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的瞳孔骤然收缩,仿佛被无形的针尖刺入脑海。她抬起手,指尖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微不可察的弧线,像是要抓住某种正在消散的频率。战术手套内侧的空间信标纹路轻微震颤,如同沉睡的神经末梢被惊醒。
秦烈的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距离按下仅差半毫米。他没有立刻动作,而是猛地抬眼,视线如刀锋般扫过监测屏。林雪的脑波图上,原本平稳的γ波段正以不规则的节奏跳动,像是一串被强行扭曲的密码。
“停。”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像金属撞击般清晰。
张峰立刻松开能源模块的校准旋钮,陈浩双手离开键盘,李薇迅速调出实时生理数据流。整个研发区陷入一种近乎凝固的静默,只有终端冷却风扇的嗡鸣在低频回荡。
秦烈几步跨到主控台前,调出刚刚截取的信号日志。三秒后,他的眉头锁紧。Σ-7脉冲的周期不再是稳定的11秒,而是压缩到了10.3秒,且每一次跳动的相位都出现了微小偏移——这种偏移不属于任何已知协议,更像是系统在主动校准。
“不是误读。”他说,“他们在调整发射参数。”
陈浩迅速接入城市残余监控网络,将B-12区第七交汇点的电磁环境数据拉入分析模型。画面切换,灰褐色的地下管网结构在三维投影中缓缓旋转,几处节点闪烁着异常的红光。
“能源波动频率与新脉冲匹配度达92%。”他语速极快,“他们在测试真实节点,而且……节奏在加快。”
秦烈盯着倒计时面板:67小时23分14秒。这个数字曾是他们唯一的参照系。但现在,它可能已经失效。
“原计划不可靠。”他转身走向指挥台,手指在空中划出一道指令流,“启动‘破节’行动一级准备预案。”
警报声未响,但指令已如电流般传遍基地核心系统。张峰立刻召集机械组,将三台运输车推入改装区。车体外壳被迅速拆解,露出内部骨架。空间系统培育的超纯态纳米导电纤维被缠绕在底盘框架上,形成环形干扰阵列。每辆车都将搭载一台Σ-Inverse_V2装置,作为移动干扰平台,在中继站外围构建多点压制网。
“能源模块必须独立供能。”秦烈出现在改装区门口,手中拿着一份刚生成的配置清单,“一旦主电网被锁定,我们不能依赖外部供电。”
张峰点头,从物料库调出十二组高纯度锂氧电池。电池外壳泛着冷银色光泽,是空间系统最新批次的产品,能量密度比常规型号高出近三倍。
“如果干扰持续超过两小时,我们就只有一次机会。”秦烈低声说,目光在电池编号上停留了三秒。
张峰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将电池组接入车载系统,逐一测试充放电曲线。他知道,这句话不是提醒,而是预判——秦烈从不做无意义的低语。
与此同时,陈浩已切换至离线模式,绕过主网防火墙,接入市政监控的备份节点。屏幕分割成数十个小窗,全是城市东区废弃设施的实时画面。他逐帧筛查异常信号,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根断掉的导线。
突然,一段加密频段跳入侦测范围。频率特征与运输箱残片残留的Σ-7信号高度吻合,来源指向东区一座早已停用的数据中心。信号强度极弱,但调制方式极为精密,像是某种调试指令。
“找到了。”他轻声说,“他们在激活新节点。”
秦烈走过来,站在他身后。屏幕上,数据中心的三维模型缓缓展开,内部结构被热成像还原。中央机房有微弱的热量残留,表明设备曾短暂运行。
“不是主力节点。”秦烈判断,“是测试场,或者……备用信标。”
“他们为什么现在动手?”陈浩问。
“因为我们在演练。”秦烈目光冷峻,“我们的信号泄露了,哪怕只是一点残波,也足以让他们察觉威胁。”
他转身走向医疗区。李薇正在为林雪准备轻度隔离舱。舱体由复合屏蔽材料制成,内部嵌入了空间系统生成的反共振层,能有效阻断外部信号渗透。
“你不需要完全封闭。”秦烈对林雪说,“我们需要你保持感知能力,但不能让信号进一步侵蚀。”
林雪点头,走入舱内。舱门闭合,透明罩面泛起一层淡蓝色光晕。她的呼吸渐渐平稳,脑波图恢复稳定,但γ波边缘仍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像是深海下的暗流。
李薇守在监测台前,记录每一项数据。忽然,她发现林雪的右手在舱壁内侧缓慢移动,指尖划出六个点,排列成六边形。随后,她又写下一组数字:7-3-9-1-6-2。
“她在写什么?”李薇低声问。
秦烈靠近观察。那串数字看似无序,但他立刻意识到——这与中继站物理坐标的拓扑编码存在映射关系。六边形是“净界计划”的核心符号,而数字序列,可能是某个隐藏节点的激活密钥。
“她不是在记录。”他说,“是在接收。”
李薇抬头看他。
“她的神经系统还在响应信号,哪怕已经被屏蔽。”秦烈声音低沉,“这说明,Σ-7协议不仅仅是控制,它在寻找共鸣体。”
“你是说……她可能是钥匙?”
