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多维谐波共振仪的攻坚
书名:究极进化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9229字 发布时间:2025-08-20

第342章:多维谐波共振仪的攻坚之战

 

“先锋号”星舰的科研舱内,三十六个全息实验台呈环形排布,淡蓝色的虚拟光纹在台面上流动,将“多维谐波共振仪”的核心图纸拆解成上万个零部件模型。林深戴着神经交互手套,指尖悬在半空,正逐一对接量子纠缠模块与超弦感应线圈的接口——两者的误差必须控制在0.0001纳米内,否则会直接导致谐波频率偏移,错过八维空间的信号。舱壁上的倒计时器显示“距离维度间隙探测窗口开启还有72小时”,红色的数字像一道无形的压力,压在每个科研人员的心头。

 

实验台旁,硅基文明的晶核正用晶体表面投射的激光,扫描量子纠缠模块的内部结构,淡蓝色的光纹在模块表面游走,每0.1秒生成一份结构分析报告。“林深,量子纠缠发生器的相位稳定度又掉了!”陈砚教授的声音从左侧实验台传来,她面前的屏幕上,代表相位的绿色曲线正以每秒0.03弧度的速度下降,原本平滑的线条此刻像被狂风扰乱的湖面,“刚才注入星核之辉能量时,线圈的超导温度突然波动了0.02K,导致纠缠粒子对出现了3%的损耗——再这样下去,共振仪连七维空间的基础信号都抓不住,更别提八维了。”

 

林深立刻转身,快步走到陈砚的实验台旁。他抬手调出超导线圈的实时数据,全息屏幕上瞬间展开线圈的三维剖面图,红色的热成像点在能量传导管道的接口处闪烁——那里的星核晶体涂层出现了纳米级的剥落,剥落区域像一道细微的伤口,导致能量传输时产生了微弱的涡流,进而引发温度波动。“是涂层损耗问题。”林深的目光紧锁着屏幕上的接口模型,指尖在虚拟屏上轻点,放大剥落区域的细节,“之前用的星核晶体碎片纯度只有99.99%,在-270℃的超低温环境下,晶格结构容易出现断裂,尤其是能量传输频繁的接口处。晶核,硅基文明的‘晶体重构技术’能修复这个问题吗?”

 

晶核的晶体躯体立刻飘到实验台上方,表面投射出超导线圈的三维模型,淡蓝色的光纹沿着涂层剥落处流动,勾勒出受损区域的精确轮廓:“可以尝试用‘晶丝编织法’——将星核晶体研磨成直径0.01纳米的晶丝,这种晶丝的晶格排列比普通涂层更紧密,再用硅基文明的分子级编织机,在接口处重新编织一层晶格结构。”它停顿了一下,调出晶丝的性能参数,“这种晶丝的稳定性是普通涂层的五倍,能在-272℃的超低温下保持晶格完整,还能提升12%的能量传导效率,刚好能弥补之前的损耗。”

 

“需要多久?”林深追问,目光扫过倒计时器——71小时58分,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逼近探测窗口的 deadline。

 

“两小时内完成晶丝制备,三小时完成编织修复,总共五小时。”晶核的回答干脆利落,晶体表面的光纹闪烁频率加快,显露出一丝急切,“但有个问题——晶丝编织时需要10万大气压的高压环境,才能让晶丝与原有涂层完全融合,避免出现新的缝隙。我们需要泽塔星的深海压力机配合。”

 

“我来协调!”卡伦立刻调出通讯器,联系泽塔星的支援团队,她头顶的发光触须因专注而紧绷,淡蓝色的光芒随着呼吸节奏微微闪烁,“泽塔星的移动压力舱就在‘先锋号’的货舱里,是我们为探测维度间隙特意准备的,能模拟10万大气压的深海环境。我们可以现在就把超导线圈运过去,同步进行晶丝制备和压力舱调试,这样至少能节省一小时。”

 

林深点头,立刻安排机械族的工程师协助拆卸超导线圈。铁砧带着两名机械族船员赶来,他们的机械手臂泛着暗灰色的钛合金光泽,指尖的传感器精准地握住线圈两端的固定架,红色的光学镜片扫描着拆卸路径,避免碰到周围脆弱的量子元件:“放心,我们的机械臂采用了‘微力反馈系统’,误差小于0.001毫米,不会损坏线圈的任何部件。”话音刚落,机械臂已平稳地托起超导线圈,朝着货舱的方向移动。

 

就在超导线圈被运往货舱时,右侧实验台突然传来莉娅的惊呼:“林深!超弦感应线圈的‘维度滤波模块’出问题了!”

