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风从故乡来
书名:寒绡录 作者:雨蝶梦 本章字数:1362字 发布时间:2025-08-24

立秋第三日,临安县学外的官道尘土未干。


老槐树下,林母坐在竹椅上,膝头摊着林绡寄回的家书。


信纸被日头晒得微卷,字迹清瘦,却像一把钝刀,割得她心口发闷。


“辞试归田”四个字,被她用指尖反复摩挲,几乎要磨出洞来。


旁边,林衡赤着膊,手里攥着一把修屋用的刨子,木屑簌簌落。


“娘,阿弟说他不考了?”


他声音粗哑,却掩不住急切。


林母轻轻咳嗽一声,把信递过去:“你自己看。”


刨子“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林穗蹲在槐根旁,正数着蚂蚁,闻声抬头,眼里闪着慌:“哥要回来了?”


蝉声忽然高亢,像为这一家三口的沉默伴奏。


当夜,油灯只点了一根芯,火苗小得可怜。


林母铺开粗纸,握笔的手因为常年浣衣而骨节粗大,落笔却极稳。


“吾儿绡儿见字如面:


你说科场黑暗,娘不懂大道理,只懂一条——


黑暗里,若连你这点萤火也灭了,咱们寒门还有谁替咱们说话?


你父临终握我手,说‘要让绡儿读书读到天亮’,


你如今读到半亮就要走,娘怕你日后后悔,更怕你父泉下难安。


家中梨已黄,穗儿日日数着,说要等哥回来分第一口甜。


衡儿已辞工,屋梁已备好,只等你画墨线。


你若真疼我们,便再读一程,读到天大亮,可好?”


写到此处,灯芯“啪”地爆了个花,


一滴蜡泪落在纸上,像替母亲落了一滴泪。


她搁笔,轻轻吹干,又添一行小字:


“你若执意要耕田,娘便是亲自下土,拉也不让你种田。”


信封封口前,她把穗儿白天偷偷塞给她的三粒桂花糖也包了进去,


糖纸沙沙作响,像孩子怯怯的祈求。


同一夜,省城驿馆。


杜仵作独坐灯下,面前摊着林绡辞呈的抄本。


老人用铜尺压住纸角,提笔蘸墨,字迹瘦劲如刀:


“林生鉴:


火场之勘,你心细如发;


火场之外,你心慈如母。


然老夫行医三十载,见惯了‘一念退,百念灰’。


你今日退一步,明日便有人进一步;


科场黑暗,你不点灯,便永远黑。


省城诸生联名保你,是民意;


巡抚幕僚邀你,是时势;


你若弃之,便负了火中冤魂,也负了你自己。


老夫不劝你高官厚禄,只劝你——


把黑暗烧穿一个洞,再回家种梨不迟。


附:象牙刀已封库,梨花灯笼已焚,


火场第三把火的真相,还欠你一个署名。”


信末,老人用铜尺敲了敲桌,


仿佛敲醒自己,也敲醒远在他乡的少年。


第二日清晨,驿馆门口两骑并出。


第一骑,林母的家书,贴着“急递”红条;


第二骑,杜仵作的信,封口火漆上印着“杜”字篆章。


两匹马一前一后,蹄声得得,


穿过稻田、石桥、桑林,


把两个不同方向的声音同时送往省城。


驿卒在马背上哼着小调:


“一封盼儿学,一封劝儿留,


不知省城的风,先吹动哪一页愁?”


省城驿馆西厢,午后蝉鸣。


林绡正在菜畦拔草,忽听铃响。


驿卒递进两封信,一厚一薄,一温一凉。


他先看母亲的,字字重若千钧;


再看杜仵作的,句句利若刀锋。


两封信并排摊在案上,


像一柄木犁和一把铁锄,


一个唤他破田,一个催他耕天。


林绡沉默良久,忽听窗外雁声,


抬头见一行秋雁正掠檐而过,


排成“人”字,又似“入”字。


他轻轻把两封信折起,放进贴胸的衣袋,


仿佛把故乡与灯火一起揣进了心里。


傍晚,驿馆更鼓三声。


林绡提笔,在一张素笺上只写了一句:


“风从故乡来,吹我复前行。”


墨迹未干,他把笔搁下,


推开窗,远处贡院残墙在夕阳里像一截旧梦。


风穿过窗棂,吹动案头桂花糖纸,沙沙作响,


像穗儿在村口踮脚张望,


像母亲灯下轻咳,


像杜仵作铜尺敲桌的余音。


林绡站在窗前,任由风吹乱鬓角,


心里那杆天平,终于轻轻晃动了一下。


而风,还在吹,


吹过省城,吹过稻田,吹向更远的远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寒绡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