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台的光在秦烈瞳孔里凝成一道细线,灰蓝色的Ω-9界面尚未完全消退,那行“协议同步进度:16%”仍悬在主屏右下角,像一枚嵌入现实的毒刺。他没有眨眼,也没有出声,只是将左手缓缓收拢,腕内侧那道淡金色纹路在低光下微微发烫,仿佛空间系统正因某种外部扰动而自主升温。
陈浩的手还停在键盘上方,指尖微微发颤。他刚才试图截取那帧城市三维图的完整数据流,却发现整个缓存路径已被一层未知加密层覆盖,解压后只留下七个红点的坐标快照。B-7区的那个,仍在缓慢脉动,频率与基地主电网的微小波动惊人地接近。
“不是扫描。”秦烈终于开口,声音压得极低,却穿透了整个指挥室的寂静,“是锚定。”
他转身,步伐沉稳地走向主控台后方的物理隔离舱——一个全金属封闭结构,仅通过光纤跳线与外部系统进行单向数据传输。他输入六重验证密码,舱门开启的瞬间,一股冷风从内部涌出,带着微量臭氧的焦味。这是空间系统在高负载运行时特有的副产物。
“陈浩,离线终端接入。”秦烈说,“所有诱饵信号注入流程,必须通过隔离舱执行。主系统断开双向通信,只保留Σ-Hunter模块的底层轮询。”
陈浩立刻起身,拖着便携终端进入隔离舱。金属门闭合,指示灯由红转绿。他戴上神经接口环,但这次没有连接主网,而是启动了秦烈预设的“哑模式”——所有数据输出仅以脉冲编码形式记录,不生成可读日志。
秦烈回到主控台,调出B-7区地下管网的最新热力图。那处曾短暂升温1.8摄氏度的节点,此刻温度已恢复正常,但震动传感器捕捉到一组微弱的周期性波动,间隔恰好是10.3秒——与林雪脑波中数字浮现的节奏一致。
他不动声色地打开空间系统界面,在“科技芯片融合系统”模块中输入指令:【生成低频脉冲伪装算法,模拟干扰车集群启动前的预备信号,要求频谱特征具备延迟性与逻辑闭环】。
三秒后,蓝图生成。
秦烈扫了一眼代码结构,目光忽然停在最后一行注释上:“校准点需避开‘零时谐频’。”
这不是系统惯用的数据标记方式。以往的注释都是纯技术性描述,如“频宽容差±0.2GHz”或“相位补偿阈值”。而这次,是语义化的警告,甚至带有一丝……预判的意味。
他指尖一顿,迅速截图,存入加密分区,未向任何人提及。
“张峰。”他通过对讲器呼叫,“B-7区外围,加装震动传感器阵列,深度埋设,间距不超过五米。同时释放第二代诱饵信号,模拟‘量子干扰阵列’的预热波形,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东侧。”
“明白。”张峰的声音从外环传来,背景是金属焊接的滋响,“第二批共振腔已部署,这次用了纳米涂层,能反射特定频段的探测波,伪装成高功率设备运行的热特征。”
秦烈点头,目光扫过监控墙。七块子屏分别显示基地各区域的实时画面,所有主动信号发射源均已关闭,连照明系统都切换为被动式微光感应。整个基地陷入一种近乎真空的静默,唯有底层轮询通道每隔17秒发出一次极微弱的脉冲信号,像心跳,又像倒计时。
周敏坐在记录台前,纸质日志摊开,红笔圈住“别信倒数”四个字。她没有开灯,仅靠应急灯的微光书写,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刚才林雪被送回隔离舱前的那句话,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她抬头看向监控屏,林雪正安静地躺在舱内,生命体征平稳,但脑电图上仍有一道极细的异常波纹,像是某种信号在缓慢渗透。
她低头,在日志边缘补上一行小字:“倒数可能非时间,或为协议层级编号。”
李薇站在医疗区门口,手里那支神经阻断剂仍未开封。她刚做完一轮数据分析,发现林雪的γ波不仅未因药物抑制而衰减,反而在每次轮询脉冲到来时出现短暂增强,仿佛她的神经系统正在被某种外部频率逐步同化。
她轻轻叹了口气,将药剂放回低温柜。柜门关闭的瞬间,金属表面映出她疲惫的面容,还有身后隔离舱中林雪模糊的轮廓。