 

林深快步跑过去,只见莉娅面前的屏幕上,代表八维基础振动的淡紫色曲线被无数杂乱的干扰信号覆盖,像一张被墨水污染的白纸,原本清晰的周期脉冲完全消失在噪音中。“刚才我用星灵能模拟八维振动信号,想测试滤波模块的识别能力,结果它突然无法锁定目标频率,反而把干扰信号放大了三倍。”莉娅的光翼因焦虑而微微颤抖,淡紫色的光粒从翼尖脱落,落在实验台上形成短暂的星纹,“如果探测时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完全淹没在维度间隙的背景噪音里——那里的空间波动、星核辐射、甚至‘先锋号’自身的引擎振动,都会成为干扰源,根本找不到八维信号的痕迹。”

 

林深戴上神经交互眼镜,直接接入滤波模块的控制系统。他的视野瞬间切换为模块的内部程序界面,无数行代码在眼前流动,像一条奔腾的数字河流。很快,他发现了问题的核心——模块的“频率阈值算法”存在严重缺陷。“之前的算法是基于七维空间的波动规律设计的,默认频率范围是1.4-1.5×10¹²赫兹,且阈值固定不变。”林深快速调出算法的核心参数,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击,调出八维振动的实测数据,“但根据光翼星灵的感知记录,八维振动的频率范围比预期更宽,达到1.3-1.6×10¹²赫兹,还存在0.0005×10¹²赫兹的频率漂移,导致算法无法精准锁定目标信号,反而将相近频率的干扰信号误判为‘目标信号’。”

 

“那我们该怎么办?”莉娅急切地问,光翼的颤动频率越来越快。

 

“重新编写算法,加入‘动态阈值调整’功能。”林深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速敲击,代码像流水般不断生成,“让滤波模块能实时监测八维振动的频率漂移,每0.1秒更新一次阈值范围,确保始终覆盖目标频率。同时,我们可以引入光翼星灵的感知数据作为‘校准锚点’——星灵能对八维振动的共鸣是独一无二的,用这个信号过滤掉非八维的干扰,就能大幅提升识别精度。”

 

“我来提供星灵能的校准参数!”莉娅立刻展开光翼,淡紫色的星灵能顺着神经接口流入滤波模块的数据库,屏幕上瞬间弹出一组复杂的频率图谱,“光翼星灵能感知到八维振动的‘独特频率指纹’——这种振动里包含着6秒周期的‘脉冲信号’,就像人类的心跳一样规律,而且每个脉冲的能量都会比前一个高0.002×10⁶焦耳,呈阶梯式增长。我们可以把这个‘脉冲+阶梯’的特征作为算法的‘校准基准’,只要检测到符合这个特征的信号,就优先保留,再过滤掉其他干扰。”

 

陈砚教授也凑过来,看着屏幕上的算法代码,眼中闪过一丝灵感:“我可以加入‘能量特征识别’模块!八维振动的能量波动有严格的规律,而干扰信号的能量是随机的——比如星核辐射的能量波动是‘锯齿状’,引擎振动是‘正弦波’,我们可以给不同干扰源建立‘特征库’,让算法在过滤时能精准排除这些信号。把‘周期脉冲’‘阶梯能量’和‘干扰特征库’三个功能结合起来,滤波模块的识别准确率能提升到99.9%。”

 

三人立刻分工协作:林深负责编写动态阈值调整的核心代码,确保算法能实时追踪频率漂移;莉娅提供星灵能的校准参数,建立八维振动的“特征模板”;陈砚教授开发能量特征识别模块,构建干扰源的“排除库”。科研舱内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星灵能的微弱共鸣声,每个人的目光都紧锁着屏幕,仿佛要将所有精力都注入到代码里——倒计时器上的数字,还在一分一秒地减少。

 

五小时后,货舱传来消息:超导线圈的修复工作顺利完成。当铁砧将修复后的线圈运回科研舱时,林深三人也刚好完成滤波模块的算法升级。晶核立刻对超导线圈进行性能测试——它的晶体表面投射出一道金色的能量束,注入线圈内部,屏幕上的能量传导曲线瞬间变得平滑,效率提升13%,相位稳定度保持在0.001弧度以内,完全符合预期。莉娅则再次用星灵能模拟八维振动信号,测试滤波模块的效果——屏幕上的淡紫色曲线清晰地从干扰信号中分离出来,像一条挣脱淤泥的溪流,稳定地跳动着,6秒周期的脉冲信号和阶梯式能量波动完美呈现,没有一丝干扰。

