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真相临近
书名:断案少女——鬼手十三针 作者:秦九姨 本章字数:2595字 发布时间:2025-08-21

柳含玉把密档塞进贴身的衣袋里,手指在那三行空白日期上摩了摩。天刚亮,她站在理刑司后巷口,风吹得袖子鼓起来,像要飞走。


“走吧。”她对老周说,“去城南。”


老周叼着烟斗,没点火:“你真打算拿这个去府尹面前敲桌子?”


“不是敲桌子,是递状子。”她迈步往前,“七户人家,七个昏睡的,嘴都发紫。这不是案子,是瘟疫苗头。府尹可以不管皇陵,还能不管百姓喘气?”


顾尘疏从墙头跳下来,手里攥着半张烧焦的账页:“香烛铺封了,人也带走了。差役说老板‘涉嫌私藏禁物’。”


柳含玉脚步没停:“那就查人查不到,查货。”


“货也没了。”顾尘疏苦笑,“全拉走充公了,连蜡渣都不剩。”


“他们烧得再干净,总有灰。”她拐进一条窄巷,“老周,你去粪车翻。顾尘疏,你去铺子后墙,看有没有扔出去的碎纸。”


顾尘疏摊手:“我刚被赶出来,再露脸就得挨棍子。”


“那就戴帽子。”她头也不回,“你不是有三十张脸?挑个秃顶的。”


---


两个时辰后,老周拎着个油纸包回来,手黑得像炭。


“烧了一半。”他把包打开,抖出半片焦黑的纸片,“但字还在。”


柳含玉用银针轻轻拨开灰屑,那几个字慢慢露出来——“乙字叁号·内廷监制”。


她盯着看了三息,抬眼:“登记。”


“现在?”老周皱眉,“三班衙役刚在门口贴了告示,说甜水巷案结了,所有关联物证一律上缴钦天监。”


“那我就不写‘关联’。”她把残片放进证物匣,“写‘民间拾得官物’,编号归入杂案卷宗,第十七类:遗失公物。”


顾尘疏凑近看:“你这算盘打得比账房还精。”


“我不算盘,我走流程。”她合上匣子,“只要它进了理刑司的册子,就是官物留存。他们敢抢,就得按律写凭据。”


---


中午,理刑司大堂外。


一群差役围着告示栏,指指点点。上面一张红纸,写着“甜水巷歌女案已结,凶手畏罪潜逃,证据确凿,无需再议”。


柳含玉走过去,没说话,只把证物匣往登记台一放。


登记员抬头:“这又是什么?”


“杂案一七三,拾得封签半片。”她递上文书,“来源:城南粪车残渣。用途:待查。”


登记员愣了:“粪车?”


“对。”她点头,“拾荒者翻出来的。你要是不信,可以亲自去闻。”


旁边差役笑出声,又被同伴捅了捅,赶紧憋住。


登记员磨磨蹭蹭盖了印,刚要收走,门外一阵脚步响,两个黑衣监吏进来,腰牌上刻着“钦天监察”。


“这位柳大人。”其中一人开口,“奉令巡查,凡涉乙字编号之物,一律上缴监署。”


柳含玉笑:“这算涉吗?上面就四个字,又没写皇陵,也没写祭祀。”


“乙字是钦天监专号。”另一人冷脸,“凡用此号者,皆归监署统管。”


“可它是在粪车里捡的。”她摊手,“你们要管,得先证明它属于你们。不然,就是私索民拾之物,按律,罚俸三月。”


两人脸色一僵。


“你少在这儿抠字眼。”先前那人咬牙,“上头有话,这事到此为止。”


“上头?”她歪头,“哪头上?府尹?大理寺?还是……钦天监口谕?”


没人答。


她轻轻把证物匣往台子深处一推:“这东西现在归理刑司管。你们要拿,拿凭令来。没有,就请便。”


两人站了两息,转身走了。


顾尘疏从柱子后头探出头:“你就不怕他们半夜撬柜?”


