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忆窑
书名:怪恶之夜 作者:余静雨 本章字数:3254字 发布时间:2025-08-26

烛光的阴影在余临秋温和的脸上轻轻晃动,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仔细拂去某个尘封角落的灰尘。与之前几位讲述者那几乎要溢出的恐惧不同,他的姿态里带着一种沉静的哀伤,像是准备讲述一个年代久远、却依旧隐隐作痛的传说。他轻轻推了推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镜,开口时,声音一如既往的体贴温和,却裹着一层难以化开的沉重。


“梨衣的故事让人心里发毛,那种强加于人的‘喜悦’,确实比直接的恐怖更令人窒息。”他先是轻声回应了一句,表示在认真倾听,然后缓缓吸了口气。


“我要讲的这个,或许没那么……具有攻击性。它更像一种……缓慢的沉溺。我们那里的人,叫它《蚀忆窑》。”


“蚀忆”两个字,被他用一种极其清晰的吐字说出来,仿佛怕人听错,又带着一种敬畏般的谨慎。


“我的故乡,不在山村,也不在古镇,而是一个以烧制陶器闻名的小城。城里曾经有很多古窑,后来大多废弃了。其中最老、也最神秘的一座,叫‘静心窑’。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僧人在那里烧制过用于冥想净心的陶器,窑火能照见本心,烧出的陶器能安神定魂。当然,这只是传说。” “静心窑废弃之后,成了我们小孩子们探险的地方。但那窑洞……很奇怪。它里面异常干净,几乎没有灰尘,也没有蜘蛛网,空气里总是漂浮着一种淡淡的、像是某种香料混合了泥土被烈火灼烧过的味道,不难闻,甚至有点让人安心。” “而且,最奇特的是,只要你走进那座废窑,坐在里面,就会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外面世界的烦恼、学业的压力、父母的唠叨……好像都被那厚厚的窑壁隔绝了。你会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甚至……有点昏昏欲睡。” “城里有些老人知道孩子们喜欢去那里,会摇摇头,告诫一句:‘静心窑里静心可以,别睡着,更别对着窑壁念叨你的那点愁事儿。’” “为什么?孩子们问。” “老人往往讳莫如深,只说:‘那窑壁……吃声音,更吃心事。说多了,就当心把自己也留在里头。’” “这种告诫,对半大的孩子来说,更像是一种诱惑。” “和我一起常去玩的,有一个叫阿阮的女孩。她家里情况不好,父母常年争吵,她性格又敏感,总是有很多心事,很多委屈。静心窑成了她唯一的避风港。” “她越来越喜欢去那里,去了,就抱着膝盖坐在最里面,对着那光滑温润、带着火焰纹路的窑壁,小声地说话。说她的难过,她的害怕,她那些无法对任何人言说的秘密。” “她说的时候,窑洞里异常安静,只有她自己的声音轻轻回荡,然后……好像真的被那窑壁吸了进去,连回声都几乎没有。” “说完之后,她总会显得轻松很多,脸上也会有点笑容。我们都觉得,这窑洞真神了,果然能‘静心’。”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阿阮有点不对劲。” “她确实不像以前那么愁眉苦脸了,但她好像……也变得比以前‘空’了。就是……那种感觉,她好像丢掉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烦恼。” “比如,她以前作文写得极好,情感特别细腻。但现在,她提起笔,经常会愣很久,然后写出来的东西变得干巴巴的,缺乏那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比如,我们聊起以前一起经历的某件趣事,细节她都记得,但她说起来的时候,眼神很平静,再也没有了当初那种兴奋和雀跃,就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她忘记了她最喜欢的那首歌怎么唱,只记得歌名。” “她甚至有一次,看着母亲给她织的旧围巾,愣了神,问我:‘这好像是我妈织的?什么时候织的?我忘了。’” “那种‘忘记’,不是慕梦故事里被外力强行抹除,而是像……像什么东西从内部被慢慢‘蚀空’了。连带着承载那些记忆的情感,也一起消失了。” “我担心地问她:‘阿阮,你最近是不是太累了?怎么好像忘了很多事?’” “她却对我露出一个轻松又有点茫然的笑:‘没有啊?我觉得很好啊,心里从来没这么平静过。那些烦心事,好像真的都被静心窑吃掉了呢。’” “她用的词是‘吃掉’。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 “我强迫她不要再去了。她答应了,但没过两天,我又发现她偷偷溜去了静心窑。她说她没办法,只要心情稍微有点低落,就控制不住地想去找那个窑洞,好像那里有什么东西在召唤她。