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线索重现
书名:断案少女——鬼手十三针 作者:秦九姨 本章字数:2361字 发布时间:2025-08-21

柳含玉睁开眼时,天刚亮透,窗纸泛着青灰。她没动,只把右手慢慢抬到眼前,指尖还在抖,像是被风吹动的枯叶。毒没清干净,脉里像有细线在缠,一寸寸往骨头缝里钻。


她坐起来,动作很慢,生怕牵动肋下的钝痛。床边小几上摆着个瓷碗,里头是黑褐色的药渣,边上放着那枚刻“崖”字的银针,针尖朝上,稳稳立着。


老周坐在角落抽烟,烟斗磕了两下。


“醒了?”他嗓音哑,“毒压住了,但每日得逼一次。你再乱动,经脉就废了。”


“谁下的手,查到了?”她问,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


“酒壶底有刮痕,原装的被换过。苏景明那杯,是从副壶倒的,他不知情。但袖口的青粉——和申师傅衣衬上的一样,是‘缠丝’的辅料。”


柳含玉冷笑:“他不知情?那他干嘛非逼我喝?”


“顾尘疏呢?”


“在厅里等着,脸比锅底还黑。”


她把银针拿起来,对着光看。针尾的“崖”字刻得极细,像是用发丝描出来的。她想起昨夜那三针——“膻中”“神门”“足三里”,稳、准、狠,走的是子午流注的时辰,和她娘教的一模一样。


不是秘道里那个用“逆针”的疯子。


是正宗的“鬼手十三针”。


“这针,”她问,“和救我的那三针,是不是一套?”


老周点头:“手法一致,针也一样。救你的人,要么是你娘的亲传,要么……就是陆青崖本人。”


柳含玉没接话,只把针收进囊里。



柳含玉下床,脚刚落地就晃了一下。老周伸手扶,被她推开。


“我还能走。”


“你这是去查案,还是去送命?”


“送命也得走。”她盯着桌上那瓶残酒,“谁想废我,谁就是怕我查下去。我不查,他们才真能安心。”


老周皱眉:“你想去哪儿?”


“御史台。”


“你疯了?没调令,擅闯监察重地,轻则革职,重则下狱!”


“所以我得有调令。”她从袖里抽出一张纸,摊开,“大理寺文书,命理刑司协查三年内御史台旧档。你看,盖印齐全,笔迹也像。”


老周眯眼:“假的。”


“像就行。”她把纸折好塞进怀里,“只要我不被抓现行,没人会去核验一张协查令。”


“你身子这样,怎么混进去?”


“差役灰袍,束发藏针,低头走路——我又不是头一回干这种事。”


老周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放在桌上。


“拿着。”


“什么?”


“我验尸三十年,攒了点私货。里头有三味药,能压住‘缠丝’发作,但一天只能用一次。多了,伤心脉。”


柳含玉打开布包,里头是三粒黑丸,气味刺鼻。


“你从哪儿弄来的?”


“你别管。”他抽了口烟,“反正不是偷的。”


她把药收好,转身去换衣服。


老周在背后说:“你要真进去了,万一出不来……那根针,真要交给听雪楼?”


“嗯。”


“可听雪楼的人,从不接外人信物。”


“那我就赌一把。”她系好腰带,回头看他,“要是连他们都怕了,这案子,也就没人能查了。”


老周没再拦她。


顾尘疏在厅里坐着,手里转着酒杯,杯是空的。


“你来干什么?”她进门就问。


“来看看你还活着没。”他抬头,眼神有点飘,“昨儿那酒,我真不知道有问题。”


“那你干嘛非让我喝?”


“有人托我。”


“谁?”


“我不能说。”


柳含玉冷笑:“你不能说?那你倒是能说动大理寺少卿,让他亲自敬酒?”


顾尘疏不说话了。


“你手里颜料没洗。”她走近一步,“昨夜你喝的那杯,是从主壶倒的。要是有毒,你也该中了。可你现在站得稳,说话也利索——你喝的是真酒。”


“所以?”


“所以你不是下毒的人,但你是局里的人。”她盯着他,“谁让你来当这个局的?御史台?还是……更上面的?”


顾尘疏脸色变了。


“我没想害你。”他低声说,“我只是……被人盯着。我不照做,明天就有人在我画坊门口发现一具尸体。”


“谁的尸体?”


“不知道。可我知道,他们说到做到。”


柳含玉看着他,忽然问:“你右手五指染颜料,永不洗去——是为了记住每一幅画的颜色?”


“……是。”


“那你昨晚看见的,记得吗?少卿换酒壶时,站在第几根柱子后面?”


顾尘疏一僵。


“你看见了。”


“我……”他咬牙,“我看见他袖口滑出个小瓶,倒进主壶。但我没声张。因为……因为当时御史台的巡值官就坐在他旁边。”


柳含玉闭了闭眼。


“所以,毒是少卿下的,但命令,来自御史台。”


顾尘疏低头:“我不知道更多了。”


“你知不知道,申师傅中的毒,和酒里的‘缠丝’,是同一种配方?”


“……不知道。”


“你撒谎。”她转身就走,“你要是真想自保,就别再当传话的棋子。下次他们让你递酒,你最好先尝一口。”


顾尘疏猛地抬头:“你什么意思?”


她没回答,径直出了门。


老周跟上来:“真要去?”


“嗯。”


“那我陪你。”


“你留下。”她把银针囊紧了紧,“要是我三天不回来,把那根‘崖’字针交给听雪楼联络人——城西槐树巷,卖糖人的老头,他会认。”


老周盯着她:“你信他?”


“我不信任何人。”她顿了顿,“但我信那三针。救我的人,不想我死。他留针,是想让我知道——有人在帮我。”


老周叹了口气:“那你去吧。我就在这儿,等你回来骂我老不死。”


她笑了笑,转身走了。


御史台在城东,青瓦高墙,匾额下挂着铜铃,风一吹就响。她低着头,穿差役灰袍,怀里揣着假文书,混在一群送卷宗的小吏里进了侧门。


档案房在第三进院子,门口有两个守卫。她没硬闯,只把文书递上去,声音压低:“大理寺协查,调三年内弹劾理刑司的卷宗。”


守卫接过一看,皱眉:“这印……怎么有点模糊?”


“前日大雨,文书沾了水。”她不动声色,“要不你去大理寺核验?不过他们说了,今晚就要回文。”


守卫犹豫了一下,还是放行了。


她走进档案房,屋里堆满卷轴,气味陈旧。她迅速翻找,按月份分类,重点查她主审的几桩案——漕运案、教坊司命案、申师傅毒案。


果然,每桩案发后三天内,必有御史上折,弹劾她“程序失当”“越权主审”“女流干政”。


最狠的是漕运案重启那天,御史中丞连上三折,要求“女官不得执掌要案”,措辞严厉,像是早有准备。



她正要抄录,门外传来脚步声。


她迅速把卷宗塞回原位,退到角落。


门开了一条缝,有人探头看了看,又关上了。


她没动,等了半盏茶,才重新掏出怀里的假文书,折成小块,塞进墙缝。


这是信号——若她没在天黑前出来,老周就知道出事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