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冰层下的异动与基因密码的裂痕
“嘀嘀——嘀嘀——”
凌晨三点,临时观测站的地质监测仪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红色的指示灯在黑暗中疯狂闪烁,将艾拉从浅眠中惊醒。她猛地坐起身,战术眼镜还挂在胸前,来不及整理凌乱的卷发,赤着脚就冲到监测区——屏幕上的地壳振动曲线已偏离正常范围,原本平稳的绿色线条此刻像被狂风掀起的波浪,在坐标图上剧烈起伏,数值从0.2赫兹飙升至1.8赫兹,每一次跳动都像在敲击众人的心脏。
“赵磊!快起来!”艾拉抓起通讯器,声音因急促的呼吸带着颤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地质监测仪报警,温泉区下方有异常振动,频率还在上升!已经突破2赫兹了!”
隔壁休息区的折叠床发出“吱呀”一声刺耳的响动,赵磊揉着眼睛冲出来,蓝色工装外套胡乱搭在肩上,扣子歪歪扭扭扣错了两颗,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压缩饼干,饼干渣掉在衣襟上都没察觉:“咋回事?昨晚钻探测孔的时候还好好的,玄武岩层硬得跟铁似的,难道是矿脉塌了?”他三步并作两步凑到屏幕前,手指在控制键上飞快操作,指甲缝里还沾着昨天钻探时的玄武岩碎屑,地层剖面图瞬间在屏幕上展开——原本致密的玄武岩层下方,竟出现了一片不规则的黑色阴影,像一块被墨汁浸染的痕迹,正随着振动缓缓向上移动,边缘还在不断扩大,仿佛有什么东西要冲破岩层的束缚。
艾拉顾不上穿鞋子,赤着脚踩在冰冷的钛合金地板上,抓起便携式地质检测仪就往舱外跑。观测站外的空气带着温泉特有的硫磺味,比舱内低了好几度,冷风裹着细小的冰晶吹在她的脚踝上,冻得她一个激灵。她蹲下身,将探测仪的探头狠狠插入温泉边湿润的土壤,屏幕上的数据流瞬间刷新,红色的警告符号不断闪烁:“不是矿脉塌陷!是地下水体流动异常,温度从45℃升到了51℃,还在涨!而且水中的‘星甲烷菌’浓度突然下降了30%,活性也在降低!”她突然想起白天钻探时看到的金色纹路岩石,那些纹路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当时只觉得是特殊矿物,现在想来却脊背发凉,“难道……矿脉下面有地热断层?这些金色纹路是断层活动留下的矿脉痕迹?”
就在这时,观测站后方传来“咔嚓——”一声脆响,像是冰层被巨力撕裂的声音,在寂静的北极凌晨格外刺耳。两人同时转头,只见温泉区边缘的冰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裂,淡蓝色的冰面布满蛛网状的裂痕,裂痕中涌出带着硫磺味的热水,蒸汽在低温中瞬间凝结成白色雾团,将红色苔藓冲得东倒西歪,原本翠绿的“希望草”幼苗被热水浸泡,叶片迅速失去光泽,蔫蔫地耷拉下来;几只墨绿色的甲壳生物从洞穴里慌慌张张地爬出来,六条细腿快速交替,朝着远离温泉的方向逃窜,甲壳碰撞着冻土发出“哒哒”的声响,像是在逃离某种致命威胁。
“不好!地热断层要喷发了!”赵磊一把抓过墙角的工具箱,金属箱与地面碰撞发出“哐当”一声,他拉着艾拉的手腕就往舱外跑,掌心的老茧蹭得艾拉手腕微微发疼,“快通知船员撤离到3号登陆舱,带上地质样本和检测设备!我去固定‘星甲烷菌’培养罐,那玩意儿要是被热水冲翻,咱们这几天的心血就全白费了!”
