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相析灯谜怨 书开少年心
书名:推背图源起篇 作者:星启之路 本章字数:2255字 发布时间:2025-08-26

贞观九年的新春余韵尚浓,咸阳城便一头扎进了上元节的欢腾漩涡。暮色刚合,朱雀大街两侧早已华灯初上,一盏盏造型精巧的花灯宛如繁星坠入人间,将整条长街照得通明透亮。孩童们提着兔子灯追逐嬉闹,大人们或是驻足观赏灯匠们的奇思妙想,或是三两成群地猜着灯谜,空气中浮动着麦芽糖的甜香与烟火的气息,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

 

在这熙攘人群中,聚文堂前的空地格外引人注目。几张方桌拼凑而成的台案上铺展着洒金红纸,笔墨砚台整齐排列,几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埋头挥毫,为百姓书写各式各样的灯谜。其中最显眼的一位便是陈砚——他身着月白色长衫,袖口绣着淡雅竹纹,眉目疏朗,执笔时姿态从容,笔下字迹清俊有力,引得不少姑娘家偷偷张望。此刻,他刚放下手中的狼毫,抬眼便瞧见了正朝这边疾步而来的两人。

 

走在前面的是布庄刘掌柜,圆滚滚的身子裹着藏青缎面棉袍,因焦急而涨红了脸,额角沁出的汗珠在灯火下泛着微光;被他揪住后领子的少年不过十三四岁模样,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褐,头发有些凌乱,却倔强地挺直脖颈,眼底燃着不服气的火焰。“陈先生评评理!”刘掌柜扯着嗓子喊道,震得旁边悬挂的走马灯都晃了晃,“这小叫花子偷看我闺女的灯谜答案,被我当场抓住,还死不承认!”

 

周围的百姓立刻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指着少年身上补丁摞补丁的衣裳摇头叹息,也有人怀疑道:“看着怪可怜的,当真会干这种事?”陈砚微微皱眉,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而后缓步走到少年面前。他蹲下身,目光温和却锐利,细细打量起这张年轻的脸庞。

 

少年的皮肤因常年日晒显得黝黑,鼻梁挺直,印堂处光洁开阔,像是一方未染尘埃的净土。那双眼睛尤其明亮,虽带着几分慌乱与倔强,但清澈见底,不见半分阴鸷。陈砚又轻轻托起少年的手,只见手掌厚实有力,指节分明,右手食指与中指的指腹果然结着薄薄的茧子,触感粗糙却均匀,绝非偶然摩擦所致。“此子掌心生纹,当是有缘于笔墨之人。”陈砚心中暗自思量,口中振振有词地念叨:“掌纹横斜似字行,指端老茧墨痕长。这般手相藏慧根,定是读书好儿郎。”

 

“刘掌柜,且听我一言。”陈砚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瞬间压下了周遭的嘈杂,“观此子面相,印堂开阔者,多性情坦荡;眼神清澈,非狡诈之辈。再看这手上的老茧,分明是长久握笔留下的痕迹,岂像是初次行窃之徒?”刘掌柜哼了一声,撇嘴道:“穷酸小子能有什么本事?不过是仗着手脚伶俐罢了!”

 

陈砚并未反驳,转而看向少年,语气柔和了许多:“小哥儿,你可愿与我说说,平日里可有什么爱好?”少年没想到会被如此询问,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这时,一阵夜风吹过,掀起了他破旧衣袖的一角,露出里面沾着几点暗褐色痕迹的布料——那是墨汁干涸后留下的印记,颜色竟与聚文堂所用的松烟墨极为相似。

 

陈砚眼前一亮,继续追问:“你常来聚文堂附近走动,可是为了观看那些先生们写字?”少年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重重地点了点头。原来,这少年名叫阿昭,父母早亡,靠着给邻里缝补衣物维持生计。他自幼喜爱文字,每当路过聚文堂,总会忍不住趴在窗棂外,痴痴地看着里面的学子们吟诗作对、泼墨挥毫。那一日,刘掌柜的女儿挂出了一道新制的灯谜,阿昭站在不远处反复揣摩,竟自行悟出了答案,却被误以为是偷看。

 

“我家就住在聚文堂后面的小巷里,真的只是自己琢磨出来的!”阿昭急得眼眶发红,声音也带上了哭腔。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转向刘掌柜笑道:“刘掌柜,您瞧,若是有心偷窥,何必在此苦思冥想?依我看,这孩子不仅无罪,反倒是个难得的好学之士。”说罢,他从桌上取过一张红纸,蘸饱墨汁,提笔写下一行字:“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递予阿昭:“若能当场解出此谜,便算我为你作保如何?”

 

阿昭接过纸条,盯着那行字琢磨片刻,忽然眼睛一亮,脆生生答道:“是‘青蛙’!”这谜面上,“黑衣”暗指蝌蚪的模样,“绿袍”对应青蛙的体色,“水里过日子”说的是蝌蚪和青蛙的栖息习性,“岸上来睡觉”则点出青蛙常趴在岸边的特点,既贴合生活,又藏着简单的自然常识,正适合心思活络的少年猜解。

 

陈砚抚掌大笑:“正是!果然灵透。”围观者也跟着叫好。刘掌柜脸上还挂着半信半疑,嘟囔道:“不过是蒙对了个俗物,算不得什么本事……”

 

陈砚闻言,也不恼,再取一张纸,添了几分笔力写下:“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无脚能走,有翅难飞。”这谜面比上一道更隐晦些,围观的人也跟着皱起眉琢磨。

 

阿昭却没慌,指尖在纸上轻轻点着“有翅难飞”四字,忽然想起聚文堂窗台上养的那只鱼缸——里面的东西可不就是没脖子、没眉毛,靠着鳍游动,就算长着类似“翅”的鳍,也飞不上岸么?他眼睛一亮,朗声道:“是‘鱼’!”

 

陈砚这下笑得更响:“一点不差!这谜藏着水里物的形态,没点观察心思可猜不出。”周围百姓啧啧称奇,有懂行的搭话:“这孩子不光识字,还这么会琢磨,真是块料!”刘掌柜的脸彻底红透,抱拳作揖道:“陈先生说得是,是我眼皮子浅了,该罚,该罚!”

 

夜色渐深,明月高悬,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很长。陈砚拉着阿昭的手,穿过依旧热闹的街市,走进聚文堂温暖的室内。烛火摇曳间,他翻出一本《千字文》,郑重其事地说道:“从今往后,你若有闲暇,尽管来这里读书习字。学问之道,贵乎恒心,只要你肯下功夫,将来必有出头之日。”阿昭紧紧攥着书卷,泪水模糊了视线,重重地磕了个响头。

 

窗外,一轮满月爬上屋檐,银辉洒在案头的笔墨纸上,仿佛也在见证这场特殊的相遇。远处传来阵阵爆竹声,夹杂着孩童天真的笑声,交织成一幅温馨动人的画面。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一颗渴望知识的种子,悄然落入了肥沃的土壤。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推背图源起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