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石缝寻踪与光储菌的秘密
天还没亮透,隧道里的光储菌刚从淡青转为浅紫,像一层薄纱裹着幽深的隧道,我就被脉护虫轻轻的“嗡嗡”声唤醒。它正用小软足扒拉着我的苔丝窝边缘,深绿色的甲壳上沾了点晨露,水珠顺着甲壳纹路往下滑,像串了串细碎的珍珠;翅膀上的绿纹亮得比往常早,一闪一闪的,活像个等不及要出门的孩子,连触角都在轻轻晃着,满是期待。
“这就起!”我揉着眼睛坐起来,苔丝窝的软绒蹭得脸颊发痒,这时候听见隧道口传来赤砂的声音——他正和黑石清点工具,石铲碰撞的“笃笃”声沉稳有力,混着苔居虫们早起的“唧唧”声,像一首轻快的晨曲,把隧道里的寂静搅得热闹起来。
走到水洼边,叶芽已经把东西收拾妥当了。她面前的青石板上,摆着两个绣着绿脉图案的苔丝包,一个鼓鼓囊囊的,装着浸过甜水的固沙菌孢子,袋口还系着根褐色苔丝绳;另一个塞得满满当当,除了驱虫苔丝种子,还放着个小巧的陶碗,碗边用苔丝缠了圈防滑的绳。见我过来,她拿起那个装着种子和陶碗的包递过来,指尖还沾着点孢子粉:“你跟老棕去石缝,记得把这个带上。里面有晒干的驱虫苔丝,石缝阴暗,可能藏着沙蝎卵,撒在入口处能防着点。还有,要是看到光储菌菌丝,就用陶碗装些回来——石缝里的菌丝看着壮实,咱们试试在隧道的岩壁上多培育几处,以后隧道里能更亮些。”
我刚接过包,就闻到里面传来淡淡的苔香,还带着点甜水的潮气。抬头时,正好看见老棕领着小绿、褐盾往这边走。老棕背上背着个更大的苔丝袋,袋口用粗苔丝绳扎得紧紧的,他笑着拍了拍袋子,里面传来“沙沙”的声响:“这里面装了干沙草垫和甜水囊,要是找到同伴,他们肯定又饿又渴,正好给他们补补力气。褐盾还带了石凿,石缝里的岩壁可能有点硬,说不定能凿开点土层,看看下面的水脉。”
褐盾站在老棕身边,手里攥着石凿,石凿的木柄被他磨得光滑,他背上的黄条纹在光储菌的微光下格外显眼,时不时往四周看——他眼神向来尖,上次在沙草地,就是他最先发现了掘地虫的洞,这次跟着来,显然是负责探查危险。小绿则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昨天没吃完的苔丝团,嫩绿色的甲壳上沾了点晨露,看起来精神了不少。
“老棕叔!小绿哥!”隧道口传来小砾的声音,他早就举着圆镜片在那里等了,见我们过来,立刻晃了晃手里的镜片。晨光透过镜片,在地上映出一道亮闪闪的光带,像撒了串碎银:“咱们快走吧!我昨晚梦到找到同伴了,他们还跟我一起用镜片晃沙蝎呢!我还梦到石缝里有好多光储菌,比隧道里的还亮!”
分好队后,赤砂带着叶芽、青纹往沙草地去——他们要去查看昨天撒下的固沙菌孢子,顺便给种子浇点甜水;我们则跟着老棕往东边的石缝走。刚出隧道,清晨的风就裹着沙粒吹过来,带着点远处沙草地的干枯草香,老棕从怀里掏出一根枯沙草杆,和上次去沙草地时一样,时不时用草杆戳戳地面。草杆要是稳稳立住,就说明下面是硬土层;要是一戳就倒,就得绕着走。他走得很稳,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熟悉的路线上,连松沙的边都不碰。
“再走半个时辰就能到石缝了。”老棕指着前方一个矮矮的沙丘,沙丘在晨光下泛着浅黄的光泽,“过了那道沙丘,就能看到石缝旁边的歪脖子沙丛——那丛沙草长得比别的地方高,枝干还歪向一边,像在跟人招手,很好认。之前我和小绿躲在石缝里时,常靠那丛沙草判断方向,就算刮沙风,也能找到回来的路。”
我们跟着老棕往前走,脚下的沙粒被踩得“沙沙”响。走了没几步,褐盾突然停下脚步,他皱着眉,指着左边的沙地:“老棕叔,你看这里的脚印!”