艾拉一边跟着赵磊跑,一边对着通讯器大喊:“所有船员注意!紧急情况!温泉区出现地热断层异动,预计5分钟内喷发!立刻携带重要设备撤离到3号登陆舱,重复,立刻撤离!不要携带非必要物品!”她的脚踩在湿润的苔藓上,好几次差点滑倒,鞋底沾满了褐色的土壤,目光却死死盯着远处的培养罐——乳白色的菌膜已经开始脱落,顺着罐壁往下流淌,罐壁上的温度标签显示数值还在上升,已经突破55℃,再晚一步,菌液就会彻底沸腾,里面的“星甲烷菌”也会全部死亡。
赵磊扛着便携钻机,脚步飞快地冲到培养罐旁,钻机的钛合金钻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迅速展开钛合金支架,将培养罐牢牢固定在旁边的岩石上,又用防水布紧紧裹住罐身,打结时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就在他拧紧最后一颗固定螺丝时,脚下的地面突然剧烈晃动,幅度比之前大了好几倍,一块篮球大的岩石从冰层上滚落,擦着他的胳膊砸进温泉,溅起的热水烫得他胳膊上的皮肤瞬间发红,赵磊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只是对着艾拉大喊:“艾拉!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他拽着艾拉的手腕,朝着3号登陆舱的方向狂奔,身后的冰层“轰隆——”一声巨响,巨大的水柱裹挟着岩石碎屑喷涌而出,像一条白色的巨龙,朝着临时观测站蔓延,钛合金支架在水流冲击下发出“嘎吱”的扭曲声,很快就被冲得东倒西歪,太阳能板碎成了好几块,玻璃碎片散落在冻土上,反射着微弱的月光。
当两人跌跌撞撞冲进3号登陆舱时,其他船员已经将地质样本、检测设备和“星甲烷菌”备用样本搬了进来。艾拉顾不上喘口气,立刻坐在驾驶座上,手指在控制屏上飞快操作,启动预热程序:“登陆舱3号请求紧急升空,温泉区地热断层已喷发,观测站损毁,无法继续停留!请求前往北极安全区待命!”
“星尘号”的回复在10秒内传来,林野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焦急,背景里还能听到键盘敲击声:“准许升空!坐标已发送至你的控制屏,立刻前往北极安全区待命!王浩正在分析地质数据,会给你们更新更安全的落脚点坐标!注意规避喷发区域的热气流,保护好样本!”
登陆舱的引擎喷出淡蓝色的离子焰,在冻土上留下一道浅痕,缓缓离开地面。艾拉透过舷窗回头看,只见温泉区已经变成一片沸腾的火海,红色的热水夹杂着岩石碎屑不断喷涌,高度超过20米,蒸汽在淡紫色的天空下形成巨大的云团;临时观测站的舱体被热水冲翻,漂浮在滚烫的水面上,只有那几个被固定在岩石上的“星甲烷菌”培养罐还孤零零地立着,在热气中若隐若现,罐壁上的温度标签已经超出测量范围,变成了刺眼的红色。
“培养罐……”艾拉的声音有些低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驾驶座的扶手,指腹能感受到扶手上细小的纹路。她想起昨天下午看到的菌膜气泡,那些细小的气泡从菌液中缓缓升起,像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想起出发前李薇期待的眼神,李薇说“等你们带回更多样本,咱们就能优化培养方案,让氢甲烷产量再提升20%”,现在却连培养罐都可能保不住,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赵磊坐在副驾驶座上,看到艾拉低落的样子,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卷边的番茄贴纸——那是李薇昨天给他的,贴纸边缘因为反复摩挲已经起了毛,上面画着一个咧嘴笑的番茄,“别担心,等断层稳定了,咱们就回来找!那培养罐是钛合金做的,耐高温耐腐蚀,没那么容易坏,说不定里面的菌液还好好的呢!”他将贴纸贴在控制屏旁边,“你看,李薇给的贴纸还在,这就是咱们的幸运符!咱们肯定能把菌液找回来,还能在基地旁边种满番茄,到时候咱们就泡着温泉吃番茄,比在飞船上吃压缩饼干舒服多了!”
艾拉看着贴纸上的番茄,嘴角慢慢勾起一抹微笑,眼眶里的湿润渐渐褪去。她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登陆舱的航线,控制屏上的坐标不断跳动,朝着安全区的方向前进:“对,咱们还要建基地,还要泡温泉吃番茄呢!这点小挫折不算什么!”
与此同时,“星尘号”的生态舱里,李薇正对着显微镜皱眉,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她面前的培养皿里,原本翠绿的“希望草”幼苗突然开始发黄,叶片边缘卷曲发黑,像是被火烧过一样,顶端的花苞也失去了光泽,蔫蔫地垂着,像被抽走了所有活力。“怎么会这样……”李薇用镊子轻轻触碰叶片,指尖沾到一丝透明的黏液,黏液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她将黏液放在检测仪上,屏幕显示黏液成分异常,含有一种未知的酸性物质,“明明加了高纯度‘星元素’,昨天还长得好好的,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这样了?”