 

“太好了!”卡伦忍不住欢呼,她刚从货舱赶回来,脸上还沾着淡淡的压力舱冷却液,淡蓝色的痕迹像一道浅浅的水印,“泽塔星的压力舱还能再帮上忙吗?比如其他模块的加固——能量核心的晶体互联节点,要不要也用高压环境做一次稳定性测试?”

 

林深刚想回答,科研舱的警报突然响起——刺耳的“滴滴”声回荡在舱内,红色的警示灯疯狂闪烁,广播里传来主控台的紧急通知:“科研舱请注意!‘多维谐波共振仪’的能量核心出现异常!能量输出波动幅度超过15%,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请立刻前往检查!”

 

所有人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能量核心是共振仪的“心脏”,由数十块星核晶体碎片通过“量子互联”拼接而成,负责为整个设备提供稳定的星核之辉能量。一旦能量核心失效,整个探测计划都会彻底失败。林深立刻带领团队冲向能量舱——那里位于“先锋号”的中部,被三层钛晶合金防护罩保护着。当防护罩缓缓打开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能量核心表面的金色纹路正不规则地闪烁,原本均匀流动的能量流变得紊乱,像一条失控的河流,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能量“逆流”,核心边缘的三块晶体碎片已经出现了细微的裂纹。

 

“能量核心的‘晶体互联节点’松动了!”陈砚教授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她快步走到核心前,指着表面的裂纹,“之前组装时,这些星核晶体碎片是通过‘量子纠缠’建立互联节点,形成完整的能量回路。刚才超导线圈的能量波动传导到核心,导致其中三个关键节点的量子纠缠状态断裂,能量无法顺畅流动,才会出现波动和逆流。”

 

林深靠近能量核心,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松动的节点。他发现这三个节点位于核心的“能量分流区”,负责将星核晶体的能量均匀分配到共振仪的量子模块、超弦线圈、滤波模块等关键部件。如果不及时修复,节点的断裂范围会继续扩大,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能量核心崩塌——星核晶体碎片会因能量失衡而剧烈碰撞,引发爆炸。

 

“必须重新建立量子互联,但普通的量子连接技术不够稳定。”林深的目光扫过能量核心,脑海中快速闪过各种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用‘星核之辉本源能量’作为‘连接介质’——这种能量是星核晶体的核心能量,能与星核晶体产生最强的共鸣,让互联节点的量子纠缠状态保持永久稳定,不会再被能量波动干扰。”

 

“可星核之辉的本源能量只有星核晶体的核心部分才能提取,我们带的星核晶体碎片里,只有一块达到了‘本源级’纯度。”卡伦的声音带着担忧,她调出星核晶体的库存清单,屏幕上显示着一块直径10厘米的金色晶体,“而且提取本源能量需要特殊的‘星核萃取仪’,我们的萃取仪还在调试中,至少需要八小时才能投入使用——现在倒计时只剩67小时,根本来不及。”

 

“不用等萃取仪!”莉娅突然开口,她的光翼散发出柔和的紫色光芒,比之前更加明亮,“光翼星灵的体质特殊,能直接与星核晶体的本源能量产生共鸣——我可以尝试用星灵能‘引导’本源能量,从那块本源级晶体中引出能量流,直接修复互联节点的量子纠缠状态。”她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严肃,“但这有风险——引导本源能量需要极大的精神力,稍有分心就会导致能量失控,不仅修复失败,还可能反噬我和能量核心。而且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用星灵能引导能量,另一个人用量子工具精准对接节点,同步完成量子纠缠的重建。”

 

“我来配合你!”林深立刻拿起量子对接工具——这是一把由硅基文明制造的微型工具,探针直径只有0.001纳米,能在分子级精度下建立量子连接。他走到莉娅身边,目光坚定:“你负责引导能量,我负责对接节点,我们同步行动。如果出现能量失控,我会立刻切断连接,优先保证你的安全。”

 

莉娅点头,她走到能量核心前,闭上双眼,淡紫色的星灵能像一条柔软的丝带,缓缓缠绕住能量核心。她的光翼剧烈颤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引导本源能量比她想象中更艰难,那股能量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巨兽,在星核晶体中翻滚,需要用全部精神力才能驯服。随着星灵能的注入,能量核心表面的金色纹路逐渐稳定下来,松动的节点处泛起淡淡的金光,像被唤醒的星火。

 

“第一个节点稳定了!”莉娅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林深,准备对接!”

