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找出敌人弱点
书名:末世开挂,基建称王 作者:爱吃故城熏肉的 本章字数:3263字 发布时间:2025-08-19

晨光尚未穿透基地东墙的防爆层,指挥厅内却已亮起一圈冷白色的环形灯带。伪Node_07发射器的信号曲线仍在主屏上平稳跳动,脉冲强度按预设算法持续衰减,仿佛一具逐渐疲惫的神经末梢。秦烈站在控制台前,指尖轻敲桌面,节奏稳定,目光却始终锁在侧屏角落的一段波形数据上——那是昨夜林雪无意识划出六边形后,监测环捕捉到的脑波残迹。


他没有回放录像,也没有调取警报日志。而是将那段波形与“Sig_01”标识并列展开,用光标框选两者频率峰值的重合区间。数值比对结果跳出:偏差0.003赫兹,误差范围低于设备检测极限。


“不是巧合。”他低声说,声音未扩散,却让不远处的陈浩抬起了头。


陈浩刚完成对“Echo_01”回传路径的最后一次校验。终端屏幕上,“Sig_01”的符号被放大至占据整个视窗:六边形内嵌倒三角,下方标注“01”。他原本以为这只是某种标记,直到秦烈将林雪的动作视频投送到副屏——画面中,她的指尖在空中缓缓划出完全一致的几何结构,时间点精确落在信号刷新后的第三秒。


“她在响应。”陈浩指尖停在键盘上方,“不是被动共振,是协议级反馈。”


李薇站在医疗区连接的终端旁,正重放林雪的睡眠监测数据。她将额叶区域的微电流波动提取出来,叠加在“Sig_01”的认证序列上,两者波形几乎完全吻合。“每一次信号刷新,都像是一次身份验证请求。”她语速平缓,但语气凝重,“而她的大脑……仍在执行应答程序。”


张峰靠在工程台边,手里捏着一块从发射器拆下的旧接收模块。他盯着那串“00:03:17”的时间戳,忽然开口:“如果这真是验证码,那‘01’是什么?编号?还是……批次?”


没有人回答。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理性张力。


秦烈调出空间终端界面,将DL-7B探针的三维模型、通信主板中的残余协议、以及“Sig_01”标识一并拖入分析队列。系统加载进度条缓慢推进,至78%时,界面弹出红色提示:【检测到多源数据关联性——匹配“深蓝计划-子系统Σ”认证架构】。


“Σ系统?”陈浩皱眉,“那是三年前就被废弃的底层控制协议,只用于早期实验体的身份绑定。”


“但他们还在用。”秦烈冷声道,“不仅用,还强制兼容。”


系统生成《深蓝子系统兼容性分析报告》。第一页便指出:敌方为复用大量旧设备,未重建认证体系,而是通过反向编译旧协议,实现对现存感染者的链式控制。每一次信号刷新,必须执行“六边形密钥校验”,以确认节点在线状态。这一过程形成固定数据指纹,无法规避。


“他们依赖旧体系。”张峰看着报告,声音低沉,“就像一辆报废的车,换不了发动机,只能不断修补老零件。”


“修补就是弱点。”秦烈目光落在报告末尾的拓扑模拟图上。所有已捕获的信号路径如蛛网般延伸,最终汇聚于一个未命名节点,代号“中枢-Ω”。其数据特征与深蓝计划主控台高度一致,但存在一处异常:非对称加密等级低于军方标准,属于典型的技术降级。


“为了兼容老旧设备,他们牺牲了安全性。”陈浩迅速推演,“如果我们伪造多个节点同步发送校验请求,他们的系统必须逐一响应。一旦请求量超过阈值……”


“主控端口将被迫暴露。”秦烈接话,“用于集中处理异常流量。”


张峰盯着图纸,眉头紧锁:“可这等于主动引火。万一他们察觉是陷阱,直接切断链路,甚至启动预设指令呢?”


“风险确实存在。”李薇看向秦烈,“尤其是林雪。她现在仍是链路的一部分。任何高强度信号刺激,都可能激活未完成的写入程序。”


秦烈没有立刻回应。他转身走向休息区,推开测试舱门。


林雪已醒来,正坐在舱内边缘,双手交叠置于膝上,监测环贴合颈侧皮肤,泛着哑光灰。她抬头看向秦烈,眼神清明,但眉心微蹙,似有隐痛。


“你还记得昨晚做了什么吗?”秦烈问。


她摇头:“只记得做了个梦。有人在念编号,从‘01’开始……然后停在某个地方。”


“你划出了一个符号。”秦烈调出手势记录投影,“和他们用的一模一样。”


林雪盯着画面,手指无意识抚过颈侧。片刻后,她低声道:“我不是故意的。但那一刻,我感觉……它在等我回应。”


“说明接口还在。”李薇走进来,手持便携扫描仪,“但我们或许能反过来利用这一点。”


她将设备置于林雪太阳穴位置,启动低频模拟程序。一段极弱的Ω-0频段信号被释放,强度仅为认证请求的15%。


林雪呼吸微滞,指尖轻颤。监测环数据显示,额叶区域出现短暂波峰,延迟0.8秒,随即她右手抬起,在空中缓慢划出完整的六边形结构,动作比昨夜更流畅。


“确认了。”陈浩在终端后记录,“她的生物反应可被远程触发,且动作具有可预测性。”


“这意味着,我们能预判他们的行为模式。”秦烈说,“每一次信号刷新,都是固定的流程。他们无法跳过校验,因为整个控制体系建立在旧协议之上。”


张峰盯着战术板,忽然道:“所以他们的弱点不是火力,不是人数,而是……技术惯性?”


