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的手从舱壁上收回时,金属表面留下了一道极淡的划痕,像是被无形的电流灼过。她缓缓站起身,测试舱内的照明系统随着她的动作渐次调亮,冷白色的光扫过她的作战服肩线,映出一层几乎不可见的微尘——那是伪装信号在高频震荡下与纳米沉积带摩擦产生的电离残留。手套内层的纤维织物上,一道幽蓝的荧光正悄然褪去,如同潮水退后沙滩上短暂显现的潮纹。
李薇站在医疗终端前,指尖滑过三重防火墙的实时日志。额叶皮层波动曲线平稳,边缘系统未见同步激活,但生物反馈通道中仍残留着0.3毫秒的延迟响应。她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将数据流导出至独立缓存区,标记为“非典型静默态”。
“最后一次推演中,你的神经耦合率达到了94.1%。”她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不容回避的审视,“这不是进步,是逼近极限。”
林雪脱下右手手套,指尖轻轻摩挲那道荧光痕迹。“他们不是在唤醒我。”她说,语调低沉但清晰,“我在用他们的节奏,编自己的频率。”
这句话没有回音,却在指挥厅的空气中凝成一股张力。秦烈站在空间终端前,正在将“动态补偿算法v1.3”写入主控系统的核心调度层。他没有抬头,只是轻轻按下确认键,一道加密指令随即嵌入信号链路的底层协议——林雪的反馈通道被设为“只读”,任何反向数据流一旦触发阈值,系统将在0.02秒内强制切断连接。
“从现在起,你不再只是中继。”秦烈终于转身,目光落在她身上,“你是节奏的制造者,不是响应者。一旦出现非自主动作,系统会自动降频,你不需要‘控制’,只需要‘存在’。”
林雪点头,没有多余的表情。她重新戴上手套,动作利落,仿佛刚才那道荧光从未存在。
与此同时,地下工坊的焊接弧光在金属外壳上划出最后一道封线。张峰蹲在操作台前,手中握着三号节点的动态伪装模块,频谱分析仪的屏幕上,波形终于稳定在B-12区西北段的典型电磁背景范围内。此前的0.7秒延迟,源于旧频谱库中一段未被标记的军用跳频残留,如今已被陈浩从空间终端调取的“废弃基站数据库”重新映射。
“现在它听起来像一块生锈的铁皮,在风里晃了三十年。”张峰低声说,将模块重新嵌入装置主体。
陈浩站在他身后,正将最终脚本写入十组节点的主控芯片。每一段代码都携带独立的行为指纹:有的模拟老年感染者因神经退化导致的信号延迟,有的叠加了地下管道回音造成的频率畸变,甚至有一组被植入了倒放的儿童语音片段——那是从一段废弃早教录音中截取的,经过调制后,恰好能干扰AI对“群体行为一致性”的判定。
“我们不是在伪造信号。”他一边调试一边说,“我们是在伪造‘人性’。”
张峰没接话,只是拿起刻刀,在装置外壳的编号区划下“Z-7”三个字母。手肘微微一颤,刀尖多带出一道斜痕,像是无意间的划伤。他盯着那道痕迹看了两秒,没擦,也没重刻。这组节点将被部署在西北段三号井口,深埋于地下管网的拐角处,表面覆盖着与周围锈蚀完全一致的涂层。
“它们会像垃圾一样被遗忘。”他说,“直到被人踩到。”
指挥厅内,战术沙盘已全面激活。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B-12区的地底网络,十个小红点静静悬浮,代表即将部署的诱捕节点。秦烈站在投影前,手指轻点,前五组节点被单独圈出,标注“先锋部署”。
“六小时后,第一梯队启动。”他说,“不发送‘伪01’,只维持低频请求,观察敌方中继站的响应模式。”