我们赶紧凑过去,只见沙地上留着一串浅浅的脚印,比小绿的脚印略大些,边缘还沾着点浅褐色的土渣——这是盾甲虫的脚印没错!老棕蹲下身,用指尖摸了摸脚印旁边的沙粒,沙粒还带着点潮气,没有被风吹散的痕迹,他眼里瞬间闪过一丝惊喜:“是成年盾甲虫的脚印!刚留下没多久,你看这脚印的深度,应该是带着同伴一起走的,说不定就是咱们要找的那些虫!”
脉护虫立刻从我的肩膀上飞了起来,顺着脚印的方向往前飞,小翅膀扇得又快又稳,时不时停下来,用软足碰一碰地上的沙粒,像是在确认路线。我们跟着脉护虫走,脚印偶尔会被风刮淡,但总能在前面不远处找到新的痕迹——有的地方还留着被踩过的沙草,草叶上的沙粒还没掉,显然走得急。
走了大概一刻钟,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丛沙草——正是老棕说的歪脖子沙丛!沙丛的枝干歪向一边,上面还挂着几根干枯的草叶,在风里轻轻晃着。沙丛后面,一道窄窄的石缝正藏在沙丘的阴影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就是这里!”老棕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拨开沙丛的枝叶,生怕碰掉上面的沙粒。石缝的入口立刻露了出来——入口只有半人高,宽度刚够一只甲虫侧身进去,石缝口还留着几根干枯的沙草,像是有人特意放在那里挡沙,草叶上还沾着点新鲜的沙粒,显然没多久前有人进出过。
老棕先弯腰钻了进去,他动作很轻,生怕碰掉岩壁上的东西。我们跟着鱼贯而入,刚进石缝,就觉得一阵凉意扑面而来——石缝里比外面暗些,却不黑,岩壁上长满了淡绿色的光储菌菌丝,像给灰色的岩壁裹了层薄纱,把石缝照得朦朦胧胧的。刚走两步,就闻到一股淡淡的真菌香气,和隧道里的味道很像,却更浓郁些,让人瞬间放松下来。
“你们看!”小绿突然指着岩壁下方,声音里满是惊喜。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那里摆着三个用沙草编的垫子,垫子编得很整齐,上面还铺着一层细沙,显然是有人特意整理过的;垫子旁边放着个空的石碗,碗底沾着点浅褐色的痕迹,凑近闻,还能闻到淡淡的甜水味。
老棕蹲在垫子旁,用指尖摸了摸垫子上的沙粒,又拿起石碗闻了闻,眼里的惊喜更浓了:“他们住了没多久,垫子还软着,没被沙粒压硬;碗底的甜水味还没散,应该是今天早上刚走的。看这痕迹,他们应该是看到咱们昨天在沙草地的绿光,往那边去了!”
褐盾拿着石凿,在石缝里慢慢转了一圈,他走得很轻,生怕碰坏岩壁上的菌丝。突然,他停在一块岩壁前,回头朝我们招手:“老棕叔,你们快来看!这里的光储菌菌丝长得比隧道里的还密!”