“正是。”秦烈走到板前,拿起笔,在“中枢-Ω”外围画出一圈虚线,“他们怕的不是攻击,是系统崩溃。一旦我们制造大量虚假节点,迫使他们频繁执行校验,他们的主控系统就必须提升响应优先级。而这个过程,会暴露真实坐标。”


“但我们怎么确保林雪不会被趁机写入指令?”李薇追问。


“不让她接收真实信号。”秦烈说,“我们自己生成伪造的校验请求,控制强度和频率,在安全阈值内模拟响应。她不是被动接收者,而是我们的信号中继站。”


张峰沉默片刻,点头:“我来设计‘信号诱捕阵列’蓝图。用废弃通信塔做伪装节点,内置微型发射器,模拟十个虚假‘Node’同时在线。”


陈浩立即接入系统:“我可以编写自动化脚本,让这些节点随机发送校验请求,节奏模仿真实感染者的数据特征。”


李薇则调出林雪的神经图谱:“我会设置三道生物防火墙,一旦她的脑波出现异常增幅,立即切断模拟信号。”


秦烈看着众人,最终将笔尖落在“中枢-Ω”上,圈出核心区域。


“他们依赖旧体系,不是因为强大,而是因为无法重建。”他声音低沉,“旧设备、旧协议、旧逻辑——他们的力量越庞大,结构就越僵化。我们不需要正面摧毁,只需要轻轻推一下,让他们自己崩塌。”


他转向陈浩:“把‘Sig_01’的认证逻辑反向编译,生成一批伪造签名。张峰,阵列设计完成后,优先部署在B-12区东南段,覆盖预测路径。”


“如果他们真的过载……”张峰问。


“我们就知道‘中枢-Ω’在哪了。”秦烈说,“然后,再决定怎么敲碎它。”


数小时后,第一组诱捕节点在废弃管网高点完成架设。外壳伪装成锈蚀的通风管,内部却嵌着由融合系统生成的微型接收阵列。陈浩启动脚本,十道伪造信号同步发出,模拟“Node_03”至“Node_12”的在线认证请求。


主控屏上,追踪模块立即捕捉到一次异常回传。敌方中继站试图验证这些新节点身份,执行了完整的六边形密钥校验流程。数据流中,清晰显示出一次加密降级行为——为兼容旧设备,系统自动切换至低安全模式。


“他们在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陈浩盯着日志,“每一次验证,都在暴露更多底层参数。”


张峰调出阵列反馈图:“已经有三个中继站响应了重复请求。如果继续加压,他们的主控端口迟早会浮出水面。”


李薇则注视着林雪的监测数据。她的脑波平稳,未出现异常共振。但就在第十七次伪造请求发出后,她的嘴唇忽然轻微开合,吐出两个字:


“……01要醒了。”


声音低哑,语调陌生,不似她平日说话方式。


秦烈立刻暂停所有信号发射。监测环数据显示,她的呼吸频率下降0.4次/分钟,右手缓缓抬起,指尖在空中划动——这一次,六边形尚未完成,她的动作便戛然而止。


她睁开眼,眼神恢复清明。


“我又……做了什么?”她问。


没人回答。陈浩正盯着终端,将刚刚截取的语音片段与“Sig_01”日志进行时间对齐。结果显示,那句低语出现的瞬间,敌方信号刷新周期缩短了0.2秒,仿佛某种预启动机制被触发。


秦烈调出拓扑图,将最新捕获的参数叠加进去。所有路径依旧指向“中枢-Ω”,但这一次,系统自动生成了一条预测红线——预计72小时后,主控端将执行一次全链路唤醒协议。


他站在战术板前,手指划过“中枢-Ω”的坐标圈。


“他们不是在隐藏。”他低声说,“他们是在准备。”


张峰走过来,递上一份新图纸:“信号诱捕阵列第二阶段准备就绪。只要再加压一次,就能逼出主控端口的真实IP。”


秦烈点头,目光未移。


“再发一组请求。”他说,“用‘Node_01’的签名。”


陈浩敲下回车。


终端屏幕亮起,伪造认证包开始上传。


林雪闭上眼,监测环泛起微光。


她的指尖再次抬起,在空中缓缓划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