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暗流涌动·雅集前夜
书名:从28分到诗魂附体 作者:字游世界 本章字数:4148字 发布时间:2025-08-24

   

    最后一笔落下。

    毛笔停下,一种……某种感觉……涌上我的心头。

    不是疲惫,也不是解脱,而是一种奇怪而清晰的领悟。

    《将进酒》的最后一行,感觉……不一样。

    接着,系统提示冰冷而高效地在我眼前闪过:【文气加持·初级解锁...】 我认出了这些字:文气加持。

    一张王牌。

    我抑制住一丝兴奋的闪烁,默默地合上了笔记本。

    稍后再说。

    铃声响起,教室空了。

    我正在收拾东西,这时苏绾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复印件。

    那是一份当地的公报。

    “李砚,”她低声说,“你得小心点。”她指着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崔家对这座城市的牢牢掌控以及“诗囚门”的历史。

    他们压制不同的声音,销毁任何不符合他们议程的诗歌痕迹。

    警告很明确:“他们不怕诗;他们怕的是说话的人。” 我突然明白了。

    我正在写的诗……那些新的诗,它们表达了人们的关切。

    那天晚上,教室又黑又安静,只有月光。

    一个身影像猫一样敏捷,从窗户翻了进来。

    他们动作优雅而致命,朝着我的桌子走去。

    这个刺客是来安装高频声波干扰器的。

    我看到了金属的闪光,正当我要阻止他们时,他们停了下来。

    他们盯着我的笔记本,上面打开着一首我新写的、发自内心的诗。

    然后,那一刻到来了。

    一段回忆闪现,是关于他早逝的妹妹。

    这首诗穿透了黑暗。

    然后刺客砸毁了装置。

    在他们消失之前,我看到他们留下了一个铜哨,这是刺客的信物:“如果你真的能让诗活过来……我想听你的真心话。”

    舞台上。

    我看到了月娘和为中秋节聚会所做的准备。

    她正在检查最后的细节。

    月娘指示乐师们。

    即兴吟诗环节被移到了最后。

    “如果李砚开始写诗,”她指示道,“演奏《清平调·变徵》慢板,三叠起音。” 这是一段特定的旋律,是为特定的时刻准备的。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古老仪式的气息,然后轻声说道:“百年未见的‘诗引之身’……今晚……”

    后来,我陷入了一个不安的梦境。

    我看到了焦土。

    王少阳站在我面前。

    他的诗在燃烧,火焰舔舐着空气。

    “真正的诗,”他说,“永远不在纸上。” 然后,系统再次把我惊醒。

    这次,它显示了它的仁慈和奖励。

    【功德值+50,来源:小七弃恶念】 红光闪烁,刺痛了我的眼睛。

    现在真相大白了。

    明天……中秋节。

    黎明破晓,我窗外的城市苏醒了。

    城市在音乐声中苏醒。

    还有节日的准备工作。

    我准备好了,这一天即将开始。

    那将是他的战场,也是诗歌的刑场。

    而我必须让那些死去的诗复活。

    那股跨越千年的凝视感如潮水般退去,李砚猛地回神,指尖犹带一丝冰凉的战栗。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将那份来自盛唐的孤傲与不屈,沉沉地压入心底。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第一节课是古文默写,题目正是那首豪情万丈的《将进酒》。

    同学们大多愁眉苦脸,唯有李砚,神情专注,笔走龙蛇。

    昨日王少阳的虚影言犹在耳,此刻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仿佛不再是单纯的墨迹,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带着酒气、剑气与不羁的狂气,在纸上奔腾跳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当最后一个“愁”字落笔,笔锋微微一顿,仿佛一声叹息。

    就在此时,一道冰冷的机械音在他脑海中骤然炸响!

    【叮!

    检测到宿主于高浓度文化场域内,完美复刻传世名篇,精神与诗意高度共鸣,达成解锁条件。】

    【文气加持·初级,已解锁!】

    【效果:可在高浓度文化场域中,主动激发一次灵感爆发,持续时间视场域强度而定。

    (限一次性使用)】

    李砚的心脏猛地一跳,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瞬间涌遍四肢百骸。

    这简直是为即将到来的中秋雅集量身定做的底牌!