索菲亚拿着一份基因检测报告走过来,黑框眼镜后的眼神满是凝重,她的白大褂上还沾着几滴淡蓝色的试剂,“我找到了原因。”她将报告放在李薇面前,指着其中一段红色标注的序列,报告上的文字在灯光下清晰可见,“‘希望草’的基因组里,有一段与‘ST-01’基因绑定的片段发生了突变,碱基序列出现了移位,导致它无法正常合成‘星韧酶’。现在‘希望草’不仅抗逆性大幅下降,连光合作用效率都降低了40%,再这样下去,不出24小时,这些幼苗就会全部死亡。”
“突变?”李薇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她赶紧调出昨天的基因图谱,将两张图谱放在一起对比,发现突变的片段正好是她昨天插入“星元素”受体基因的位置,“难道是‘星元素’浓度太高,刺激了基因片段,导致碱基序列移位?可是我明明控制了浓度,和之前的实验参数一样啊!”
索菲亚点点头,又拿出另一份厚厚的报告,报告上贴着“星甲烷菌”的标签,“我检测了北极温泉区传回的‘星甲烷菌’样本,发现它们的基因序列也有轻微变异,虽然暂时不影响氢甲烷的产生,但繁殖速度变慢了30%,而且对温度的适应性也降低了——之前能在40℃-50℃的环境里正常繁殖,现在超过45℃就会出现活性下降。”她顿了顿,目光看向舷窗外的“希望之星”,那颗淡蓝色的行星在宇宙中静静旋转,表面覆盖着白色的冰层,“可能是‘希望之星’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行星内核的辐射强度、土壤里的未知矿物质,甚至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都可能影响生物的基因稳定性。我们之前在实验室里模拟的环境,还是太简单了。”
就在这时,舰桥的紧急通讯突然响起,红色的指示灯在生态舱的墙壁上闪烁,林野的声音带着急促:“索菲亚、李薇,立刻到舰桥来!艾拉他们在安全区发现了新情况,可能和‘希望草’、‘星甲烷菌’的基因变异有关!情况紧急,速来!”
两人不敢耽搁,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朝着舰桥跑去。李薇的白大褂下摆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索菲亚的黑框眼镜滑到了鼻尖,她也顾不上推,只是加快了脚步。
当两人赶到舰桥时,主屏幕上正播放着登陆舱传回的实时画面——安全区是一片平坦的冻土,地面覆盖着薄薄的白色霜花,在α星A的光芒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远处的冰层安静地泛着蓝光,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但冻土中央却生长着一片奇怪的植物,与周围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它们的茎秆是深紫色的,像被染过墨一样,茎秆上布满了细小的黑色绒毛;叶片像羽毛一样分叉,边缘带着锯齿,叶片表面泛着金属光泽;顶端开着黑色的花朵,花朵呈五角星状,花瓣边缘卷曲,周围萦绕着淡淡的黑色雾气,雾气所到之处,白色的霜花瞬间融化,地面上留下一圈深色的痕迹,像是被腐蚀过一样。
“这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植物,”艾拉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来,背景里能听到登陆舱引擎的轻微轰鸣,“我们采集了少量样本,初步检测发现,它的基因序列里,有一段和‘希望草’突变片段相似的序列,相似度高达80%。而且它的汁液里含有一种未知毒素,能杀死周围的微生物——我们做了实验,将汁液滴在‘星甲烷菌’样本上,不到10秒,‘星甲烷菌’就全部失去了活性。”
索菲亚盯着屏幕上的黑色花朵,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快步走到控制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希望之星”的原始探测数据——那是“星尘号”刚抵达“希望之星”时,探测艇传回的裂谷区岩石样本分析报告。“我之前在裂谷区的岩石样本里,发现过类似的毒素痕迹,但当时以为是岩石本身的成分,就没太在意,现在看来,可能是这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的毒素渗透到了岩石里!”她将毒素成分分析图和岩石样本报告放在一起对比,两条曲线高度重合,“你们看,这种植物的基因序列和‘希望草’、‘星甲烷菌’的变异片段有80%的相似度,像是同一种未知因素导致的变异。而且这种植物的基因稳定性极高,在检测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突变迹象,说明它已经完全适应了‘希望之星’的环境。”
林野站在指挥台前,眉头皱得紧紧的,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台面,发出“笃笃”的声响。他看着屏幕上的黑色植物,又看了看索菲亚手里的基因报告,语气严肃:“如果这种未知因素能同时影响植物和微生物,那我们的殖民计划就会面临巨大风险。改良后的‘希望草’、培养的‘星甲烷菌’,甚至是未来唤醒的休眠船员,都可能因为基因变异失去正常功能,甚至变成有害生物,这对我们的殖民计划来说,是致命的威胁。”
舰桥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思考着对策。李薇看着屏幕上的黑色植物,突然灵光一闪,她举起手,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我有个想法!”她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的黑色植物上,眼神坚定,“我们可以提取这种植物的基因片段,分析它的变异机制和基因稳定机制,然后找到让‘希望草’和‘星甲烷菌’基因稳定的方法。既然它能在‘希望之星’的环境里稳定生长,说明它的基因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我们或许能从它身上找到‘希望草’和‘星甲烷菌’需要的抗变异基因片段!”
