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背囊与春风
书名:寒绡录 作者:雨蝶梦 本章字数:1341字 发布时间:2025-08-24

省城驿馆的天井里,薄雾浮在青砖缝间,像一层未醒的霜。


林绡推门而出,袖口还沾着灯油味。


昨夜的决定在胸腔里跳动,像另一颗心脏。


他先回屋,把几件旧衣摊开:


一件青布儒衫,补丁洗得发白;


一条灰布长裤,膝头磨得发亮;


两件里衣,是母亲亲手缝的,针脚密实。


他一件件叠好,压得整整齐齐,像要把故乡的温度也折进去。


包裹是兄长林衡前年用旧帆布袋改的,袋身绣着小小的“林”字,颜色早已褪了。


林绡把衣服放进最底层,再铺上一层油纸防潮。


接着是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手抄本,封面用桑皮纸重裱,边角磨得起了毛;


《春秋左传正义》残卷,火场中救出,带着淡淡的焦味;


一本空白册子,封面写着“错题本”,墨迹尚新。


他把书排在衣服上方,用细绳捆紧,怕路上颠簸磨破纸页。


最后,把三样小物放进贴身暗袋:


母亲寄来的桂花糖,用油纸包了七粒;


杜仵作送的铜尺,寸寸刻着火场记忆;


那枚补全的“天启三年原契”印章,温润如玉。


包裹收口,帆布袋鼓出一个方正的轮廓,像一座随身的小山。


辰时,驿馆门口陆续来了人。


最先到的是杜仵作。


老人仍是一袭青布长衫,手里却多了一只狭长的木匣。


“路上若遇疑难,可开此匣。”


林绡要接,老人却按住他手背:“定要到了京城再开。”


木匣不重,却带着微微的松香。


第二辆马车停下,跳下来的是顾允成——府试第二名,如今已是省城书院助教。


他递过一只竹筒:“里头是省城诸生联名写的《劝学启》,路上解闷。”


竹筒封口,火漆上刻着书院山长的私印。


最后来的是驿馆小厮阿旺——火场杂役,如今脱了奴籍,在驿馆做马夫。


他牵来一匹枣红小马,鞍具新配,缰绳上系着红绸。


“公子,这马脚力稳,夜行不踢人。”


阿旺笑得憨厚,眼角却藏着感激。


林绡拍拍马颈,低声道:“你也保重。”


三人站在驿馆门前,晨风拂过,衣袂猎猎,像三面不同颜色的旗。


巳时一刻,城门开启。


林绡把行囊搭上马背,自己翻身上鞍。


杜仵作立在道旁,双手负后,目光深远:“京城路远,风大雨急,记得先护住心灯。”


顾允成拱手:“待你金榜题名,省城诸生为你洗尘。”


阿旺咧嘴笑:“等公子回来,我请你吃新酿的梨花白。”


林绡一一颔首,勒马转身。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清脆,像无数颗算盘珠同时归位。


城楼上晨鼓三通,为他送行;


城楼下晨雾缭绕,为他铺出一条看不见的路。


他回头望了一眼省城——


贡院的残墙在朝阳下泛着金红,


像一截未熄的火,也像一盏未灭的灯。


官道两旁,稻浪起伏,风从穗尖掠过,发出沙沙的涛声。


林绡放慢马速,让枣红小马吃几口路边的青草。


他打开顾允成送的竹筒,抽出《劝学启》。


纸上字迹遒劲:“愿君以火照夜,以算济世,以笔破天荒。”


林绡轻轻一笑,把竹筒重新封好,放回鞍侧。


午后,穿过一片桑林,阳光从叶隙洒下,斑斑点点的光斑落在他的青衫上,像无数枚小铜钱。


他忽然想起母亲信中的话:“梨已黄,穗儿日日数。”


心里那一根弦,被轻轻拨动,发出温暖的回响。


傍晚,驿亭在望。


林绡下马,拍了拍行囊:“再坚持一夜,明日便可搭船北上。”


驿亭老吏迎出来,笑着递上一盏热茶:“林小神算,一路辛苦。”


茶香氤氲,林绡捧盏,望向北方——


那里,京城的天际线正被晚霞染成一线金紫,


像一柄横卧的剑,也像一条升起的龙。


他低头抿茶,心里默念:


“母亲,兄长,穗儿,再等等我。


我背的不只是行囊,还有你们的灯火。”


马蹄声远,茶香未散,


少年与暮色一起,踏上了更长的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寒绡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