“怕。”她盯着那匣子,“所以我不会让它过夜。”


---


下午,开封府尹签押房。


柳含玉把《城南异症录》放在案上,七份口供,每份都按了手印。


“大人。”她说,“城南七人,皆因接触不明蜡油昏睡,症状一致,口吐甜腥。医者暂定为‘蜡毒侵体’。现查明,该蜡油来源为皇陵外围拾荒所得,经香烛铺流转入市。我已查获乙字叁号封签残片,确认为内廷贡品遗物流出。”


府尹翻了翻,眉头越皱越紧:“你这是要我管皇陵的事?”


“我不提皇陵。”她指了指文书,“我只说开封城有人中毒,毒源疑似来自官制物品。您要是不管,百姓醒了问我,为什么官府不查,我得有个交代。”


府尹放下笔:“大理寺昨儿才发令,说甜水巷案结了。”


“那是剥皮案。”她语气平稳,“我现在报的是中毒案。编号不同,案由不同,人也不同。您要是觉得一样,那我只能理解为——有人想把所有线索,都塞进一个‘已结’的盒子里。”


府尹抬眼看了她一会儿,终于提笔批了“准查”二字。


“但别碰乙字。”他压低声音,“那是红线。”


“我只查毒。”她收起文书,“毒从哪儿来,我就查到哪儿。至于它碰不碰红线——那是它自己决定的。”


---


晚上,理刑司档案房。


顾尘疏趴在桌上,笔尖飞快,一张舆图渐渐成形。上面画着乙字贡品从皇陵到开封的路线,三处中毒点用红圈标出,恰好连成一条回流线。


“你看。”他指着图,“贡品往外运,毒往里流。像有人故意把带毒的蜡油,顺着原路送回来。”


柳含玉看着图,没说话。


老周在旁边翻密档:“三月十七到十九,这批货本该去漕运总督府。但记录没了,人也没见着。”


“那就去问人。”她手指敲了敲图上一个点,“这个村子,离皇陵最近。当年运贡品,必经此地。”


“现在去?”顾尘疏抬头,“半夜三更,敲门问人家二十年前的事?”


“现在不去,明天可能就没机会了。”她把图卷起来,塞进袖中,“他们今天能封铺子,明天就能烧村子。”


老周掐灭烟斗:“我去。”


“你去干什么?装乞丐?”她摇头,“你这身板,站那儿就惹眼。顾尘疏去,他能变成谁。”


顾尘疏咧嘴:“那我变成个卖糖葫芦的?顺便送两串?”


“你变成个收旧书的。”她递过几枚铜钱,“问有没有老账本、旧契约。顺便打听,二十年前,有没有见过贡品车队停在村口。”


---


三人刚走到后门,迎面撞上两个书吏,抱着卷宗往外走。


“柳大人。”一人低头,“上头调我们去刑房整理旧档,今晚就搬。”


柳含玉眯眼:“谁调的?”


“府里下的令。”


她没拦,等他们走远,才低声:“今晚别回宿舍。档案房有人翻过,我抽屉动了。”


老周皱眉:“他们真要清你?”


“不是清我。”她冷笑,“是清证据。只要人一散,东西一乱,查到哪儿都算白搭。”


顾尘疏把图往怀里一塞:“那我现在就走。”


“不行。”她按住他,“你得明早去,白天人多,反而安全。今晚,把图给我。”


她取出银针,在图背面划了几道暗记:“这是记号,只有我看懂。你明天到了村口,先找谁打听,回来告诉我。”


顾尘疏点头。


老周忽然说:“你留这儿?不走?”


“我得守着证物匣。”她看向档案房,“他们敢来拿,我就当场立案,告他们劫夺官物。”


“那你小心。”老周拍了下她肩膀,“别一个人硬扛。”


她没应,只把图收进贴身衣袋,转身回了房。


灯亮了一夜。


天快亮时,她正对着封签残片用针尖刮灰,门被轻轻敲了两下。


她抬头:“谁?”


门外没声。


她放下针,手摸向腰间。


门缝底下,慢慢塞进来一张纸条。


她走过去捡起,展开——上面只有一个字:“查。”


字迹陌生。


她盯着那张纸,手指慢慢收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