我们赶紧走过去,只见那块岩壁上的光储菌菌丝又粗又密,泛着明亮的绿光,比石缝其他地方的菌丝壮实不少,有的菌丝还缠在一起,像织成了一张小小的网。我想起叶芽的嘱咐,赶紧从包里拿出小陶碗,小心翼翼地用指尖刮下一点菌丝——菌丝软软的,沾在指尖凉凉的,还带着点潮气,放在碗里,很快就贴在了碗底,像是在适应新环境。
“这菌丝怎么长得这么好啊?”小砾举着镜片凑过来,镜片反射着菌丝的绿光,在石缝里映出一片光斑,把周围的岩壁都照得亮了些,“是不是石缝里有甜水脉?之前叶芽姐说,光储菌喜欢潮湿的地方。”
老棕笑着点头,他走到岩壁的另一边,用手掌轻轻敲了敲岩壁,岩壁传来“空空”的声响。他指着岩壁说:“这里面是空的,下面藏着个小水洼。之前我和小绿躲在这里时,就是靠这水洼过活的——水特别甜,还带着点矿物质,不仅能喝,还能滋养光储菌。你们仔细听,能听到水流声。”
我们立刻屏住呼吸,果然,一阵细微的“滴答”声从岩壁深处传出来,断断续续的,像是水滴落在石面上,又像是水脉在缓慢流动。老棕从包里掏出石凿,在岩壁上找了个凸起的地方,轻轻凿了个小坑——坑刚凿好,就有一滴清亮的甜水渗了出来,滴在石坑里,泛着淡淡的绿光,像一颗小小的绿宝石。
“这水真甜!”小绿忍不住凑过去,用指尖沾了点水,尝了尝,眼里满是惊喜,“和隧道里的甜水一样甜!要是能把这水脉引到沙草地,固沙菌肯定长得更快。”
“咱们先在这里留个记号吧!”我从包里拿出驱虫苔丝种子,走到石缝入口处,把种子撒在沙丛旁边的沙地上——种子是嫩绿色的,和周围的沙粒形成鲜明对比,只要同伴回来,一眼就能看到。又从包里掏出两个甜水囊,放在石碗旁边:“要是他们回来,看到种子和甜水囊,就知道咱们来过了。”
老棕点点头,从背上的袋子里又拿出几个干沙草垫,放在原来的垫子旁边,还用沙草在石缝口编了个小篮子,把剩下的干沙草放进去:“这样更明显,他们一看就知道是自己人留下的。咱们现在往沙草地那边走,他们走得慢,还得绕开沙沟,说不定能在路上遇上。”
刚走出石缝,脉护虫突然从我的肩膀上飞了起来,小翅膀直直地指向沙草地的方向,翅膀上的绿纹亮得格外明显,还发出一阵急促的“嗡嗡”声,像是在提醒我们有发现。小砾立刻举起镜片往那边看,镜片反射的光刚落在沙草地边缘,他就兴奋地喊:“是他们!我看到人影了!有好几个呢!”
我们顺着镜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沙草地边缘有几个小小的身影,正朝着石缝的方向走。走在最前面的那只甲虫,背上的甲壳是深褐色的,手里举着一根沙草杆,时不时用草杆戳戳地面,像是在探路;后面跟着三只甲虫,有两只看起来还很小,紧紧攥着前面甲虫的衣角,走得有些慢。
“是老灰!”老棕突然喊了出来,声音里满是激动,他往前跑了两步,又怕惊动对方,赶紧停下,“我认识他!之前在东边一起找过水,他背上的甲壳左边有块月牙形的疤,就是他!他身边肯定是之前和他走散的同伴!”
我们赶紧往那边走,脚步放得又轻又快。老灰他们也看到了我们,走在最前面的老灰停下脚步,举起沙草杆朝我们挥了挥,然后加快了脚步。等走近了,我才看清——老灰背上的甲壳果然有块月牙形的疤,他身边跟着三只盾甲虫,其中两只幼甲虫,一只背上是浅棕色,另一只带着点浅绿,看起来只有半大,手里紧紧攥着老灰的衣角,眼神里满是怯生生的好奇。
“老棕!真的是你!”老灰快步走过来,伸手拍了拍老棕的肩膀,他的甲壳上沾了不少沙粒,却顾不上拍,眼里满是惊喜,“我们昨天看到东边有绿光,还以为是沙蝎的磷火,不敢靠近。后来看到沙草地那边有动静,还撒了不少种子,想着说不定是自己人,就想着过来看看,没想到真遇到你们了!”