索菲亚眼睛一亮,她立刻抓住李薇的手,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对!这是个好主意!我们可以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这种植物的抗变异基因导入‘希望草’和‘星甲烷菌’的基因组。这样既能保留它们原有的优良性状——比如‘希望草’的高产量、‘星甲烷菌’的高氢甲烷转化率,又能让它们抵抗‘希望之星’环境带来的基因变异,简直是一举两得!”
林野听了两人的想法,眉头渐渐舒展,他点了点头,转身对着通讯器说:“艾拉,你们在安全区搭建临时采样站,务必采集足够的黑色植物样本和周围的土壤样本、水体样本。注意做好防护措施,穿戴防化服和防毒面具,避免直接接触植物汁液和黑色雾气,确保船员安全。赵磊负责检修登陆舱的引擎和探测设备,随时准备将样本送回‘星尘号’,同时监测安全区的地质情况,防止再次出现断层异动。”他的目光扫过舰桥里的众人,语气带着坚定:“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线索,就要抓住它,解决它!让‘北极奠基计划’继续推进,我们的目标,是在‘希望之星’建立起属于人类的永久家园!”
“收到!”艾拉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来,带着一丝兴奋,“我们现在就开始搭建采样站,预计2小时内完成,争取在今天下午将样本送回‘星尘号’!”
当天下午,载着黑色植物样本的登陆舱缓缓停靠在“星尘号”的停泊港。舱门打开的瞬间,穿着防化服的船员小心翼翼地抬着密封样本箱走了出来,样本箱是特制的钛合金材质,内壁贴着防腐蚀涂层,确保样本不会泄露。李薇和索菲亚早已在停泊港等候,两人穿着白色的实验服,戴着无菌手套和口罩,眼睛里满是期待。
“样本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受到污染?”李薇快步走上前,目光落在样本箱上,声音带着急切。
“一切正常!”艾拉摘下防毒面具,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兴奋,“我们采集了20份植物样本,包括叶片、茎秆、花朵和根系,还有10份土壤样本和5份水体样本,全部密封保存,没有受到毒素污染!”
索菲亚打开样本箱的检测装置,屏幕显示样本活性良好,毒素浓度在可控范围内,她松了口气:“太好了!我们现在就去实验室,争取在24小时内提取出抗变异基因片段!”
两人立刻带着样本冲进实验室,将样本放进无菌操作台。实验室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防辐射屏障已经启动,淡蓝色的光芒笼罩着操作台,确保样本不会受到外界辐射影响。当李薇用镊子夹起一片深紫色的叶片时,叶片表面的黑色雾气立刻附着在镊子上,镊子的金属表面瞬间出现了一层黑色的锈迹,锈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很快就覆盖了整个镊子尖端。
“这毒素的腐蚀性好强!”李薇赶紧将镊子放进特制的消毒液里,消毒液与毒素接触后发出“滋滋”的声响,产生细小的气泡,黑色锈迹慢慢褪去,恢复了镊子原本的银灰色。“我们必须在无菌、无辐射且防腐蚀的环境里提取基因,否则样本不仅会被污染,还可能腐蚀实验设备。”她边说边调整操作台的参数,将防腐模式调到最高等级,透明的防护罩上瞬间覆盖了一层纳米级防腐蚀膜。
索菲亚将基因提取仪推到操作台旁,手指在控制屏上飞快滑动,屏幕上的参数不断跳动:“我已经调整了基因提取仪的参数,采用低温超声破碎技术,能在4℃的环境下破碎植物细胞,避免高温破坏抗变异基因片段;同时加入了特制的保护剂,能中和植物汁液里的毒素,防止它影响提取过程。”她顿了顿,将一根细长的提取针插入样本管,“先从叶片开始提取,叶片的基因活性最高,更容易分离出完整的基因片段。”
李薇点点头,用无菌剪刀将深紫色叶片剪成1毫米见方的细小碎片,放入装有提取液的离心管中。提取液呈淡蓝色,里面含有蛋白酶K和RNA酶,能分解蛋白质和RNA,只留下DNA。她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设置好转速和时间:“离心30分钟,转速12000转/分钟,应该能分离出纯净的DNA。”
离心机开始运转,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两人站在操作台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转速曲线,生怕出现任何差错。李薇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着衣角,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如果能成功提取出抗变异基因,就能解决“希望草”和“星甲烷菌”的基因变异问题,殖民计划就能继续推进;可如果失败,他们可能要重新寻找解决办法,甚至推迟“北极奠基计划”的时间。
