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红烧牛肉面的廉价咸香还残留在舌根,混合着喉咙里被开水烫过的灼痛感,形成一种古怪的、属于社畜的味觉记忆。猪脚饭的外卖盒搁在脚边,油渍渗透纸袋,在昏暗的灯光下晕开一小片深色的、了无生气的印记。卜杏嵂蜷在吱呀作响的电脑椅里,像一只被车轮碾过又勉强粘起来的破旧玩偶。
烫伤的手臂和脖颈在药膏下持续散发着恼人的、一跳一跳的热度,比玩家频道的刷屏更顽固地提醒着她刚刚经历的、新鲜出炉的社死。她不想开电脑,不想看D站,不想面对任何与“灵境互动”、“无效清除”、“卜师傅”有关的信息流。
手指机械地划开手机屏幕,幽光照亮她没什么表情的脸。漫无目的地,她点开了那个以“精致生活”和“人间观察”著称的红色图标——小红书。
开屏推送是各种滤镜厚重到失真的Brunch、ins风房间改造、健身打卡和旅行vlog。每一个像素都在尖叫着“看看别人活得多么正确且美好”。卜杏嵂麻木地向下滑动,这些光鲜亮丽的影像像水一样从她意识的表面流过,留不下任何痕迹,只衬托出她此刻的狼狈和公寓的冰冷。
直到,一条画风突变的笔记撞入视线。
没有精美图片,只有一段文字描述,配着一个阴郁的黑色问号图片:
“你是一个独居男性,你发现隔壁独居女生每天鬼鬼祟祟的进进出出,到了门口会墨迹半天,房间常年不见光,门口隔三差五会刷新一双不同的男士鞋,还随时会有男性点的外卖但从来没见男的来拿过,晚上电视声会莫名开大。你会认为她是?”
下面跟着四个选项: A 繁衍行为艺术工作者 B 拥有极强反侦察意识的杀人犯 C 精神疾病极度内向或抑郁症 D 正常人
卜杏嵂滑动的手指停住了。这段文字像一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刺破了她麻木的外壳。隔壁…独居女生…鬼鬼祟祟…门口墨迹…不见光…不同的男士鞋…男性的外卖…电视声开大…
每一个关键词,都像一面扭曲的镜子,映照出她自己的生活碎片。
她自己,不就是那个“独居女生”吗?每天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像做贼一样溜进公司,又在社死中“鬼鬼祟祟”地溜回家?到了家门口,不也经常因为找不到钥匙或者单纯不想进去面对一室冷清而“墨迹半天”?她的房间,窗帘常拉着,不是因为不见光,而是因为没力气拉开,或者说,外面的光也照不亮什么。
“不同的男士鞋”?她门口鞋柜里,只有一双通勤用的、磨坏了后跟的黑色矮跟鞋,和一双下雨天穿的、鞋底快脱胶的旧雨鞋。但玩家眼里呢?他们看到的是不断“刷新”的、“不同”的社死名场面:波霸键盘舔、海底捞同框、救护车梦话、圣水柠檬茶、赤石NFT…每一件都像一双风格迥异、但同样令人尴尬的“男士鞋”,摆在她人生的门口。
“男性的外卖”?今天之前,她点的外卖倒是自己吃了。但玩家眼里,她的一切行为都被赋予了诡异的解读:“圣女圣水”、“骨灰拌饭”、“和牛吃草”…甚至她自己刚点的猪脚饭,说不定在某个平行时空的论坛里,也会被描述成“卜师傅直播失败后疑似点人脚饭泄愤”。
“电视声开大”?她晚上回家,经常开着游戏直播或者无聊综艺当背景音,不是为了听,只是为了驱赶过分的寂静,证明这个水泥盒子里还有一点声响,证明自己还“存在”。声音开大?也许只是怕寂静吞噬自己的声音。
那么,她是哪个选项?
A?繁衍行为艺术工作者?她倒是在不断“繁衍”社死行为艺术。 B?拥有极强反侦察意识的杀人犯?她确实每天都在“杀死”过去的自己(的职业尊严),并且努力(但失败)地“反侦察”玩家的玩梗。 C?精神疾病极度内向或抑郁症?她觉得自己离这个选项可能不太远。after today。 D?正常人?这个选项像个冷笑话。在玩家眼里,在赵姐眼里,甚至在江临眼里,她跟“正常”这个词,还有半毛钱关系吗?
她盯着屏幕,四个选项像四把冰冷的钥匙,悬在她意识深处的锁孔前。哪一种解读,更能定义门口堆满“男士鞋”(社死)、点着“男性外卖”(被解读)、开着大声电视(抵御虚无)的…她自己?
胃里的泡面和猪脚饭开始沉沉地下坠。烫伤处的刺痛变得鲜明。窗外,一辆车驶过,车灯的光斑短暂地扫过天花板,像探照灯掠过囚室。
一个冰冷、平静,毫无波澜的声音,突然在她身后的阴影里响起,吓了她几乎跳起来——是幻听?还是她过度疲惫的大脑产生的错觉?
“逻辑错误。”
那声音说,带着一种熟悉的、代码注释般的精准和漠然。
“选项缺乏关键变量:用户‘卜杏嵂’的存在本身,即是最大的异常数据。其行为模式无法用常规人类社会学或犯罪心理学模型分类。门口‘男士鞋’为社死事件投影,‘男性外卖’为玩家群体认知扭曲,电视噪音为抵御存在感稀释的无效屏障。结论:D选项(正常人)建议:将其归类为持续生成‘无效存在’熵增的特殊现象,观察即可,无需理解。”
卜杏嵂猛地回头。
身后只有昏暗的、堆着杂物的房间角落,以及窗帘缝隙外城市冷漠的光。没有任何人。
是江临?他怎么可能在这里?是工作把她逼出了幻听?还是那个男人的毒舌已经像病毒一样感染了她的脑回路?
她转回头,心脏砰砰直跳,手指颤抖着点开了那条笔记的评论区。
热评第一: “我选E:灵境互动文案策划,代号‘圣女卜’,擅长生产阴间内容与社死行为艺术,目前正遭受玩家‘牢大’群体观测与解构。”
点赞数破万。
卜杏嵂看着那个“E”选项,看着那个精准得可怕的评论,又低头看看脚边油渍斑斑的猪脚饭外卖袋,感觉自己和那个“隔壁独居女生”彻底重合了。她们都被观察,被解读,被贴上各种光怪陆离的标签,唯独不被当作一个…简单的、可能只是有点倒霉、有点孤独、努力想活下去的…
D?正常人?
她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算了。
她放下手机,拿起那盒已经凉透的、油腻的猪脚饭,机械地打开,扒拉了一口。冰冷的饭粒和凝固的油脂粘在喉咙里,难以下咽。
电视还开着,播放着无聊的夜间购物广告,主持人亢奋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响亮和虚假。
她只是一个,在生活这个“数据深渊”里,不断生成“无效存在”熵增,并且被持续观测着的特殊现象罢了。
理解? 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