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在防爆层外滞留,指挥厅的环形灯带已切换为低能耗模式,光线由冷白转为微黄。主控屏上的信号曲线仍在跳动,但频率明显衰减,伪造的“Node_03”至“Node_12”请求已停止发送。林雪的指尖悬在半空,六边形未完成,动作戛然而止。她睁开眼,呼吸平稳,额角却渗出细密汗珠,监测环边缘闪过一瞬极淡的蓝光,随即归于沉寂。
秦烈没有立刻下令重启系统。他站在测试舱外,目光从林雪脸上移开,转向侧屏上冻结的画面——那句“01要醒了”被定格在语音波形图的峰值处,时间戳精确标注:00:03:17。
陈浩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有敲下任何指令。他盯着回传日志,敌方中继站在最后一次响应后,信号刷新周期缩短了0.2秒,仿佛某种预启动机制被轻微扰动。张峰蹲在工程台前,正用探针检测诱捕阵列的远程销毁模块,金属外壳的接缝处泛着新焊的银光。
“她不是在接收指令。”秦烈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沉默,“她在映射。”
李薇迅速调出脑波数据流,将“01要醒了”发生时的额叶激活模式与此前的校验响应并列对比。两组波形结构高度相似,但关键差异在于:真正的指令接收会引发边缘系统的同步震荡,而这一次,仅额叶皮层独立激活,其余区域保持静默。
“被动映射。”她低声确认,“她的神经系统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外部信号的轮廓,但没有打开通路。”
“说明接口还在可控范围内。”秦烈走到战术板前,拿起笔,在“中枢-Ω”外围画出第二圈虚线,“他们依赖旧协议,每一次校验都必须走完六边形密钥流程。这意味着,他们的系统无法跳过验证,也无法压缩响应时间——哪怕只是0.2秒的波动,也会暴露底层负载变化。”
张峰站起身,抹了把脸:“可我们拿林雪当镜子,风险太大。万一哪次映射变成了写入,她就成了他们的活体中继。”
“所以我们不让她被动反射。”秦烈将笔尖落在林雪的名字上,“我们让她主动模拟——由我们控制信号源,她只负责响应。”
陈浩猛地抬头:“你是说……我们自己生成校验请求?”
“对。”秦烈点头,“用融合系统生成一组兼容‘深蓝-Σ’协议但携带微小误差的伪造签名,在隔离环境中测试她的神经反馈稳定性。如果生物防火墙能拦截异常波动,我们就能把她变成可控的信号中继节点。”
李薇皱眉:“可误差多大会触发反向写入?她的神经系统已经存在纳米沉积带,就像一张被反复刻录的光盘,再深一层,可能就无法修复。”
“那就用双轨验证。”秦烈调出空间终端界面,启动“科技芯片融合系统”,将“Sig_01”认证逻辑拖入分析队列,“系统生成伪造签名的同时,同步模拟林雪的神经响应模型。只有两者匹配度超过92%,才允许真实测试。”
张峰盯着屏幕上的拓扑图,忽然道:“如果他们发现信号源不一致呢?旧协议虽然老旧,但身份绑定机制极严,伪造签名很容易被识别为异常节点。”
“所以节奏必须像真人。”陈浩快速敲击键盘,调出感染者历史数据流,“真实感染者响应校验的时间存在随机延迟,平均在0.6到1.4秒之间波动。我们可以让伪造节点的响应节奏模仿这种不规则性,避免被AI行为分析识别。”
秦烈点头:“脚本由你负责。张峰,诱捕阵列的物理隐蔽性也要升级。一旦被发现,必须能远程销毁,不留任何可追溯的硬件痕迹。”
张峰从工具箱取出一块微型电路板,边缘布满蚀刻的自毁纹路:“我已经在每个节点内置了纳米熔断层,接收到特定频率脉冲,三秒内彻底碳化。外壳也改用废弃通风管的同款锈蚀涂层,肉眼无法分辨。”
李薇仍在查看林雪的监测数据。她忽然停住,目光锁定在右手小指的肌电记录上——在无任何信号刺激的情况下,那根手指曾有0.3秒的轻微抽动,幅度极小,几乎被系统归类为噪声。
她调出时间轴,与“Sig_01”的刷新周期对齐。
完全同步。
她没说话,只是将数据截图保存,标记为“隐性绑定_01”,然后悄悄将监测环的采样频率提升至毫秒级。