    有了它,就等于有了一次逆风翻盘的绝杀机会!

    但他脸上却未露分毫,只是平静地吹了吹未干的墨迹,然后不动声色地将默写本合上,压在了课本最下面。

    这张底牌,太过珍贵,必须用在最关键的时刻,用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李砚。”

    一个清冷的声音在身旁响起。

    苏绾不知何时站到了他的桌边,手里拿着几张泛黄的纸,那是一份古籍的影印件。

    她的眼神里没有了平日的淡漠,多了一丝凝重和担忧。

    “这是我从市图书馆地方志的故纸堆里翻出来的,”她将影印件推到李砚面前,“你看这里。”

    李砚的目光落在其中一段模糊的记载上:“……崔氏,三代前以盐铁起家,为固其势,斥‘诗囚门’为妖言惑众,焚其诗稿,毁其宗祠,民间流传之诗作,十不存一……”

    “诗囚门?”李砚皱眉,这个名字他从未听过。

    “一个早已消失的民间诗歌流派。”苏绾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被旁人听见,“他们认为诗歌不应只在文人雅士的酒桌上,更应该在田间地头,在街头巷尾。他们的诗,写的都是民生疾苦,百姓悲欢。”

    她抬起眼,目光如炬,直直地刺入李砚的眼底:“崔家害怕的,从来不是诗的辞藻有多华丽,而是怕百姓借着诗,开口说话。而你最近写的那些新诗,像《卖炭翁》,像《悯农》,句句都带着民声,字字都在替他们说话。你已经踩到了崔家的红线,他们不会放过你的。”

    李砚的心沉了下去。

    他终于明白,崔公子对他的敌意,不仅仅是文人相轻的嫉妒,而是一种根植于家族血脉深处的恐惧和打压。

    夜,深了。

    一道黑影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翻进了空无一人的教室。

    月光下,露出一张年轻而冷峻的脸,正是崔公子身边的跟班,小七。

    他从怀中摸出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黑色装置,上面闪烁着微弱的红点。

    这是高频声波干扰器,只要安装在李砚的座位底下,明天雅集上,连接他座位的投影就会瞬间失灵,话筒也会发出刺耳的爆音,足以让任何人在万众瞩目下颜面尽失。

    他熟练地来到李砚的座位旁,正要弯腰,目光却被桌角一本摊开的笔记本吸引了。

    那不是课本,似乎是李砚随手涂鸦的本子。

    上面有一行行稚拙却真挚的字迹,显然是刚练字不久。

    而在最新的一页,写着四句诗:

    “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光。欲问归期无雁字,一灯如豆照寒窗。”

    小七的身体猛地一僵,瞳孔瞬间收缩!

    这首诗……这首诗……

    他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一段尘封的记忆如决堤的洪水般冲垮了他的心防。

    三年前,他那体弱多病的妹妹,在病榻的最后一晚,就是这样拉着他的手,望着窗外那豆大的油灯,气若游丝地念叨着:“哥……我好像……好像听见有人在唱歌……山月……不知心底事……”

    妹妹没读过书,不识字,那晚念出的诗句断断续续,不成章法。

    他只当是她病中的胡话,却没想到,时隔三年,会在这里,看见一首完整的、能与妹妹临终呓语完美契合的诗!

    这字迹如此稚嫩,分明是新学之作。

    可这诗意,却仿佛穿越了时空,精准地描摹出了妹妹当时的心境!

    小七伸出手,指尖颤抖地抚过那行字,仿佛能感受到妹妹残留的体温。

    他站在这里,是来执行阴狠的命令,是来毁掉一个人的前途。

    可这个人,却用一首诗,让他死去的妹妹,在他心中“活”了过来。

    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罪恶感席卷了他。

    他死死地盯着手中的干扰器,他猛地用力,将那精密的装置在掌心捏得粉碎,细小的零件发出不堪重负的哀鸣。

    他没有动手。

    他只是悄悄地将干扰器的残骸带走,在临走前,从怀里取出一枚样式古朴的铜哨,犹豫再三,轻轻地放在了讲台的粉笔盒下面,用一截粉笔头压住。

    这是他们这种“阴影”里的人,彼此联络的信物。

    “若你……真能让诗活过来……”他站在窗边,回头望了一眼那个空荡荡的座位,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低语,“我愿……听一句真心话。”

