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地热电站的启动2
书名:星尘航线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4863字 发布时间:2025-08-25

第十六章:地热电站的启动与未知信号2


就在探测艇缓慢驶到洞穴中央时,探照灯的光束突然照到了一个巨大的透明物体。它悬浮在洞穴顶部,像一团展开的巨型水母,直径约10米,半透明的身体里流动着淡紫色的光,光流顺着身体的纹路缓缓移动,像是血液在血管里流淌。无数根细长的触须从身体下方垂下来,每根触须约2米长,末端闪烁着和荧光蛋白质一样的淡蓝色光点,光点的闪烁频率与0.8赫兹的脉冲完全同步。最令人震惊的是,它身体中央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圆形核心,核心周围环绕着三层淡紫色光环,正以稳定的频率向外辐射电磁信号——和观测站检测到的信号源完全吻合!

“我的天……这是什么?”艾拉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她立刻举起胸前的高清相机,手指因为紧张而有些僵硬,连续按了三次快门。相机的闪光灯在黑暗中亮起,短暂照亮了生物的全貌,半透明的身体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触须上的蓝光因为闪光灯的刺激,瞬间变得明亮了几分。

王浩的地质扫描仪突然发出“嘀嘀”的报警声,红色的警告框在屏幕上弹出:“检测到高强度生物电磁信号,能量等级:中等(0.8-1.2微特斯拉),未检测到攻击性标记,未发现有毒物质释放。”他盯着屏幕上的生物结构分析图,手指在触屏上放大细节,声音发颤:“它……它没有骨骼,没有肌肉,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细胞结构——身体像是由纯粹的能量和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内部的淡紫色光流应该是能量流动的轨迹。这种‘能量生物’的形态,地球的生物学数据库里没有任何匹配项!”

林野握紧通讯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镇定:“艾拉,继续记录信号波形和生物的形态变化,不要错过任何细节;王浩,分析它的能量来源,看看是依赖地热还是‘星元素’;我们保持10米的安全距离,不要靠近,先观察它的反应。”

就在这时,未知生物的触须突然微微晃动,原本垂向下方的触须缓缓转向探测艇的方向,淡紫色的光芒骤然变亮,像一串被点亮的蓝色灯笼。艾拉手中的信号接收器突然“嘀”地一声轻响,屏幕上原本杂乱的波形瞬间变得清晰有序,一段完整的信号片段跳了出来——实验室里的索菲亚通过实时同步信号,立刻用荧光蛋白质的频率进行破译,白色的字符在实验室的主屏幕上逐字显现:“外来者……你们……带来了……稳定的……能量……”

“它在和我们交流!”索菲亚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确认破译结果的准确性,“‘稳定的能量’应该指的是我们培育的‘星甲烷菌’和即将启动的地热电站!我们通过基因锚定稳定了‘星甲烷菌’的产氢能力,又通过地热导管疏导了断层的能量释放,这些都改善了它的生存环境——它能感知到能量的稳定变化!”

林野的心脏猛地一跳,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这是人类登陆“希望之星”以来,第一次与本土生物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他深吸一口气,让艾拉调整信号发射器的频率,用同样的脉冲节奏回应:“我们是来自地球的人类,为寻找新的生存家园来到这里。我们希望能在这片星球上和平生存,不会破坏你们的环境,也不会打扰你们的生活。”

未知生物的触须轻轻摆动,蓝光闪烁的频率逐渐变慢,像是在“思考”人类传递的信息。洞穴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探测艇的动力系统发出微弱的“嗡嗡”声,以及生物触须上光点的闪烁声。片刻后,新的信号再次传入接收器,这次的字符带着断断续续的停顿,像是在组织语言:“裂缝……深处……有……‘混乱的能量’……会……破坏……一切……你们……要……小心……”

王浩立刻调出洞穴深处的地质剖面图,手指指向一片标注着“未知区域”的黑色地带,那里位于洞穴尽头,与地热断层的延伸段相连:“就是那里!我们之前用无人机探测时,刚靠近就失去了信号。我重新分析了之前的地质数据,发现那里的‘星元素’同位素含量是其他区域的5倍,还存在大量不稳定的硅基聚合物——这种物质在受到震动或温度骤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旦引发爆炸,冲击波会波及整个地热断层,甚至可能导致冰层坍塌!”

