大事业中。
两个月后,星舰改装终于完成。这艘被命名为“先锋号”的星舰,此刻宛如一件艺术品——银白色的钛晶合金外壳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舰首的八维波动放大器镶嵌在水晶基座中,金色的能量核心随时准备迸发力量;舰体两侧的空间弦探测器如同展开的翅膀,时刻警惕着周围的空间变化;舰尾的引擎经过优化,能以星核之辉为燃料,爆发出远超普通星舰的推进力。
“先锋号”的内部更是暗藏玄机——驾驶舱内安装了三维全息导航系统,能实时显示维度间隙的空间地图;能量舱内,星核晶体碎片组成的能量核心散发着稳定的金光;感知舱内,光翼星灵的座位周围布满了星灵能传导装置;探测舱内,数十台空间弦探测器整齐排列,等待着捕捉八维空间的信号。
出发前一天,林深站在“先锋号”的甲板上,看着前来送行的人群。陈砚教授、晶核、莉娅、铁砧、卡伦……还有来自二十三个文明的科学家和民众,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祝福。
“林深,一定要平安回来。”陈砚教授走上前,递给他一个小小的星核砂样本瓶,“这是用星核晶体最核心的碎片制作的,能在维度间隙中保持稳定的能量波动,或许能在关键时刻帮到你。”
晶核的晶体表面泛起柔和的蓝光:“探测器已经调试到最佳状态,只要八维空间有任何痕迹,我都能捕捉到。我们一起揭开多元宇宙的真相!”
莉娅展开淡紫色的光翼,递给林深一枚星灵能徽章:“这枚徽章能增强星灵能与八维振动的共鸣,无论你在维度间隙的哪个角落,我们都能感知到你的位置。”
铁砧拍了拍林深的肩膀,机械手掌的力度恰到好处:“星舰的每一处改装都经过了三次测试,引擎和护盾绝对可靠。如果遇到空间风暴,记得启动应急方案,我在舰桥的备用控制台也能操作。”
林深接过伙伴们的礼物,心中充满了温暖。他抬头看向远处的星核晶体,金色的光芒仿佛在为他们送行。他知道,明天,他们将踏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向着未知的维度间隙进发,向着八维空间的奥秘进发。
“谢谢大家。”林深的声音回荡在广场上,“我们一定会带着八维空间的证据回来,为所有文明打开通往更高维度的大门!”
第二天清晨,星海枢纽的中央广场上,“先锋号”的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金色的能量从舰尾喷出,在星空中划出一道耀眼的轨迹。林深站在舰桥的主控台前,身边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们——陈砚教授在监测能量核心,晶核在调试探测器,莉娅在感知八维振动,铁砧在检查引擎参数,卡伦在操作探测舱设备。
“所有设备正常,能量储备100%,探测器已启动,星灵能共鸣稳定。”莉娅的声音在舰桥内响起。
“维度间隙入口已锁定,航线已规划完毕,预计三小时后抵达。”卡伦汇报着导航数据。
林深看着屏幕上逐渐靠近的维度间隙——那是一片泛着黑色涟漪的空间区域,仿佛是宇宙中的一道裂缝,却隐藏着八维空间的奥秘。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推进键:“先锋号,出发!目标,维度间隙!”
星舰加速向前,冲破星海枢纽的能量屏障,向着维度间隙的方向飞去。阳光洒在舰体上,将“先锋号”的影子投在星海中,像是一把利剑,劈开了未知的迷雾。
舰桥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窗外的维度间隙,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前方的旅程充满了未知和风险,但他们更知道,只要他们并肩作战,只要他们坚持探索的决心,就一定能揭开八维空间的奥秘,书写多元宇宙探索的新篇章。
八维空间的真相,就在维度间隙的另一端等待着他们;而“先锋号”的征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