只有对着窑壁说完话,才能重新获得那种‘平静’。” “我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我想起老人的话。那窑壁,吃的可能不只是‘声音’,不只是‘烦恼’……它吃掉的,是承载着烦恼的‘记忆’和‘情感’本身!” “那是构成‘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 “我跑去问城里最年迈的一位老陶匠,关于静心窑的真正秘密。” “老陶匠听了我的描述,叹了口气,告诉我:‘静心窑,静的不是心,是‘念’。最早的那位僧人,本意是想烧出一个能吸纳杂念、帮助定心的器皿。但他可能也没想到,窑火百年不息,吸纳的杂念太多,那窑本身……活了。’” “‘它有了某种饥渴。它喜欢上那种吸纳‘人念’的感觉。尤其是负面、沉重的记忆和情感,对它们来说,就像是……养分。’” “‘它不会害命,它甚至会让你觉得舒服,放松。但它会一点点地,把你那些它认为‘沉重’的东西,都吸走。快乐的,痛苦的,悲伤的,喜悦的……只要是强烈的、带有情感温度的记忆,它都要。’” “‘直到最后……’老陶匠看着我,眼神悲哀,‘人就空了。像一个完美光滑、没有一丝瑕疵的陶器,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但也没有了爱,没有了恨,没有了回忆,没有了……温度。那还能算活着吗?’” “我吓坏了,疯狂跑回静心窑,想把阿阮拖出来。” “我冲进窑洞的时候,她正背对着我,坐在最深处,额头几乎要抵着窑壁,声音轻柔得像在哼唱摇篮曲:‘……后来啊,我爸走了,再也没回来……妈妈哭了很久……我也哭了……但现在想起来,好像也没什么感觉了……都过去了……’” “窑洞里那种诡异的平静感几乎凝成了实质。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幻觉,那窑壁上的火焰纹路,似乎微微亮了一下,像是在……享受这顿美餐。” “我冲上去,一把拉住她:‘阿阮!走!别再说了!它不是在帮你!它是在吃你的东西!吃你的记忆!’” “阿阮转过头看我。她的脸很平静,平静得可怕,眼睛里像蒙着一层薄薄的雾。她甚至对我笑了笑:‘临秋?你怎么来了?我没事啊,我说完就好了。’” “她那种空洞的平静,比任何歇斯底里都让我恐惧。” “我几乎是强行把她拖出了静心窑。离开窑洞的那一刻,她像是突然从梦里醒来一样,剧烈地颤抖了一下,眼神里的雾气散开,露出了深藏的迷茫和一丝……恐慌。” “‘我……我刚才……说了什么?’她抓着我的手,手指冰凉。” “我没法回答她。因为我知道,她刚才‘喂’给静心窑的那些记忆和情感,已经要不回来了。” “从那以后,我们严令禁止任何孩子再去静心窑。阿阮也不敢再去了。但是……” “但是‘蚀空’的过程,并没有完全停止。” “就像一种瘾,或者一种缓慢的毒。静心窑已经‘尝’过了她的味道,那种联系似乎已经建立。即使不再靠近,她依旧会慢慢地、不知不觉地‘淡忘’。” “她记得事情本身,却丢失了与之相关的情感。她记得母亲的爱,却无法再感受到那种温暖;她记得童年的快乐,却再也无法真正笑出来;她甚至记得对我的友情,但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却日渐稀薄。” “她变得越来越‘平静’,越来越‘乖’,却也越来越不像以前的阿阮。” “最后,她家搬走了。听说她后来上了大学,找了份普通的工作,按部就班地生活。” “很多年后,我偶然遇到她一次。她还能认出我,客气地跟我打招呼,笑容标准而得体。我们聊了几句近况,她逻辑清晰,言语正常。” “但我知道,那不是她了。至少,不是完整的她了。” “她就像一个……被精心修补过、却永久失去了所有色彩的瓷器。光滑,完整,没有裂痕,也没有……灵魂。” 余临秋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深深的无力感和哀伤。 “那口窑,还在那里。废弃着,安静着。” “它没有消失,只是陷入了沉睡,或者……在等待下一个觉得内心‘太重’,渴望‘轻松’的人。” “它不会伤害你的身体,它甚至承诺给你安宁。” “但它索取的回報,是你之所以为你的……那些宝贵的、带着泪与笑的记忆和情感。” “所以,”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眼神里是真诚的告诫,“如果你们遇到某个地方,能让你感到异乎寻常的平静,能让你忍不住想把所有心事都倾吐出来……” “尤其是,如果你发现,倾诉之后,你虽然轻松了,却也好像……丢失了什么……” “赶紧离开。” “永远别再回去。” “有些‘轻松’的代价……” “……我们付不起。”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怪恶之夜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