未知生物的触须逐渐收回,淡紫色的光芒慢慢减弱,身体的透明度也随之增加,像是在消耗能量后进入休整状态。它的核心再次发出一段微弱的信号,字符变得更简短:“我……要……回……能量源……你们……需……帮助……用……荧光蛋白质……联系……”说完,它的身体像一片轻盈的羽毛,缓缓向洞穴深处飘去,触须上的蓝光随着距离的拉远逐渐变暗,电磁信号也随之减弱,最终彻底消失在黑暗的通道尽头。

林野盯着生物消失的方向,沉默了几秒,才对通讯器说:“我们先返回观测站,把刚才的发现整理好,再制定下一步计划。”

探测艇缓缓驶出洞穴时,α星A已经从“希望之星”的地平线上升起,淡金色的阳光穿透冰层,在冰原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艾拉将拍摄的生物影像和记录的信号数据快速导出,通过内部网络传给实验室;李薇和索菲亚第一时间接收数据,将生物的形态特征录入“希望之星”本土生物数据库,命名为“星脉水母”。

林野刚走出探测艇,就看到张雅拿着医疗箱迎上来,她的齐肩短发被风吹得有些乱,白大褂的领口沾了些冰晶:“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危险?我刚才监测到你们的通讯信号有短暂中断,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遇到了一种未知的能量生物,没有攻击性,还提醒我们洞穴深处有‘混乱的能量’。”林野摘下头盔,露出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刚才的紧张让他出了不少汗,“你先给我们做个体检,确认没有接触到有害物质,然后通知所有人,半小时后在舰桥开会。”

半小时后,舰桥里坐满了船员。周明和刘晓刚检修完探测艇的脐带缆,手上还沾着机油;赵磊从温泉区监测点赶回来,防寒服的袖口还沾着雪屑;张雅则拿着体检报告,站在林野身边。

林野将“星脉水母”的影像投到主屏幕上,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缓缓讲述了洞穴中的遭遇。当提到“混乱的能量”时,王浩站起身,将地质图放大,黑色区域在屏幕上格外醒目:“我计算过,如果硅基聚合物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半径会达到10公里,地热电站、农业区,甚至‘星尘号’的停泊港都会被波及。更严重的是,爆炸会导致‘星元素’矿脉破裂,释放出有毒的星元素气体,这种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休眠舱里的船员免疫系统脆弱,一旦吸入,后果不堪设想。”

张雅接过话头,举起手中的体检报告:“幸好林舰长、王浩和艾拉没有接触到有害物质,体检结果都正常。但我们必须提前准备——我已经调配了50支星元素解毒剂,还准备了便携式防毒面具,一旦发生气体泄漏,能第一时间分发下去。”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直接派人去洞穴深处探查吗?”周明忍不住问道,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又有些担忧。

林野摇了摇头,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不能贸然行动。洞穴深处的‘星元素’磁场太强,探测设备会受干扰,而且我们对‘混乱的能量’的具体情况还不了解。”他看向李薇和索菲亚,“你们俩负责完善荧光蛋白质的通讯系统,尝试用它联系‘星脉水母’,看看能不能获取更多关于‘混乱的能量’的信息,比如具体位置、能量强度,还有触发爆炸的条件。”

“王浩,你带领地质组,用改装后的抗磁无人机去洞穴深处探查。”林野继续分配任务,“给无人机装上防磁外壳和高清摄像头,重点拍摄硅基聚合物的分布区域,绘制详细的能量分布图,标记出危险点。”

“艾拉、赵磊,你们在温泉区和洞穴入口处加装20个能量监测仪,设定安全阈值,一旦监测到能量超过0.8微特斯拉,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通知所有人撤离。”

“周明、刘晓,你们负责加固地热电站的防护网,再在电站周围挖一条3米深的减震沟,万一发生小规模震动,能减少对电站的影响。”

“张雅,你继续完善医疗应急方案,确保每个船员都熟悉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休眠舱也要加装气体过滤系统,防止有毒气体进入。”

林野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我们不仅要在‘希望之星’活下去,还要学会和这里的生物共存。‘星脉水母’的提醒很重要,它是这片星球的‘原住民’,比我们更了解这里的环境。这次的交流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我们或许还能通过它,了解更多‘希望之星’的秘密。”

接下来的三天,船员们按照计划忙碌着。李薇和索菲亚在实验室里反复测试荧光蛋白质的通讯效果,将蛋白质溶液装入特制的信号发射器,通过地下电缆连接到洞穴入口,每天定时发送三次信号,虽然暂时没有收到“星脉水母”的回应,但蛋白质的荧光强度始终稳定,证明信号能顺利传递到洞穴深处。