老棕拉着老灰的手,指了指石缝的方向,声音里满是急切:“快跟我们去石缝歇会儿!里面有甜水,还有干沙草垫,你们肯定走了一路,又饿又渴。我们找到新家园了,有宽敞的隧道,有满是甜水的水洼,还有好多同伴,等歇够了,就带你们回去!”
老灰和同伴们一听,眼睛都亮了。走在老灰身边的浅棕色幼甲虫,怯生生地拉了拉老灰的衣角,声音小小的:“灰叔,真的有甜水吗?我好久没喝到甜水了,之前喝的都是石缝里接的雨水,又浑又凉,喝了总肚子疼。”
“有!不仅有甜水,还有浸过甜水的苔丝团!”小砾跑过去,把自己的圆镜片递给那只幼甲虫,镜片在阳光下泛着光,“这个给你玩!月光照在上面会反光,可好看了!等回了隧道,我还带你去看光储菌,比石缝里的还亮,隧道里还有水洼,能玩水呢!”
那只幼甲虫接过镜片,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指尖轻轻碰了碰镜片表面,眼里满是好奇。老灰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对我们说:“这是小墨,旁边那个是小棕,都是之前和家人走散的,一直跟着我。还有这个,是老岩,他之前在东边挖过石缝,对地形也熟悉。”
我们围着老灰,听他讲这几个月的经历——自从和老棕走散后,他们就一直在东边的沙丘里打转,找不到稳定的水源,只能靠接雨水过活。雨水浑,还得用沙草滤好几遍才能喝,喝了还是容易肚子疼。更麻烦的是沙蝎,有一次他们在石缝里躲沙风,差点被一群沙蝎围攻,幸好老岩凿开了石缝后面的通道,才逃了出来。昨天看到绿光后,他们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老灰决定过来看看,没想到真的找到了我们。
“走,先去石缝歇会儿!”老棕拉着老灰往石缝走,小墨和小棕跟在后面,手里攥着镜片,时不时往周围看,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走到石缝门口,老灰看到我们留下的驱虫苔丝种子和甜水囊,忍不住叹了口气:“还是你们细心,知道给后来的同伴留东西。之前我们在别的石缝里,连块干沙草都找不到,只能睡在冷沙地上,晚上还得担心沙风把石缝吹塌。”
“以后再也不用怕了!”老棕把老灰领进石缝,指着岩壁上的光储菌菌丝,“你看这菌丝,长得多好!咱们的新家园里,隧道的岩壁上全是这样的光储菌,晚上不用点石灯都亮堂。还有水洼,水又甜又干净,想喝多少有多少。苔丝丛也长得好,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躲沙蝎了。”
老灰和同伴们在石缝里歇了半个时辰。老棕拿出甜水囊,给每个人倒了一碗甜水,又把干沙草饼分给大家。小墨和小棕捧着甜水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眼里满是满足——这是他们几个月来,第一次喝到这么清甜的水。老岩则走到岩壁旁,仔细看着光储菌菌丝,时不时用指尖碰一碰,眼里满是惊叹:“这菌丝长得真壮实,要是能在隧道里多培育些,以后晚上走夜路都不用怕黑了。”