“不。”秦烈摇头,“她是反向信标。她接收到的每一个片段,都是敌人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通过她,找到他们。”
他转身走向指挥室,调出城市全境地图。B-12区第七交汇点依旧被红圈标注,但秦烈在东区数据中心的位置也打上了一个黄点。两个坐标之间,隐隐形成一条能量流动的虚拟路径。
“他们要激活所有中继站。”他说,“但必须有一个主控节点来统合信号。那个地方,才是‘破节’行动的真正目标。”
他下令:张峰继续改装运输车,确保三台移动平台在六小时内完成部署;陈浩持续追踪东区信号,一旦发现二次激活,立即上报;李薇保持对林雪的监测,任何异常书写或神经波动都要记录归档;他自己则进入空间,调用科技芯片融合系统,尝试生成一套“反向追踪模块”蓝图,用于锁定主控节点的真实位置。
空间内,时间静止。秦烈将运输箱残片、林雪的脑波数据、Σ-7信号频谱全部投入系统扫描区。芯片融合系统开始运转,数据流如星河般旋转、重组。
片刻后,蓝图生成。
【模块名称:Σ-Hunter】 【功能:通过残留信号反向推演发射源拓扑结构】 【所需材料:量子谐振晶体×1、高密度记忆合金板×3、神经信号模拟芯片×1】 【备注:与Σ-7协议相似度81.3%,建议部署时启用相位偏移掩护】
秦烈没有犹豫,立即从空间资源池中提取材料。晶体泛着幽蓝光泽,合金板表面刻有蜂窝状纹路,芯片则像一片薄如蝉翼的生物膜。
他将材料交给张峰:“这是追踪模块,装在主干扰车上。”
张峰接过,仔细检查结构图:“这设计……像是从敌人系统里扒出来的。”
“差不多。”秦烈说,“它会伪装成Σ-7的从属节点,潜入信号网络,找到主控端。”
“风险呢?”
“如果被识别,对方会立刻切断连接,甚至反向定位我们。”秦烈平静道,“但我们没得选。”
张峰沉默片刻,点头:“六小时后,车就 ready。”
秦烈回到指挥台,查看物资调度进度。能源、通讯、医疗、防护装备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基地的每一寸电路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准备。
他走到隔离舱前。林雪闭着眼,手指仍在舱壁上轻轻划动。这一次,她写下的是:ECHO-7。
李薇看向秦烈:“这是什么?”
秦烈盯着那三个字母和数字,瞳孔微微一缩。
ECHO——回声。
第七号回声节点。
不是坐标,是身份。
他忽然明白,林雪不是在接收指令。
她是在被呼唤。
而对方,已经知道她在这里。
他转身走向通讯终端,声音冷得像冰:“通知所有单位,关闭非必要信号发射。从现在起,基地进入静默模式。”
话音未落,林雪猛然睁开眼。
她的嘴唇微动,吐出两个字,清晰得如同录音回放:
“他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