指挥室内,秦烈正在审核张峰传回的诱饵部署图。第二代信号诱饵采用了新型纳米共振材料,能模拟出比实际强大三倍的电磁特征,足以让敌方误判基地核心防御系统的部署位置。
“还不够。”他低声说。
他再次进入空间系统,调出“量子储能核心”的负载曲线。那道锯齿状波动仍在,虽然微弱,但频率稳定,像是某种外部信号正尝试嵌入脉冲间隙,进行低速数据注入。
他闭眼,脑海中浮现那块坠入空间的芯片——它曾吞噬数据,孕育技术,如今却被某种存在试图模仿、学习、反向进化。
他睁开眼,手指在控制台上敲下一条新指令:【启动“静默协议”二级响应,所有非必要人员进入轮值监控状态,外环防御系统切换至自动拦截模式,授权张峰部署微型动能拦截网。】
警报声未响,但基地的每一处角落都悄然改变。
金属地板下的液压装置缓缓启动,将隐藏的防御栅栏升至地面;通风管道内的气流调节阀自动闭合,防止声波探测渗透;就连最普通的照明灯,也切换为不可见光频段,避免光学成像捕捉。
张峰带着工程组在外环忙碌,将最后一组微型拦截网固定在废弃管道之间。这些网由高强度碳纤丝编织而成,表面涂有吸波材料,一旦触发电磁扰动,便会瞬间释放高压电流,击毁任何试图穿越的机械探针。
“东侧三号点,完成。”他通过对讲器汇报,“拦截网已激活,诱饵信号同步注入。”
秦烈点头,目光却落在监控屏上B-7区的红点。它仍在闪烁,但频率似乎比之前快了半拍。
他调出陈浩在隔离舱内注入的虚假蓝图数据流,确认其已通过轮询通道向外扩散。那是一套看似完整的“第四台干扰车”核心协议,包含虚构的能源模块、控制逻辑与伪装频段,足以让敌方花费数小时逆向解析。
“让他们解析。”秦烈低声说,“解析得越深,陷得越深。”
就在这时,空间系统的界面突然弹出一条新提示:【检测到外部信号尝试匹配“零时谐频”校准点,已自动屏蔽。】
秦烈瞳孔微缩。
系统……在自主防御?
他迅速调出底层日志,发现刚才那条注释“校准点需避开‘零时谐频’”已被系统标记为“优先级预警”,并自动生成了一段反制代码,嵌入脉冲伪装算法中。
这不是他设计的。
是系统自己写的。
他盯着那行代码,指尖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节奏与基地的轮询脉冲完全同步。
“秦烈。”陈浩的声音从隔离舱内传出,带着一丝迟疑,“我刚在诱饵信号里加了一段冗余逻辑,模拟‘协议升级失败’的报错信息。如果他们正在监听,应该会收到一条‘第四台干扰车启动异常’的反馈。”
“很好。”秦烈说,“让他们以为我们出了技术故障,正在紧急修复。”
他站起身,走向监控墙。七块屏幕中,六块显示正常,唯有B-7区的热力图上,那个红点突然停止了闪烁。
静止了三秒。
然后,以两倍频率重新亮起。
秦烈眼神一凝。
不是随机波动。
是回应。
他立即调出空间系统,输入指令:【生成‘反向诱饵’蓝图,要求能捕捉并记录外部信号的回溯路径,材料限制:仅使用库存纳米纤维与废弃电路板。】
系统开始分析。
十秒后,蓝图生成。
秦烈正要查看,忽然发现控制台边缘的子屏闪过一道异常——B-7区的震动传感器捕捉到一组极细微的金属摩擦声,持续0.4秒,位置在管网最深处,靠近基地主能源管线的分支节点。
他没有出声。
而是缓缓抬起左手,指尖在腕内侧的淡金色纹路上轻轻一划。
空间系统瞬间激活。
他低声输入:【启动“影盾”协议,所有监控数据流加密等级提升至L9,禁止任何外部缓存。】
控制台的灯光微微一暗,随即恢复。
整个基地陷入更深的静默。
张峰的声音从外环传来:“秦烈,东侧诱饵信号已稳定运行十二分钟,未检测到外部干扰。”
秦烈点头,目光仍锁定在B-7区的屏幕上。
红点仍在闪烁。
频率越来越快。
像心跳。
像倒数。
他缓缓抬起右手,按在主控台的物理切断开关上。
只要按下,整个基地将彻底断网,进入纯物理防御状态。
但他没有按下去。
而是低声说:“再等三分钟。”
监控墙的倒计时数字跳动:03:00、02:59、02:58……
突然,B-7区的热力图上,温度曲线猛地飙升2.1摄氏度,持续0.7秒,随即骤降。
秦烈的手指,悬在开关上方。