休息的时候,小砾还教小墨和小棕用镜片反射光储菌的绿光,石缝里顿时满是晃动的光斑,小墨和小棕的笑声裹着“唧唧”声,把石缝里的冷清都驱散了。老灰和老棕坐在一旁,聊着东边的地形,老灰还说,在东边的大黑石附近,还有几只盾甲虫,之前和他们遇到过,只是后来因为沙风走散了,要是能找到他们,就能一起回隧道。
“咱们该回去了!”老棕看了看太阳的方向,阳光已经升到了半空,“再晚走,可能会遇到正午的沙风,到时候走起来更麻烦。赤砂他们应该也从沙草地回来了,正好一起吃晚饭。”
我们跟着老灰,往隧道的方向走。老灰走在中间,时不时停下来,给我们指东边沙丘的情况——哪里有沙蝎的老巢,哪里的沙层下有掘地虫的洞,哪里的沙丘容易塌方,要绕着走。他还特意指了指远处的大黑石:“就是那里,之前看到的同伴,应该就在大黑石附近躲着。那里有个深石缝,能挡沙风,还能接雨水,他们肯定在那里等着。”
走了大概一个时辰,远远就看到了隧道的影子。快到隧道口时,正好遇到从沙草地回来的赤砂一行人。赤砂肩上扛着石铲,铲刃上还沾着沙草地的湿土,青纹手里捧着个苔丝袋,里面装着刚采集的固沙菌样本,叶芽则走在最后,正低头检查袋里的驱虫苔丝种子,见我们带着老灰等人回来,三人立刻加快了脚步。
“老棕!你们真找到同伴了!”赤砂快步迎上来,目光扫过老灰和两个幼甲虫,伸手拍了拍老灰的肩膀,“我是赤砂,负责隧道的安全和开拓,你们能平安过来,真是太好了!叶芽刚还在说,要是今天能找到你们,就把石缝里的光储菌菌丝好好培育,以后隧道里的光就更亮了。”
叶芽也凑过来,目光落在我手里的陶碗上,看到里面的光储菌菌丝,眼睛瞬间亮了:“这菌丝长得真壮!比我想象中还密,难怪石缝里的光能传那么远。回去我就把它种在隧道的岩壁上,再浇点甜水,说不定过几天就能长出新的菌丝网。”
老灰看着赤砂和叶芽,又看了看远处的隧道,眼里满是安心:“之前在东边飘着,总怕找不到同伴,现在看到你们,心里总算踏实了。大黑石那边还有几只同伴,咱们明天能去接他们吗?我怕他们在石缝里待久了,甜水不够喝。”
“当然能!”赤砂立刻点头,转头对墨环说(墨环刚从隧道里出来,手里拿着探沙针),“明天咱们分两队,一队跟着老棕和老灰去大黑石,多带点甜水囊和干沙草饼;另一队去沙草地,看看固沙菌的菌丝长没长出来,顺便把石缝里的水脉标记一下,以后想办法引到沙草地。”
墨环应了声,拿着探沙针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路线图:“大黑石那边的沙层我之前探过,有两道松沙沟,得绕着走。明天我跟着去大黑石,用探沙针提前测沙层,省得陷进去。”
说话间,我们已经走到了隧道口。隧道里的光储菌泛着温暖的微光,从入口处就能看到水洼旁的热闹景象——苔居虫们早就围在那里,有的叼着苔丝团,有的趴在水洼边张望,看到我们带着新同伴回来,立刻“唧唧”叫着围了上来。
走在最前面的小墨和小棕,看到隧道里的景象,眼睛都看直了。小棕拉了拉老灰的衣角,小声说:“灰叔,这里好大啊!还有这么亮的光,比石缝里好看多了!”
“以后这就是咱们的家了!”小砾跑过去,拉着小墨和小棕的手,往水洼的方向带,“我带你们去看甜水洼!水洼里的水可甜了,还能看到光储菌的倒影,晚上的时候,水里会亮闪闪的,像装了星星!”