    身影一闪,便消失在夜色中。

    同一时间,曲江池畔,为了中秋雅集而搭建的巨大水上舞台上,月娘正亲自查验着每一处机关。

    “月娘,一切都按您的吩咐准备好了。只是……将‘即兴和诗’这个最精彩的环节,从第三调到压轴,会不会太冒险了?”管事小心翼翼地问。

    月娘一袭月白长裙,身姿曼妙,她没有回头,只是望着水中那轮破碎的月亮倒影,淡淡道:“最好的,自然要留到最后。”

    她转过身,对身旁的首席乐师耳语道:“记住,雅集开始后,多留意那位叫李砚的少年。若见他执笔,神情凝重,目光悠远,那便是时候了。届时,不必等我号令,立刻奏响《清平调·变徵》,要慢板,三叠起音,不可有误。”

    乐师心中一凛,变徵之音,乃五音中最悲亢凄凉之调,非大悲大恸不奏。

    三叠起音,更是催情动魄的古法。

    他不敢多问,只能恭敬领命:“是,月娘。”

    月娘挥退众人,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舞台中央。

    她抬起头,仰望着天穹那轮皎洁的明月,眼中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与怅惘。

    “祖师爷手札中记载,每逢乱世,文脉将断之际,便会有‘诗引之身’降世,以身承载千年诗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百年了,百年未现……”

    她轻轻地喃喃自语,声音飘散在微凉的夜风里。

    “今夜……该响了。”

    深夜,李砚在不安的浅眠中,坠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

    他又见到了王少阳。

    这一次,王少阳不再是立于高台之上,而是站在一片广袤无垠的焦土之上。

    他的脚下,是无数烧成灰烬的书卷,风一吹,便扬起黑色的尘埃。

    他的手中,捧着一本正在熊熊燃烧的诗集。

    火焰没有温度,却亮得刺眼。

    “他们要设局害你,对吗?”王少阳的声音带着一丝悲悯,“别怕他们。也别怕他们烧你的诗,毁你的名。”

    他将那本燃烧的诗集缓缓举起,火光映照着他坦荡而坚毅的脸庞。

    “因为,真正的诗,从来都不在纸上。”

    梦境轰然破碎!

    李砚猛地惊醒,浑身已被冷汗浸透。

    他大口喘着气,王少阳最后那句话,如洪钟大吕,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就在这时,眼前一道刺目的红光毫无征兆地一闪!

    【警示!检测到功德值异常波动!】

    【功德值+50!】

    【来源:刺客·小七,弃恶念,转善因。】

    李砚整个人都愣住了,刺客?小七?弃恶念?

    他猛然坐起,心脏狂跳不止。

    昨夜,真的有人来过!

    而那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放弃了加害自己的念头!

    功德值……原来,改变人心,也能获得功德!

    他豁然开朗,一股前所未有的明悟涌上心头。

    王少阳说得对,诗,从来不在纸上!

    诗在人心!

    能改变人心的,才是真正的诗!

    他霍然起身,走到窗前,一把推开窗户。

    清冷的晨风扑面而来,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远处的街巷开始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整座城市正从沉睡中缓缓苏醒,带着一种节庆前特有的喧嚣与躁动。

    李砚的目光,穿过重重屋檐,望向城市中心那片碧波荡漾的所在。

    明日,就是中秋雅集。

    那将是他的战场,也是那些权贵为他设下的刑场。

    而他,将带着那跨越千年的孤傲,那来自焦土的嘱托,以及那刚刚萌芽的、足以改变人心的力量,踏上那座舞台。

    中秋之夜,曲江池畔,千灯浮水,万众瞩目。

    高台之上,雕梁画栋,乐声悠扬,城中所有的文人雅士、名流权贵几乎尽数到场。

    在一片鼎沸的恭维声中,崔氏公子一袭锦袍,缓缓登上舞台中央,他手持折扇,环视一圈,目光最终如利剑般,锁定在台下角落里那个不起眼的身影上。

    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毫不掩饰的讥诮,朗声开口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从28分到诗魂附体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