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室内,灯光调至最低,仅主控台边缘一圈幽蓝光带勾勒出空间轮廓。空气里弥漫着冷却液与金属过载后的焦糊味,像是某种无形压力的具象。秦烈站在终端前,指尖划过屏幕,三台干扰车的系统自检进度条停滞在67%,红字标注“材料适配异常”。
静默模式已持续四十三分钟。所有对外信号切断,连内部通讯都压缩为点对点加密线路。基地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呼吸被刻意压低,却仍能听见内部齿轮咬合时的滞涩声响。
“电网负荷下降41%。”陈浩的声音从耳机传来,冷静得近乎机械,“但Σ-Hunter模块的待机能耗超出预估,占用了原定分配给运输系统的冗余功率。”
秦烈没有回应,目光落在隔离舱方向。透明罩内,林雪的手指正缓慢移动,指尖在冷光下划出一道微弱的反光轨迹。她没有写字,只是反复描摹同一个六边形轮廓,节奏与终端上跳动的倒计时错位了0.7秒。
李薇站在医疗台前,手中注射器针尖悬停在药液瓶口上方。她盯着监测屏,眉头微蹙。阻断剂的代谢曲线呈现出不规则波动,峰值提前了近十分钟。这不是个体差异能解释的。
“她的神经系统在主动分解药物。”李薇低声说,声音几乎被冷却风扇的低频吞没。
秦烈走近,视线扫过药柜标签。低温指示条显示当前环境稳定,药剂活性未受损。问题不在外部——而在林雪体内那股残留的Σ-7信号,它不仅在渗透,还在适应,在反向塑造宿主的生理环境。
“继续注射。”他最终开口,“剂量下调15%,每二十分钟补一次。我们不能切断她的感知,但也不能让她被同化。”
李薇点头,针管缓缓下压。药液注入的瞬间,林雪的手指猛然一颤,六边形的最后一个角画到一半便戛然而止。
秦烈转身走向改装区。通道两侧的应急灯每隔五秒闪一次,像心跳,又像倒计时。他推开厚重的合金门,热浪扑面而来。张峰正跪在第一台干扰车底盘下,焊枪喷出的蓝焰映照着他额头的汗珠。
“第三组纳米纤维频率偏移0.8GHz。”张峰头也不抬,“新批次的晶格密度不均,干扰阵列没法锁频。”
秦烈蹲下身,目光扫过缠绕在车架上的银色纤维。它们本该呈现出均匀的蜂窝结构,此刻却在显微镜投影中显现出局部断裂与扭曲。空间系统培育的材料从未出现这种缺陷——除非生长过程中受到未知干扰。
“用量子谐振晶体做频率牵引。”秦烈说,“反向校准。”
张峰抬眼:“那会损耗晶体寿命。”
“我们没时间等下一批材料。”秦烈站起身,走向角落的物料柜。柜门开启,冷雾溢出,露出内部整齐排列的晶体残片。他伸手,指尖掠过表面,最终取出一块边缘带有天然裂纹的样本。裂纹走向特殊,像是某种非自然形成的刻痕。
他没多看,直接递了过去。
张峰接过,迅速接入车载共振腔。高频嗡鸣声响起,干扰阵列开始重新校准。屏幕上,频率曲线缓缓回正,但仍有一道微小锯齿状波动残留。
“还是差一点。”张峰咬牙,“硬件偏差没法完全抹平。”
“我来写补偿算法。”陈浩的声音再次切入,“动态微调发射相位,实时修正波形畸变。”
键盘敲击声在通讯频道中响起,代码流如瀑布般滚过终端。张峰同步调整硬件参数,两人一软一硬,将系统误差压缩至可接受范围。
秦烈退后几步,闭眼。意识沉入空间。
时间静止的虚空中,数据流如星河旋转。他调出三批最新培育的纳米纤维,逐根筛选。空间系统自动标记出每一根纤维的晶格完整性,剔除所有偏差超过0.03%的个体。最终,仅剩九根符合标准。
他将材料取出,交到张峰手中。
“最后一台车,用这个。”他说。
张峰接过,手指触到纤维表面时微微一顿。它们比之前的更冷,光泽更沉,仿佛吸收了所有光线。他没多问,立刻开始更换阵列核心。
秦烈回到指挥台,调出能源调度图。三台干扰车预充能已完成35%,但总耗电量已达储备的28%,远超原计划。若按此速度,剩余电力不足以支撑完整行动周期。