老灰和老岩跟在后面,看着隧道里的一切——青石板铺的地面,岩壁上密密麻麻的光储菌,水洼旁整齐的苔丝窝,还有仓库里堆得满满的干沙草和种子,眼里满是惊叹。老岩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岩壁上的光储菌,轻声说:“要是早知道有这么好的地方,咱们也不用在东边受那么多苦了。”
叶芽把老岩带到仓库旁,从里面拿出几个新鲜的真菌,递给他:“这是刚从隧道深处采的,用甜水泡过,你们先尝尝。我去把光储菌菌丝种在岩壁上,等会儿晚饭的时候,就能看到新的绿光了。”
老岩接过真菌,咬了一口,鲜美的味道瞬间在嘴里散开,他忍不住点了点头:“好吃!比我们在石缝里吃的干沙草饼香多了。”
晚饭的时候,隧道里格外热闹。水洼旁的石桌上,摆满了食物——浸过甜水的苔丝团、新鲜的真菌、金黄的沙草饼,还有用甜水泡的菌汤,香味飘满了整个隧道。老棕和老灰坐在一起,一边喝着菌汤,一边聊着东边的沙丘趣事;赤砂和墨环凑在苔丝地图旁,标注着大黑石的位置,还在旁边画了个水脉的符号,计划着明天怎么安全到达;小砾则带着小墨和小棕,在水洼边玩起了镜片,把月光反射在水面上,泛着一片银闪闪的光,引得苔居虫们围着他们转。
我坐在脉护虫旁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之前隧道里只有寥寥几只虫,晚上的时候,只能听到水洼的流淌声和光储菌的微光;现在,隧道里挤满了同伴,笑声、说话声、苔居虫的“唧唧”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歌,让人再也感觉不到孤单。
“对了,老灰,你们在石缝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光储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叶芽突然问,她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上面画着光储菌的图案,“我总觉得石缝里的光储菌,比隧道里的更有活力,说不定有什么生长的秘密。”
老灰想了想,放下手里的汤碗:“要说特别,就是石缝里的光储菌,好像能跟着甜水脉的流动发光——有时候水脉流得快,光就亮些;流得慢,光就暗些。还有,我们在石缝里待久了,身上的甲壳好像也变得更结实了,之前被沙蝎划到的伤口,没多久就愈合了。”
叶芽眼睛一亮,赶紧在本子上记下来:“说不定光储菌不仅能发光,还有滋养甲壳的作用!明天我跟你们去大黑石,顺便采集点石缝里的甜水样本,回来研究研究。要是能找出光储菌的生长秘密,咱们就能在更多地方培育它们,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有光和甜水。”
老棕点点头,喝了一口菌汤:“好啊!明天你跟着去,正好帮我们看看大黑石附近的光储菌。之前我在那里也见过光储菌,只是没石缝里的密,说不定那里也有甜水脉。”
晚饭后,大家各自休息。我跟着叶芽,去看她培育的光储菌菌丝——她把从石缝里带回来的菌丝,种在了隧道岩壁的向阳处,还在旁边凿了个小坑,灌了点甜水,让菌丝能更好地吸收水分。菌丝已经开始往岩壁里钻了,边缘泛着淡淡的绿光,像在努力生长。
脉护虫落在菌丝旁,小翅膀轻轻搭在岩壁上,像是在守护这新的生机。我摸了摸脉护虫的甲壳,它轻轻“嗡”了一声,用软足碰了碰我的手,又指了指东边的方向,像是在说“明天能找到更多同伴”。
回到苔丝窝时,小墨和小棕已经睡着了,他们的苔丝窝紧挨着小砾的,手里还攥着镜片,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老灰和老岩坐在水洼旁,小声聊着天,声音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躺在床上,听着隧道里的呼吸声、水洼的流淌声,还有远处苔居虫的轻响,我心里满是期待。明天,我们要去大黑石找剩下的同伴,要去探索光储菌的秘密,要让更多的绿脉在沙丘上蔓延。我知道,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总有一天,所有的同伴都会团聚,所有的沙丘都会被绿脉覆盖,每一条路都会通向温暖的家园——而这一天,已经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