 

林深立刻将量子对接工具的探针对准第一个松动的节点,工具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探针的位置和角度。他能感受到工具传来的微弱震动——那是本源能量与探针产生共鸣的信号。他屏住呼吸,按照莉娅的指引,缓慢调整探针的角度,直到节点处的金光完全稳定,不再闪烁。“量子纠缠重建完成!”林深低声说,屏幕上弹出“节点稳定”的绿色提示。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节点。当第三个节点的量子连接建立的瞬间,能量核心表面的金色纹路恢复了均匀的流动,像一条平静的河流,能量输出波动幅度瞬间降至0.5%以内,刺耳的警报声终于停止。

 

莉娅无力地靠在墙上,光翼的光芒明显黯淡下来,像燃尽的烛火,但她的脸上却带着欣慰的笑容:“成功了……本源能量已经稳定在节点里,形成了‘永久共鸣’,不会再出现松动了。”

 

林深扶着莉娅坐下,递给她一杯星核能量液——这是用星核晶体的边角料制作的,能快速补充精神力和体力。他看着能量核心稳定的金色纹路,又扫过倒计时器——66小时12分,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

 

接下来的两天里,团队对“多维谐波共振仪”的所有模块进行了三轮全面测试,确保每个部件都能在维度间隙的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晶核优化了空间弦探测器的“信号放大模块”,在探测器内部加装了“星核晶体放大器”,让探测器能捕捉到0.0001×10¹²赫兹的微弱信号,相当于在嘈杂的广场上听清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铁砧带领机械族船员加固了共振仪的外壳,用钛晶合金制作了一层“防干扰屏障”,这层屏障能吸收99%的外部磁场和辐射干扰,避免维度间隙的空间波动影响设备运行;卡伦则调试了共振仪的“应急备用系统”,在主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套独立的备用模块,确保即使主系统出现故障,备用系统也能在0.1秒内切换启动,不会中断探测。

 

探测窗口开启前一小时,“多维谐波共振仪”被正式安装在“先锋号”的舰首观测舱。这台凝聚了二十三个文明智慧的设备,此刻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巨兽——金色的能量核心镶嵌在透明的水晶基座中,散发着稳定的光芒;量子纠缠模块和超弦感应线圈有序运转,线圈表面的光纹像呼吸般起伏;维度滤波模块的屏幕上,八维振动的模拟曲线清晰而稳定,6秒周期的脉冲信号规律跳动。

 

林深站在观测舱内,看着伙伴们忙碌的身影——陈砚教授穿着白大褂,正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查能量核心的输出参数,笔尖在记录本上快速书写;晶核的晶体躯体悬浮在空间弦探测器旁,表面的激光不断扫描探测器的镜头,调试信号接收灵敏度;莉娅坐在感知座椅上,淡紫色的星灵能顺着导线接入共振仪,进行最后的共振校准,光翼的光芒已恢复明亮;铁砧和卡伦则在检查设备的固定装置,确保共振仪在星舰穿越维度间隙时不会晃动。舱壁上的倒计时器数字不断减少,从59分59秒,到59分58秒……

 

“所有模块准备就绪!能量核心输出稳定在1.5×10¹²赫兹,滤波模块校准完成,识别准确率99.9%,空间弦探测器灵敏度达到最高!”晶核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晶体表面泛起兴奋的蓝光,像一颗闪烁的蓝宝石。

 

“星灵能与八维振动的共鸣度达到99%,共振仪已与我的感知系统同步,能实时追踪八维信号的轨迹!”莉娅的光翼轻轻颤动,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如果探测到八维空间的投影,我会第一时间感知到。”

 

“‘先锋号’已抵达维度间隙入口,所有船员进入战斗岗位,钛晶合金护盾系统开启至最高等级,引擎输出功率调至80%,随时准备应对空间扭曲冲击!”铁砧的声音从主控台传来,带着机械族特有的沉稳,通讯频道里还能听到他敲击控制键的清脆声响。