“计划分三阶段。”秦烈在战术板上写下框架,“第一阶段,信号诱捕——用十组伪造节点持续施压,迫使敌方中继站频繁执行校验;第二阶段,神经中继——林雪在安全阈值内模拟响应,我们通过她的生物反馈反向推演主控系统的负载极限;第三阶段,主控暴露——当系统被迫提升响应优先级时,真实IP将浮出水面。”
“可‘01要醒了’这句话……”陈浩迟疑道,“它不像普通的校验请求。更像是一种唤醒前的提示。”
“说明他们正在准备全链路协议。”秦烈目光沉静,“旧体系越庞大,启动成本越高。他们不会轻易触发。但我们可以通过持续加压,逼他们提前进入预备状态——只要‘中枢-Ω’开始调度资源,它的网络特征就会泄露。”
张峰盯着图纸:“如果我们在他们启动前,再加一组高强度请求呢?用‘Node_01’的签名,直接模拟核心节点上线。”
“太危险。”李薇立即反对,“林雪还在链路上。一旦他们误判她是真实‘01’,可能会启动强制同步程序,直接覆盖她的意识。”
“所以我们不用真实‘01’签名。”秦烈调出融合系统界面,一组新的数据包正在生成,“系统会基于旧协议,重构一个‘伪01’签名——结构相似,但关键加密位偏移0.7%,足以通过初步验证,却无法完成最终绑定。”
陈浩眼睛一亮:“就像一把能插进锁孔但转不动的钥匙。”
“正是。”秦烈点头,“它会引发系统短暂混乱,迫使主控端口介入处理。而这个过程,会暴露更多底层参数。”
李薇看着林雪,欲言又止。她最终走到医疗终端前,启动三道生物防火墙的预载程序:第一层监控额叶电流突增,第二层检测边缘系统同步激活,第三层则绑定秦烈的权限密钥——一旦前两层被突破,她将立即切断所有模拟信号。
“我可以。”林雪忽然开口,声音清晰,“我不需要被保护在安全区。如果我的身体能成为反击的支点,那就用它。”
秦烈看着她,没说话。片刻后,他走到空间终端前,启动融合系统对“伪01”签名的最终生成。
进度条推进至91%时,界面弹出提示:【检测到协议异常——伪造签名与现存Node_07存在0.7%结构偏移,符合“降级兼容”触发条件】。
“他们会在低安全模式下接受这个签名。”陈浩快速推演,“但系统会标记为‘可疑节点’,可能触发额外验证流程。”
“那就再加一组干扰。”秦烈调出B-12区的地底管网图,“在东南段部署第二批诱捕节点,同时发送‘Node_05’和‘Node_08’的弱信号,制造多点异常假象,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张峰立即开始绘制新阵列蓝图:“外壳用废弃排水阀改装,内部嵌入可折叠天线,部署时间两小时内完成。”
李薇则将林雪的神经图谱导入模拟系统,开始测试“伪01”信号在不同强度下的生物反馈。第一次测试,信号强度设定为认证请求的20%,林雪仅出现轻微眩晕;第二次提升至35%,她的右手开始无意识抽动,但未完成六边形手势;第三次,40%强度下,她的嘴唇微启,似乎要说话,却被生物防火墙及时拦截。
“安全阈值在38%左右。”李薇记录数据,“超过这个强度,潜意识可能被部分激活。”
“那就控制在35%。”秦烈说,“足够引发系统响应,又不至于失控。”
陈浩编写完自动化脚本,将十组伪造节点的请求节奏设为随机波动,模仿真实感染者的行为特征。他额外加入一个隐藏逻辑:每当“伪01”信号发出,其余节点的请求频率自动提升12%,制造“核心节点上线带动链路活跃”的假象。
“他们在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他盯着屏幕,“每一次验证,都在暴露更多底层参数。”
张峰调试完远程销毁模块,将第一批诱捕装置装入运输箱。李薇确认生物防火墙运行正常,林雪的监测数据稳定。秦烈站在战术板前,将三阶段计划用红线连接:信号诱捕 → 神经中继 → 主控暴露。
“他们的力量建立在旧体系上。”他声音低沉,“旧设备、旧协议、旧逻辑——结构越庞大,越怕震荡。我们不需要正面摧毁,只需要制造足够的混乱,让他们自己暴露。”
他转向陈浩:“准备发送第一组‘伪01’请求。”
陈浩的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方。
林雪闭上眼,监测环泛起微光。
她的右手小指,忽然再次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