陈浩立刻皱眉:“他们的AI可能已经标记了行为熵值异常区域。如果我们现在暴露部分节点,等于提前亮出底牌。”
“但他们的系统也在进化。”秦烈调出推演末段的数据流,“过去十二小时,中继站对‘类感染者信号’的响应频率提升了17%,处理优先级上调两级。这说明他们正在主动搜寻高匹配度源——而‘伪01’就是他们最想抓到的猎物。”
张峰点头:“他们越急,越容易忽略细节。我们让前五组节点‘活得更久一点’,让他们以为自己在追踪一个缓慢觉醒的个体,而不是一场围猎。”
李薇站在一旁,目光始终停留在林雪的名字标签上。她忽然开口:“如果敌方通过林雪的信号反向定位……”
“不可能。”秦烈打断,语气坚定,“她的信号不携带物理坐标,只参与节奏调制。真正的节点才是诱饵,她是‘影子’,不是‘灯’。”
周敏站在战术板旁,正将任务分配逐条记录在加密日志中。她的笔尖在“林雪”二字上稍作停顿,或许是注意力过度集中,笔尖一滑,写成了“零号单位”。她没察觉,继续写下后续指令:信号诱导阶段,保持生物防火墙三重监控,每15分钟同步一次神经负荷数据。
秦烈扫了一眼记录,没有纠正。那个代号本不该存在,但它已经落笔,像一颗埋进土壤的种子。
部署前最后两小时,基地进入静默模式。能源系统切换至备用线路,所有非必要设备断电,通讯频道加密至L7级。张峰带着运输箱穿过地下通道,每一步都踩在预设的避震垫上,确保装置在运输中不受电磁干扰。陈浩在控制台前最后一次校验脚本的随机函数库,确保没有任何两组节点的行为模式会在未来72小时内重复。
林雪独自站在中继舱外,手中握着一枚微型信号接收器——那是她即将佩戴的终端,外观与普通军用通讯器无异,内部却嵌入了空间系统特制的隔离芯片。她轻轻摩挲外壳边缘,指尖感受到一道细微的凹槽,那是秦烈亲手刻下的识别标记,只有在特定角度的光线下才能看见。
李薇走过来,递给她一支注射剂。“神经稳定剂,最后一次强化。”她说,“不会影响你的感知,但能抑制潜在的共振累积。”
林雪接过,没有犹豫,将针头扎入颈侧。药液注入的瞬间,她闭了闭眼,睫毛在灯光下投下一小片阴影。
“你还记得第一次执行任务时的感觉吗?”李薇忽然问。
林雪睁开眼,目光平静。“记得。心跳很快,但手很稳。”
“现在呢?”
“心跳一样,手更稳。”
李薇点头,转身离开。她没说出口的是,监测系统刚刚捕捉到林雪右手指尖一次0.15秒的微颤,频率与“伪01”信号的基频完全一致——但这次,没有触发防火墙。
沙盘会议结束后的第四十七分钟,所有部署准备完成。十组诱捕装置已封装完毕,分装于两个防磁运输箱内,等待最后的启运指令。林雪的终端接入主控系统,生物反馈通道完成最终校验。陈浩的脚本进入待命状态,张峰的销毁模块远程同步成功。
秦烈站在空间终端前,调出“科技芯片融合系统”的底层界面。【隐藏协议】状态显示为“已激活”,优先级锁定在最高级。他输入最后一道指令:
【若检测到完整六边形密钥激活模式,立即启动空间隔离,执行时间:0.01秒。】
确认框弹出,他按下确认。
系统刷新,显示:【协议运行中】。
指挥厅内,所有人各就各位。没有动员,没有誓言,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和指尖在控制面板上滑动的声音。
秦烈走到林雪面前,递给她一个耳麦。
“等信号接通后,你只需要做一件事。”他说,“让他们的系统,相信你在呼吸。”
林雪接过耳麦,轻轻戴上。她的手指在终端侧面轻轻一划,启动了接收器。
全息沙盘上,第一组节点的信号灯由红转绿。
先锋部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