林深走到观测舱的舷窗前,目光望向窗外——维度间隙像一片泛着黑色涟漪的“空间湖泊”,边缘处的星光被扭曲成细长的光带,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拉扯。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到共振仪的主控台前,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控制面板,上面还残留着之前调试时的余温。

“各单位汇报状态。”林深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能量舱正常,星核之辉储备充足,可支持共振仪连续运行72小时。”陈砚教授的声音传来,背景里是能量流动的细微嗡鸣。

“探测系统正常,空间弦探测器已锁定维度间隙中心区域,数据传输链路通畅。”晶核补充道。

“感知系统正常,星灵能共鸣稳定,随时可提供校准数据。”莉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林深抬头,看向倒计时器——00小时00分03秒。他的手指悬在“启动”按钮上方,按钮周围的光晕随着倒计时闪烁,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舱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指尖,连呼吸都变得轻微。

“3,2,1——”

“多维谐波共振仪,启动!”

指尖落下,按下启动键的瞬间,观测舱内仿佛有一道金色的闪电划破空气。能量核心爆发出耀眼的金光,金色的谐波从共振仪的发射口喷出,在舰首形成一道直径五十米的巨大能量场,场域内的空间泛起细微的涟漪,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金色的石子。超弦感应线圈开始高速旋转,发出低沉的嗡鸣,频率逐渐与八维基础振动同步,线圈表面的光纹从淡蓝转为耀眼的金紫渐变色。

维度滤波模块的屏幕上,原本模拟的淡紫色曲线瞬间被一条真实的信号曲线取代,曲线随着6秒周期规律跳动,阶梯式的能量波动清晰可见,没有一丝干扰信号的痕迹。“滤波模块正常!已成功过滤维度间隙背景噪音,锁定八维振动信号!”陈砚教授的声音带着兴奋,她的手指快速在屏幕上滑动,记录下第一组实时数据。

晶核的晶体躯体突然剧烈闪烁,表面投射出的探测器画面瞬间占据了整个观测舱的虚拟屏幕:“空间弦探测器已捕捉到维度间隙的背景信号!正在进行频率匹配……匹配成功!八维基础振动频率1.52×10¹²赫兹,周期6秒,能量波动幅度0.002×10⁶焦耳,与理论模型完全一致!”

莉娅猛地睁开双眼,淡紫色的光翼在身后展开到最大,光粒像流星雨般洒落:“星灵能感知到了!八维振动的信号就在维度间隙的深处,不是分散的碎片,而是连贯的‘网络’!它们像一束微弱却坚定的光,在黑暗中编织出复杂的轨迹——那是八维超立方体的棱边投影!”

林深快步走到舷窗前,心脏因激动而剧烈跳动。金色的能量场与维度间隙的黑色涟漪碰撞在一起,形成一道绚丽的光带,光带中,无数条极细的银色丝线开始显现——它们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沿着特定的轨迹延伸、交织,每一条丝线的分支角度都精确保持在144度,曲率稳定在1.8,正以6秒的周期缓慢跳动,像一张正在宇宙中缓慢编织的八维网络。

有几条银色丝线格外明亮,它们从维度间隙深处延伸出来,末端隐约连接着更庞大的结构阴影,仿佛是八维超立方体的“顶点”。随着共振仪的能量持续注入,更多的银色丝线被唤醒,光带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勾勒出一个不规则却充满规律的立体轮廓——那是人类第一次在七维空间中,亲眼目睹八维超立方体的局部投影。

“是八维空间的框架!”陈砚教授忍不住惊呼,眼眶微微发红,她快步走到舷窗前,手指隔着玻璃指向那些银色丝线,“你看,这些丝线的交汇点——每个节点都连接着八条棱边,这正是八维超立方体的顶点特征!七维空间的超立方体最多只有六条棱边交汇,这绝对是八维空间的证据!”

卡伦的发光触须因震撼而剧烈晃动,淡蓝色的光芒照亮了她的脸庞:“泽塔星研究空间波动千年,从未见过这样的轨迹……它们太规整了,像是被精心设计过的宇宙蓝图。”

铁砧的红色光学镜片死死锁定那些银色丝线,机械手臂快速记录着数据:“空间扭曲曲率稳定在1.8,与八维超立方体棱边的理论曲率完全吻合!能量波动的阶梯式特征,也和林深的理论推导一致——这不是干扰,不是巧合,是真实存在的八维空间投影!”