30分钟后,离心机停止运转。李薇小心翼翼地取出离心管,只见管底沉淀着一层白色的物质,那就是提取出的DNA。她用移液器吸取少量DNA,滴在基因检测芯片上,放入检测仪中。屏幕上很快显示出DNA的纯度和完整性——纯度98%,完整性95%,符合实验要求。
“太好了!DNA提取成功了!”李薇忍不住欢呼出声,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索菲亚也松了口气,她将提取出的DNA倒入基因提取仪的样本槽中,按下启动键:“现在开始分离抗变异基因片段,仪器会自动识别并分离出与基因稳定性相关的序列,预计需要1小时。”
仪器启动,屏幕上出现了一条不断延伸的基因序列,像一条长长的锁链,上面标注着不同的基因片段功能。索菲亚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不时敲击,调整着识别参数,确保不会遗漏关键片段。李薇则在一旁准备“希望草”和“星甲烷菌”的基因样本,将它们放入无菌培养皿中,做好基因编辑前的准备。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里只有仪器运转的声音。当屏幕上跳出“抗变异基因片段分离完成”的提示时,两人几乎同时凑到屏幕前——分离出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200个碱基对,序列稳定,与之前检测到的“希望草”和“星甲烷菌”变异片段有80%的相似度,且含有多个与基因修复、抗辐射相关的功能位点。
“就是它!”索菲亚的声音带着激动,她立刻将分离出的抗变异基因片段导入基因编辑系统,“现在开始准备基因编辑,将这段基因片段导入‘希望草’的基因组中,看看能不能修复它的突变片段,恢复‘星韧酶’的合成。”
李薇将“希望草”的基因样本放入基因编辑仪中,仪器的机械臂精准地将抗变异基因片段插入“希望草”的基因组中。编辑完成后,她将基因样本放入模拟“希望之星”环境的培养箱中,设置好温度、辐射强度和土壤成分,模拟北极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李薇看着培养箱里的基因样本,语气带着期待,“如果24小时后,‘希望草’的基因能恢复稳定,叶片重新变绿,就说明基因编辑成功了。”
当天晚上,两人轮流守在实验室里,每隔1小时就观察一次培养箱里的情况。当培养箱里的“希望草”幼苗从发黄卷曲慢慢变得翠绿挺拔,顶端的花苞重新绽放出淡紫色的花瓣时,李薇激动地叫醒了刚睡下的索菲亚:“成功了!你看!‘希望草’的基因稳定了,叶片恢复了活力,花苞也开花了!”
索菲亚揉了揉眼睛,凑到培养箱前,看到“希望草”的变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立刻取出样本,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希望草”的突变片段已被修复,“星韧酶”的合成恢复正常,光合作用效率也回到了之前的水平,甚至因为导入了抗变异基因,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索菲亚紧紧抱住李薇,两人在实验室里欢呼起来。
第二天一早,李薇和索菲亚拿着实验报告来到舰桥,将结果汇报给林野。林野看着报告上的数据,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太好了!这是‘北极奠基计划’的重大突破!有了抗变异基因,我们的作物和微生物就能在‘希望之星’稳定生长,殖民计划就能顺利推进了!”
他立刻对着通讯器说:“艾拉、赵磊,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李薇和索菲亚成功从黑色植物中提取出抗变异基因,修复了‘希望草’的基因变异,‘星甲烷菌’的基因编辑也在进行中,预计明天就能完成!你们可以准备返回温泉区,等断层稳定后,回收之前的‘星甲烷菌’培养罐,重启观测站建设!”
“收到!”艾拉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来,充满了兴奋,“我们已经监测到温泉区的断层活动减弱,预计明天就能恢复稳定!我们这就准备,明天一早就返回温泉区!”
舰桥里一片欢腾,所有人都为这个好消息感到高兴。李薇看着舷窗外的“希望之星”,心里充满了希望——虽然遇到了地热断层和基因变异的难题,但他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成功克服了困难。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起属于人类的永久家园,让“希望之星”真正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