王浩带领地质组改装了5架抗磁无人机,每架无人机都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和能量探测器。第一次派无人机进入洞穴深处时,无人机在距离硅基聚合物区域100米处失去信号,好在提前设置了自动返航程序,无人机带着部分影像数据安全返回——从影像中能看到,洞穴深处的岩壁上覆盖着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正是不稳定的硅基聚合物,它们像一层薄冰,覆盖在“星元素”矿脉上,随时可能破裂。

周明和刘晓则带着工具,在地热电站周围挖了一条3米深、2米宽的减震沟,沟里填充了从“希望之星”本土采集的玄武岩纤维,能有效吸收震动能量。他们还在防护网外侧加装了一层钢板,进一步增强防护能力。

终于,到了地热电站启动的日子。清晨6点,所有船员都聚集在电站的控制室里。林野站在控制台前,指尖悬在红色的启动按钮上方,身后的船员们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主屏幕。

“所有人注意,地热电站即将启动,各岗位汇报准备情况。”林野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到每个船员耳中。

“农业区恒温系统准备就绪,已切换至地热供电模式!”负责农业区的船员赵磊回应。

“船员生活区电力系统准备就绪,应急电源已关闭!”负责生活区的船员回应。

“休眠舱生命维持系统准备就绪,已接入地热电站供电线路!”张雅回应。

“无人机监测队准备就绪,已在洞穴入口和硅基聚合物区域部署监测点!”王浩回应。

林野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看到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和紧张。他按下启动按钮,声音坚定:“地热电站,启动!”

随着按钮按下,控制室里的指示灯从红色逐渐变为绿色,银白色的钛合金导管中,淡蓝色的氢甲烷气体缓缓流动,气体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泽,顺着导管流入电站的反应舱。反应舱外侧的散热片开始工作,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主屏幕上的能源输出曲线像一道向上的彩虹,从0开始稳步攀升,最终稳定在“每小时1500千瓦时”的数值上。

“能源输出稳定!”王浩兴奋地喊道,他的银边眼镜反射着屏幕的光芒,“氢甲烷燃烧效率达到95%,地热能量转化率88%,完全符合预期!”

与此同时,农业区的恒温系统开始运转,风扇发出轻微的声响,温暖的气流吹过“希望草”的叶片,翠绿的叶片在气流中轻轻舒展,基部的分蘖芽显得更加饱满;船员宿舍的灯光全部亮起,暖黄色的灯光取代了之前昏暗的应急灯,宿舍里的加热器开始工作,显示屏上的温度逐渐从18℃升到22℃;“星尘号”的舷窗上,蓝色的能源指示灯闪烁着,代表着飞船的能源供应已切换至地热电站,反物质燃料储备被正式封存。

李薇站在控制室的角落,看着屏幕上“氢甲烷产量稳定120立方米/小时”的数值,又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荧光蛋白质检测仪——淡蓝色的光芒稳定闪烁,与洞穴深处的信号遥相呼应。她想起三天前在实验室里,自己和索菲亚反复测试蛋白质的场景,想起“星脉水母”提醒他们注意“混乱的能量”时的画面,心中涌起一阵感慨:人类在“希望之星”的殖民之路,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索菲亚走到李薇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嘴角带着笑容:“你看,我们做到了。‘星甲烷菌’稳定了,地热电站也启动了,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依赖地球的补给了。”

“是啊,但挑战还没结束。”李薇抬头看向屏幕上洞穴深处的地质图,“‘混乱的能量’还在,‘星脉水母’也还在等着我们的信号。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夜色再次降临“希望之星”,北极的冰原上,地热电站的灯光像一颗温暖的太阳,照亮了周围的区域;“星尘号”的光帆在夜空中闪烁,与绿色的极光交相辉映。林野站在舰桥的舷窗前,望着远处舞动的极光,手中握着一份新的探测计划——三天后,他们将再次派探测艇进入洞穴,这次不仅要进一步了解“混乱的能量”,还要尝试与“星脉水母”建立更稳定的通讯。

他知道,人类在“希望之星”的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一页。未来或许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只要船员们团结在一起,带着对这片星球的敬畏和勇气,就一定能在这里,写下属于人类的新篇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星尘航线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