林深看着那些在光带中闪烁的银色丝线,指尖轻轻触碰舷窗,仿佛能透过冰冷的玻璃触碰到那来自更高维度的“痕迹”。他想起在第七观测塔的全息会议厅里,面对二十三个文明的质疑,他曾说“没有观测到不代表不存在”——现在,这句话终于有了最有力的证明。

“主控台,准备进入维度间隙!”林深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目标——八维空间投影信号源,保持能量场稳定,护盾系统随时应对空间扭曲!”

“收到!‘先锋号’开始进入维度间隙,引擎输出稳定,护盾承受压力在安全阈值内!”铁砧的回答铿锵有力,主控台传来引擎加速的低沉轰鸣,星舰缓缓驶入维度间隙的黑色涟漪中。

随着星舰深入,观测舱内的景象愈发震撼——维度间隙中的空间呈现出“分层”状态,不同层级的空间像叠加的玻璃,透过一层能看到另一层的星光。金色的能量场在舰首形成一道坚固的保护罩,将空间扭曲的冲击隔绝在外,而那些银色丝线则随着星舰的移动逐渐清晰,部分丝线的末端开始显现出更复杂的结构:细小的银色分支从主线上延伸出来,形成类似“晶格”的图案,仿佛是八维空间的“分子结构”。

莉娅闭上双眼,光翼的光芒与银色丝线产生共鸣,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空灵:“我能感知到这些丝线的‘意识’——它们不是死的结构,而是活的‘维度脉络’,连接着宇宙中的各个空间节点。如果能沿着这些脉络走下去,我们或许能找到八维空间的入口。”

晶核的探测器突然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屏幕上的银色丝线中,有一条格外明亮的主线突然出现频率跃迁:“林深!这条丝线的振动频率突然提升到1.6×10¹²赫兹,是之前的1.05倍!它的末端有强烈的能量反应,像是八维空间的‘出口’!”

林深立刻下令:“调整星舰航向,跟随这条高频丝线!共振仪保持能量输出,重点追踪这条丝线的轨迹!”

“收到!航向已调整,正在跟随高频丝线移动!”铁砧的声音传来,星舰的引擎发出一阵轻微的轰鸣,航向逐渐转向那条明亮的银色丝线。

观测舱内,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那条高频丝线在前方指引方向。它像一条通往未知的金色道路,在维度间隙的黑暗中延伸,偶尔会因空间扭曲而轻微晃动,却始终保持着连贯的轨迹。随着星舰不断靠近,丝线末端的能量反应越来越强烈,隐约能看到一个不规则的银色光斑——那光斑不断收缩、膨胀,像一颗正在呼吸的“空间心脏”。

“那是什么?”卡伦轻声问道,眼中满是震撼。

林深凝视着那个银色光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那可能是八维空间与七维空间的‘连接点’——八维超立方体的一个顶点投影,也是我们进入八维空间的关键入口。”

陈砚教授快速计算着光斑的能量参数:“能量密度达到1.8×10¹⁵焦耳/立方米,是星核之辉的十倍!空间扭曲程度极高,普通星舰靠近会被直接撕裂,但我们有钛晶合金护盾和能量场保护,应该能承受。”

莉娅的光翼突然剧烈颤动,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星灵能与光斑产生了强烈共鸣!那里的振动频率和八维空间的本源频率完全一致——这就是入口!我们找到八维空间的入口了!”

林深走到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不断靠近的银色光斑,又看了看身边的伙伴们——陈砚教授眼中闪烁着科研者的狂热,晶核的晶体表面泛着期待的蓝光,莉娅的光翼明亮如星,铁砧和卡伦则握紧了拳头,眼中满是坚定。

“准备靠近入口!”林深的声音带着振奋人心的力量,“共振仪持续放大八维信号,记录入口的空间参数;护盾系统保持最高等级,应对可能的能量冲击;所有成员做好空间跃迁准备——我们即将成为第一个触摸八维空间的文明!”

“收到!”所有人齐声回应,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决心。

“先锋号”的舰体缓缓靠近那个银色光斑,金色的能量场与光斑的银色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耀眼的光柱。观测舱内的银色丝线越来越密集,逐渐汇聚到光斑中心,仿佛所有的维度脉络都在这里交汇。林深站在舷窗前,看着光斑在眼前不断放大,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八维空间的真相,多元宇宙的本源奥秘,即将在他们眼前揭开神秘的面纱。

维度间隙的探索,终于迎来了最关键的时刻;而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即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跃。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究极进化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