他手指一划,强制切断两台非核心系统的供电。照明降至最低,温控关闭,仅保留主控台、Σ-Hunter模块与隔离舱运行。
“低功耗模式启动。”他下令。
基地陷入更深的寂静。连风扇声都弱了下去。
就在这时,林雪的手指再次动了起来。
她抬起左手,在舱壁上写下三个数字:7-3-9。
李薇立刻记录,同时调出历史数据。这串数字,与她此前写下的“7-3-9-1-6-2”前三位完全一致。
“她在重复。”李薇说,“这不是随机波动。”
秦烈盯着那三个数字,脑海中闪过什么。他调出Σ-Hunter模块的结构图,目光落在量子谐振晶体的切面标记上——那里,有一道极细微的刻痕,排列方式与数字序列完全吻合。
不是巧合。
是某种信息的嵌套传递。
他忽然意识到,空间系统的科技芯片融合系统在生成蓝图时,可能已经自主解析了部分Σ-7协议,并将关键参数以物理形态刻入材料内部。而林雪,作为神经共振体,正在无意识地接收这种双重信号——既来自敌人,也来自他们自己的武器。
“她不是在被呼唤。”他低声说,“她是在解码。”
李薇看向他:“什么意思?”
“Σ-7信号在试图激活她,但我们的系统也在通过她传递信息。”秦烈目光沉凝,“她的大脑,成了两个系统的交界点。”
话音未落,主控台警报轻闪。能源储备跌破70%阈值,且消耗速度未减。
张峰的声音传来:“第一台干扰车校准完成,可以预充能。”
“不。”秦烈说,“暂停充能,优先保障Σ-Hunter模块独立供能。”
“那车怎么办?”
“先装模块,充能延后。”秦烈调出城市地图,将东区数据中心标为临时目标,“我们得提前部署,试探敌人反应。”
陈浩接入车载系统,开始加载追踪程序。李薇继续监测林雪,发现她的呼吸频率开始与终端倒计时同步,每11秒一次,精准得诡异。
秦烈召集核心成员,开启加密内线。
“原定启动阈值100%,现在调整为75%。”他说,“我们必须在倒计时缩短至60小时前完成第一阶段部署。”
“如果系统不稳定?”张峰问。
“那就边运行边修。”秦烈目光扫过屏幕,“敌人已经在动,我们没有完美准备的 luxury。”
会议结束,各岗位回归战位。秦烈站在指挥台前,调出Σ-Hunter的相位掩护参数。系统自动生成一条红色警告:
【相位掩护持续时间≤1.3秒】
他盯着那串数字,没有立即处理。1.3秒,意味着模块接入敌方网络后,仅有一次数据抓取机会。稍有延迟,就会暴露。
但他别无选择。
“准备第一台干扰车。”他下令,“装模块,三十分后出发。”
张峰应声行动。陈浩同步更新追踪算法,李薇为林雪注射第二剂阻断剂。药液推入的瞬间,林雪的眼皮剧烈颤动,嘴唇微张,吐出两个音节:
“北……七……”
李薇猛地抬头:“她说什么?”
秦烈已冲到隔离舱前。北七——是城市地下管网的分区编号,B-7区。那里曾是“净界计划”的备用控制中心,早已废弃。
可现在,它被重新提起了。
“他们要激活B-7。”秦烈迅速调出该区域结构图,“主控节点可能不在东区,而在地下。”
他转身冲向通讯终端,手指悬在指令键上。只需一键,就能调整部署方向。
就在此时,张峰的声音从改装区传来:
“晶体表面……有东西。”
秦烈回头。
张峰举着量子谐振晶体,将其置于强光下。晶体内部,一道极细的刻痕缓缓浮现,排列成三组数字:7-3-9。
与林雪写下的,完全一致。
秦烈快步走过去,接过晶体。指尖触到表面时,一股微弱的震感顺着神经直抵大脑。不是疼痛,而是一种熟悉的频率——和林雪脑波中的异常波动同源。
他忽然明白。
这枚晶体,不是单纯的材料。
它是钥匙。
也是陷阱。
而林雪,正用她的神经,在替他们读出答案。
他抬头看向隔离舱。林雪睁着眼,目光穿透透明罩,直直望来。她的手指再次抬起,在舱壁上写下最后三个数字: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